哭泣的国宝

2009-01-29 07:53
国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圆明园皇帝文物

对于一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来到中国劫掠的英军或者法军士兵来说,北京是一座未经开发的宝库,这是西方人第一次占领北京,距离上一次李自成和清军进京,北京已经216年没有被劫掠和攻克过,这段漫长的岁月足以让这座城市充满古董文物和金银财宝。

大清皇帝的财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地方:作为皇帝起居所和政府所在地的紫禁城、作为皇帝夏宫的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和中南海等其他皇家园林,其中最富有劫掠价值的莫过于圆明园和紫禁城。

1859年,英国公使巴夏里在因为换约而受咸丰皇帝接见的时候和清政府发生了纠纷,指挥军队的强硬派亲王僧格林沁就把整个代表团抓了起来送到圆明园,后来又转进刑部大牢。大清的监狱条件极差。根据《纽约时报》1861年的报道显示,19名战俘和人质在拘禁中死去,其中至少有1名记者,最高军衔的死者是法国的炮兵上校。

于是英法联军指挥官额尔金勋爵决定烧毁圆明园。据说他在选择目标时曾经仔细考虑过:紫禁城不仅是皇上的,还是中国政府的,而圆明园只是皇帝的私家园林。于是他决定对圆明园下手。

抢劫圆明园的过程现在看起来既令人愤慨又十分荒诞,圆明园仅有300名太监和40个守卫,英法联军轻松地将其中20个有武器的人缴械,杀死了两名反抗的中国兵勇。然后法国人率先开抢圆明园。

抢劫后他们点火烧园。这时一些奸民土匪也趁机抢劫,不过由于圆明园地方实在太大,最终还是有些地方没抢到没烧到,不过幸存的13座建筑后来又让八国联军烧抢了一次。

英军总司令克灵顿勒命令所有人把抢来的东西交出来,进行拍卖,这是一种再分配的方式,因为有些士兵驻扎在别的地方,没赶上抢劫。

那次拍卖总成交价是22000美元,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价格,不过很多景泰蓝器和瓷器都卖出了相当于上海零售价的高价,因为皇帝用过。这笔钱被当奖金分发给所有士兵。

这次拍卖仅仅是一个开始,多数拥有珍宝的士兵和军官都在香港进行了销赃。《纽约时报》在香港的记者记录说:“有大量黑貂皮白貂皮大衣和镶金边的长袍,装饰在全纽约的女人肩膀上也用不完。”他还买下了一个法国军官抢来的140颗珍珠和玉石串起来的项链,珍珠都有樱桃大,花了2000英镑(这串珠子应该不可能保存到今天,因为珍珠是相当短命的宝石)。一个法国兵抢了85块表,多数是瑞士或者伦敦制造的镶钻高档品。

几代皇帝几十年来搜集的巧妙玩具,都成了英法两国拿走的贼赃。这些材料也说明一个问题,有些国家拍卖别人东西的传统,乃是古已有之。

对于“没赶上这拨儿”劫掠的西方人来说,有几个方式也可以获得中国的宝贝,和当兵打仗这样充满风险的工作相比,收购和盗窃这样的方式细水长流,也是许多国家今天得以收藏大量中国文物的主要方式。

收购并不是说一位公使或者传教士走街串巷吆喝着要买废旧书本或者去逛潘家园琉璃厂之类的旧货市场。咸丰、同治年间的琉璃厂还远没有日后这样的奢华,后来经营书画古玩出名的琉璃厂大街上的荣宝斋,在当时还叫做松竹斋,主要负责的业务是给那些大官们誊写奏折,他们精通避讳,能把皇上爸爸妈妈们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不会搞错,对奏折格式也是极为精通,官员们为了防止被人因为小过错抓辫子,都喜欢找他们。至于潘家园,当时是一个叫潘家窑的小村,到了清末民初,才逐渐成为一个“鬼市”。

所谓鬼市,就是凌晨四点开市,黑灯瞎火方便销赃和卖赝品。也有好多以前的大户人家不愿意丢人卖祖产,于是跑到鬼市来偷偷交易。因为天黑,也没有人在乎买家到底是金发碧眼还是仁丹胡罗圈腿。

当时的西方人如果想要带走点中国古物非常容易,除了找古玩店,还会有不成器的小官员或者衙门办事员往公使馆送一些东西出来。当时中国有一套很珍贵的图书《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套百科全书式的图书集成。当年紫禁城着火的时候,明朝嘉靖皇帝第一反应就是让人赶紧搬书。

这套书留到清朝的只有一套誊抄的嘉靖年间副本,永乐年间的那一套很可能被嘉靖带进了坟墓,清朝皇帝得到这套图书之后曾经保存在翰林院,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遗失了一些,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又洗劫了一批,剩下的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一直在被那些官员们偷偷地卖,他们偷出图书就去东交民巷各大公使馆兜售。日本人由于文化相近,收藏了很多,这套书如今中国境内大概有200多卷,国外还有数百卷。

外国人如果当了中国的官,获得文物还能更容易一些,比如挪威人蒙茨,他收藏的文物后来都捐献给了挪威伯尔根博物馆。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圆明园的石雕构件,这类东西在1900年之后想获得非常容易,当地居民是当作建材来盗卖的。

此外,还有一些地点也藏有财宝,以另外的方式埋藏于地下,比如清东陵和清西陵,不过由于皇陵都有士兵把守,距北京又太远,所以一直到了民国时期,才有军阀孙殿英利用工兵和炸药盗了慈禧太后的坟。类似的还有1938年,光绪陵墓也被盗窃一空,至少200件珍宝被盗走,这些宝物去了哪里,没人知道。

有西方人利用盗墓方式收集文物,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的馆藏,就来自于一个叫怀特的圣公会神父,他在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在中国传教,尽管他带出的文物当时都有中国海关的许可,不过据说这位神父在洛阳一带盗墓数年。

遭到最严重盗窃的地区还不在洛阳,而在敦煌。1900年探险家如斯坦因等人用象征性的价格买走了大量的珍贵图书画卷文物。尽管这些文物在西方博物馆里逃避了中国的内战和饥荒,人们仍然对如此珍贵的文物流失在外国而耿耿于怀。

收回这几次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并非没有机会,一战刚刚结束时,中国将要作为战胜国和德国签约,当时的中国代表王正廷接受了美国人肖特维尔的建议,要求德国把1900年从中国掠夺走的财宝(包括天象仪)归还中国,这个建议后来写进了凡尔赛和约第131条,不幸的是由于协约国牺牲中国权益巴结日本,中国最后拒绝了在合约上签字。

对于沙俄掠走的财宝文物,列宁曾经有过一个非正式的表态,说这些东西和多占的领土要退给中国。这些在苏联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之后几乎没有可能。不过也许是考虑到展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战利品不光彩,沙俄掠走的文物在苏联时期几乎没有公开露面,现在这批文物存在圣彼得堡的东方学研究所。在苏联解体之后,中国的研究机构曾经与俄方合作整理过一些文物图书。尽管拿不回来,能用上也是一件好事。

猜你喜欢
圆明园皇帝文物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游圆明园有感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圆明园里过大年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