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的创新

2009-02-04 05:36刘书敏吴志娇黄训达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

刘书敏 吴志娇 黄训达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大学是思想教育的特殊阵地。笔者谨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状况 途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学校面对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要承担起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就必须探求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路,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抓紧抓好。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的转型,信息的开放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应对。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曾尖锐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教育方面,对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①这是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情况讲的。

在过去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相比占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互相之间形成的信息落差非常明显。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思想教育工作者具有的信息优势正在急剧弱化,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导致青年学生接受不同主体传递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说服力、号召力、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

青年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交流广泛,是容易受到情绪、观点感染的“易感人群”。国内外一些重大事件,自然的或社会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形成校园热点话题。

学校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社会问题学校化,学校问题社会化的新趋势。许多社会问题演变为学校问题,并要求学校予以解决。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问题。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看到当前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以下问题:1、责任感淡化,对物质需求日趋强烈;2、政治信仰淡化;3、整体协作观念差,服务和奉献精神欠缺;4、不能正视心理问题;6、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娱乐、休闲等观念大为转变。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高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②大学生出现的心理、思想问题是由客观环境、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这个年龄段特殊的成长特点所决定的。

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的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第一,观念创新。首先,要注重工作的超前性。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超前的、发展的眼光研究新时期的工作特点。其次,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作为检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成败的一项重要标准。”④

第二,机制创新。进行机制创新,必须遵循党的领导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等重要原则。

第三,工作思路创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第四,工作内容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⑤这三个方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三个层次,其结构是金字塔式的。

第五,工作方法创新。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

最后,工作手段创新。“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单一说教已不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结束语

总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建立高效长效机制,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注释: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

②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2页.

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汕头日报.2004-10-15.

④唐炜.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建构的核心.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4).第64—66页.

⑤参见时龙、郑水泉、严昕.深刻领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光明网.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