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现路径

2009-02-04 05:36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杨 洲

摘要:互联网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本文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独特优势,同时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发展,是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它通过相关网络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控制,从而实现用正确、丰富、生动的网络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观念、道德意识,使他们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网上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①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新颖、独特,深受青年学生喜爱,在教育过程中有着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而目前我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寻求行之有效的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得以最大发挥。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分析

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大众传媒之后的一新兴大众传媒,不仅具有传统传媒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其独特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创建了新平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第一,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它不仅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整合了各种媒介来源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的共享,而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教育者可以将最新的国际国内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受教育者。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新闻、重大事件动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更加人性化,提高思想教育内容的亲切感,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第二,网络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网上讲座、教育现场、专家释疑、热点讨论、心理咨询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教育者将学生不易理解的理论内容通过应用声、色、光、画等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不仅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感染力,使受教育者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可以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群体和个体提供教育信息资源,使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不同的时间、地域接受教育。它突破了传统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范围,教育方式更加灵活便捷,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创新了教育形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和覆盖面。

第三,网络实现了主客体地位的平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他们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面对面交流、单向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打破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固定地位,变被动式教育为主动式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网络的主体。教育者是网络传播中的管理者,也就是“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计算机网络信息,身兼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信息传播者两重身份,他们不具备特定的身份,教育者不是面对面直接说教,而是给予引导。受教育者在网络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通常是主动寻找信息、自由获取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这样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被动为主动,变滞后为超前,为教育目标有效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推动下,许多高校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加大了经费和设备投人。开设网上团校、网上党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两课辅导和答疑、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校务公开征询等网站,成为教书育人的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地。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流于形式。大多数高校建立自己的网站只是追赶潮流或应付上级的检查。一些高校是在有关教育部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这一指示后纷纷建立自己网站。一些高校是在看到兄弟院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出于不甘落后的心理也建立自己的网站。这种情况使高校网站在建立初期几乎没有考虑到学校或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视学生参与网站建设的重要性,就使高校网站在建立初期显得苍白无力,往往是剪贴其他网站的资料,而且不予经常更新,内容陈旧枯燥,这给大学生留下了极其不好的第一印象。尽管现在许多高校的网络的形式与内容都大有改观,但它初期给学生留下的不好印象却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第二,网络万能。这种观点认为网络可以解决大学生的一切问题。高校放松对网上不健康内容的抵制,全凭网络进行教育,忽视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能深入学生实际,面对面地与他们座谈与交流,结果网上的相关内容确实感化了某些学生,但这种感化却难以持久。这就导致这样一种消极后果:由于人与人之间实际交流的减少,使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他们宁可在虚拟世界中表白自己的心声,也不愿向其他人流露自己的感情。

第三,缺乏真实性。笔者认为这是任何一个红色网站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里的“真实性”不是说高校网络提供的信息是假的,而主要指高校网络在一些方面有严重的虚伪性。这种虚伪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遇到一些敏感的问题时,高校网络可能不允许学生发表意见,甚至关闭网络;二是高校网络虽然允许学生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建议,但这些意见、建议很少有反馈,很少被采纳,这种情况在高校网络中最为常见。比如各高校网络中所设置的校长信箱,从表面上看,它为学生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了一条通道。校长信箱里也一定装了不少意见,但我们却很少看到过校长或校长办公室发表针对这些意见的声明。久而久之,学生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提意见与不提意见在实质上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使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学校网站没有认同感,认为网络形同虚设,对学校网络建设也漠不关心。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有效路径

第一,建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大学生网站。首先,应当建立和完善思想性高、教育性和趣味性强、适应性广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要积极主动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占网络文化的制高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新闻、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作为网站的主要内容。从而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艰辛历程,紧跟新时期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时代潮流,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行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次,按照“知识性强、互动性强、寓教于乐、图文并茂”的原则,建立大学生网站。网站建设一方面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年轻人特点的网络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一些事关大局的敏感性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此外,还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加入大学生经常访问的门户网站里面,并结合社会问题、政治形势以专题形式推出,从而吸引学生眼球,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面。

第二,积极推进“在线交流”。“在线交流”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载体而连接学生、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多维沟通方式。“在线交流”充分运用广大学生平等参与、畅所欲言的优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集学生的思想火花。“在线交流”赋予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权利,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大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结合他们自己的实践经历,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展开讨论。“在线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老师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营造出自由闲适的交流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这里所指的“在线交流”不同于一般的BBS、QQ论坛,它每期都设定固定的主题,而且这些主题都是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邀请学生们喜欢的专家学者、企业成功人士甚至校领导共同参与。话题非常广泛,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学校的管理发展;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讨论。教育工作者在充分了解校园BBS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导帖、适时跟帖、及时结帖等方式,及时准确、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占领博客阵地。《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博客的用户规模已达到1.07亿人,拥有个人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42.3%,其中大学生博客占有绝对的优势。可见,高校学生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日益兴起的博客群落的主要构成者。博客已经逐渐成为自我展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从博客获取信息。尤其深受时尚、个性、富于创造、追求新知的大学生的普遍喜爱。2007年8月《博客服务自律公约》正式向全社会公布,实行博客实名制,使通过博客了解学生,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成为可能。②

在这个博客时代,教师就更应该走进博客,建立高校官方博客圈、校友博客圈等网络组织,利用博客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遵循“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原则,开辟一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特色博客,如开辟就业指导博客、勤工助学博客、名师个人博客等等。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应及时查看、不断更新博客留言板,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帮助其排忧解难。

第四,建立信息管理机制。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丰富,观点多样。网络以分散的信息形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高校应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网络复杂的信息环境予以整顿,尽量保持信息和观点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各大高校的网络中心要明确管理规范,要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度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研制能防止、过滤政治诽谤和色情暴力等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和监控系统。重点防范、严格管理公共道德、政治稳定、宗教信仰等敏感领域,对一些蓄意破坏稳定、散布谣言的人坚决查处严惩。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主动出击深入学生网络群体之中,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舆论引导。

注释:

①奇锦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思政研究.2008(3).第34页.

②马珺、李军、韩斌、李芸.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种有效途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9(1).第170页.

猜你喜欢
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