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华:为民营企业发展掬尽心智

2009-02-02 04:10
金融博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全国工商联非公有制民营企业

余 玮

作为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全国工商联,长期以来一直在关心和支持着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儒雅睿智的孙晓华就是全国工商联里“默默有闻”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成功切换不同的人生角色

1950年10月,孙晓华出生在天津,5岁时随从部队转业的父母去了沈阳,13岁时又因父母工作调动到了西安。1968年11月,他到陕西省西部偏远的陇县插队。工余,孙晓华从不忘学习。晚上,小瓦数电灯那红红的灯丝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不出几米远就被黑暗吞没。然而,孙晓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自学。

两年后,孙晓华进了解放军2367工程筹建处当工人。变的是工作内容,不变的是学习情结。由于工作积极,热爱学习,表现突出,1972年4月他被单位选送到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学习。

1975年7月,大学毕业。孙晓华被分配到七机部二院25所担任技术员,后任组织干事,团总支书记。1981年8月,他当选为七机部二院团委书记,一年后即调任航天部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处副处长,后任航天部京区团委书记,继而被选任为中央国家机关团委副书记。1988年5月起,他先后调任航空航天部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三年后任中央统战部一局副局长、局长,2000年10月出任中央统战部秘书长。2002年底,孙晓华被调到全国工商联工作,并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2007年又连任。

孙晓华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负责工商联的有关“私产入宪”提案。

尽管事先知道2003年的全国人大议程并没有修宪的内容,然而全国工商联还是在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又一次提出了有关保护私人财产的建议案。孙晓华回忆说:“这次提案是由我组织负责起草的。实际上促使全国工商联第三次提出修改宪法,有两个直接动力。第一个动力是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私人财产保护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要求‘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既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人民财产安全,促进民间投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第二个直接动力是一些现实问题使得保护私人财产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一段时间里,许多民营企业家‘落马,民营资本外逃等现象屡屡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私有财产问题的思考和激烈辩论。这对全国工商联的触动巨大,促使全国工商联深入研究私有财产保护问题。”

在前两次建议案的基础上,孙晓华组织有关人士做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论点和论据方面作了许多调整。

2004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我国《宪法》的第4次重大修改。这次修改的最大突破之一是“私产入宪”。修正案中加入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以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条款。孙晓华说,这寥寥数语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出我们党“执政为民”,“修宪为民”的新思想。

“私产入宪”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所得在法律上获得了保护,同时《宪法》的修改完善,为后来的《物权法》通过提供了宪法依据。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法律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听到这一消息,孙晓华自然十分兴奋,他清楚:《物权法》的通过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产权,中国的市场经济走进了“物权时代”。

探寻民企危机管理的良方

孙晓华一直关注影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因素,亲自挂帅调研组,踏访11个省市,与全国工商联的其他同志参加大型民企沙龙探讨民营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广泛的调研,长时间的关注与思考,全国工商联于2007年初完成了《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薄薄数页纸里,浸透着孙晓华等工商联人的殷殷发展情。可以说,全国工商联援手民企经济安全的急迫之心跃然纸上。

作为《意见》的起草负责人,孙晓华这样解释引发民营经济风险和危机的原因:“一是民营经济不断壮大,一些民营企业扩张心切,盲目发展,而对面临的风险防范不够。二是国家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有些作为在过去不是问题,现在却成了问题。三是国家实施的诸如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等重大战略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关注,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一旦暴露,往往会被扩大。”

如果企业发展不能与国家的发展要求统一起来,企业就不可能做强做久。如何实现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孙晓华强调要以人为本、以环保为重、以文化为基,以科技领先,以品牌至上。

“对于民企来说,以人为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以员工为本。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力量,只有善待企业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发展。另一个含义是以国民为本。一个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创造的效益,不仅从自己的企业考虑,还要对社会负责。有这样的思想基础,企业就不会去做假冒伪劣的产品,就要朝着‘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企业的目标努力。”

孙晓华特别强调,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文化,对于企业来说理亦如此。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基石。孙晓华认为,企业倡导什么样的道德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经营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就是企业道德文化追求的物化结果。‘三鹿婴幼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就是部分企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所造成的恶果。因此,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业修养和遵纪守法意识,有助于提高经营管理者对职业道德、行业规范重要性的认识。”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国工商联组织了多次调研,走访了浙江、广东的很多企业,孙晓华注意到有一批企业在逆势中仍然在高速发展,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自主创新型的制造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孙晓华说,这次横扫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经济发展片面依靠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难以持续,必须同时也注重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简单制造业有多大生存空间,事实上中国应该大力发展的是高附加值的“中国创造”。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最关键是要重视自主创新。

在孙晓华的视野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最活跃的部分,它的发展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他说,虽然目前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相信在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的民营企业可以在“中国创造”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为民企“金融海啸”闯关掬尽心智

对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孙晓华认为应该换个角度去认识、去理解。在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广大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是事实,也不容回避。但是如果一味地看到困难,那么你就会丧失斗志,就会心灰意冷。我认为在看到困难的同时还要看到机遇,毕竟机遇和挑战从来就是并存的。”

全国工商联作为广大民营企业的“娘家”,一直在考虑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目前的难关。孙晓华透露,一方面,向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反映这方面的情况,促进党和国家进一步出台一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工商联在具体地关心一些中小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民营企业已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孙晓华高兴地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壮大,一批政治上有觉悟、经济上有实力,事业上有贡献、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代表脱颖而出。“我们要引导非公人士既要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要成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此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思想基础,使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助手,全国工商联多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孙晓华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我们的民营企业,能够树立做优做强、做大做久的目标。大不是坏事,但是发展过快,即使做大了,也可能外强中干,不是真正的强大。要做优做强做大,更重要的是做久”!

猜你喜欢
全国工商联非公有制民营企业
全国工商联调研组莅临澄海调研玩具产业发展状况
全国工商联在陕召开民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2016'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构建各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李义平就全国工商联王钦敏主席在2013年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演讲答记者问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