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博古

2009-02-05 10:21
领导文萃 2009年2期
关键词:长林博古二哥

秦 铁

博古,原名秦邦宪,留学苏联,回国后任中共中央领导人,曾同周恩来、叶剑英参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46年4月8日由重庆飞延安时,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年轻的总书记

我父亲博古,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1907年6月24日(农历5月14日)出生。父亲祖籍江苏无锡,却出生于浙江杭州。因为我爷爷秦肇煌一直在浙江做官,曾做过几个县的统捐局局长,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局长。辛亥革命以后,爷爷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后因患肺结核回到无锡老家。父亲9岁时,爷爷去世。父亲是长子,有一个弟弟秦邦礼(后改名杨琳),曾担任对外经贸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是香港华润公司的创始人,但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

父亲是北宋著名词宗秦观的第32代孙。秦观本是高邮人,但南宋时,其后人迁居无锡,包括“河上秦”和“西关秦”。秦家历代科举联翩,簪缨不绝,仅明清两代,就出了进士32人。父亲属于“西关秦”,而“西关秦”的始祖是秦金,也就是父亲的十五世祖,号称“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可算“位极人臣”,大名鼎鼎的无锡“寄畅园”就是他开创的。

虽然祖上很风光,但到祖父一辈已经衰落。加之父亲是革命者,很年轻就出了远门,戎马倥偬一生,39岁就遇难,没有时间去考证祖先的历史。再加上父亲一直被批判犯了“左倾”错误,我们“夹着尾巴做人”,更不敢去考证祖上这些“封资修”的东西,所以祖上的事迹,直到最近才开始披露。

父亲五、六岁时,进私塾秦氏公学受启蒙教育。14岁考入苏州江苏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孙中山去世时,父亲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当时恽代英到苏州宣传三民主义,父亲与他一起在苏州组织了一次追悼会。在此之后,父亲加入国民党,参加国共合作。1925年,父亲从苏州工专毕业,考入上海大学。上海大学不收学费,由国共合办,很多共产党员在那里工作或教书,包括恽代英、瞿秋白,瞿秋白还是社会系主任。一年后,父亲经顾谷宜介绍加入共产党,被派到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处工作。1926年10月,由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推荐,经过中国共产党批准,父亲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留学苏联时,父亲取俄文名字БОГУНОВ,中文音译“博古诺夫”。后来父亲就用“博古”作为名字。父亲在1930年5月回国,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的高级职务,直至遵义会议被免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

家事

父亲去世时,我才六岁。他给我印象就是废寝忘食,我睡觉的时候看不到他,醒来的时候也看不到他。父亲休息时与我玩,由于他笑声大,我就叫他“母鸭子”。后来有些叔叔阿姨给我讲过,说在延安,灯灭的最晚只有两户,一个毛泽东,因为他是夜里工作,习惯了;另一个是我父亲。作为单位来说,清凉山是灭灯最晚的,因为既有《解放日报》又有新华社的编辑,他们是倒班工作的。第二天早上单位摇铃叫早班的起床,父亲也跟着起来了。吃饭的时候,他吃小灶。报社人员吃饭都在山下,山上没有食堂。小灶一般是炊事员送上来,但父亲忙工作吃不了,有时炊事员要把饭拿到山下去热了再拿上来才吃。

由于废寝忘食,后来他的心脏有点变形。医生给他说,你要注意休息,他还是没有。后来我看到他的笔记后,我就理解了,一是因为他对党的事业只争朝夕;二是他觉得自己犯了错误,今后再努力工作也没法赎回他的罪过。

父亲从工作中挤出时间做翻译工作。他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基本问题》一书,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与父亲长得很相像,我找到父亲1912年的全家福,当时他5岁。在延安时,我们三个孩子与父母亲也拍了全家福,这是唯一一张父亲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那时我也是五岁。这两张照片一对比,发现我们之间非常像。姐姐都说,活脱脱的,你最像。甚至前几年为父亲塑像时,他们就以我做模特来塑。

由于父亲整天忙于工作,对我们关注不多。我们家六个孩子,其中两个不知道生日,两个的名字都叫秦钢(大哥、二哥),三个(大哥秦钢、大姐摩亚、三姐吉玛)没见过父母。我和二哥秦钢,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我的是自己瞎编的。二姐新华,是新华日报创刊那天生的,本来《新华日报》是1938年1月11日创刊的,但她自己弄成了11月1日,到现在,她生日还是没改过来。三姐吉玛生在苏联,原来日期也不对,后来去苏联保育院找到她的出生证明,但她身份证上的生日还是没更正过来。

我是张越霞亲生的,其他五个哥哥姐姐都是前妈刘群先的孩子。解放前,我们兄弟姐妹6个中有3个都散落在各地,解放后才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北京。大哥秦钢出生在上海,出生后就送回无锡奶奶家了,后来跟着叔叔杨林去香港、广州。大姐摩亚也出生在上海,但未满月就送到无锡她姨妈家,13岁时,一个商人骗说带她去重庆找妈妈,她瞒着姨妈跑到重庆,却成了商人家的小佣人,直到重庆解放后,她偷偷给无锡姨妈写了一封信,才找到她。三姐吉玛在苏联出生后,群先妈妈就去世了,三姐一直住在苏联国际孤儿院,直到1950年回国。见过父母亲的就是二哥、二姐和我。两个秦钢,一个是大哥,一个是二哥。因为大哥生下来被送到无锡奶奶家,父亲因为忙于革命工作,后来把他忘了,所以二哥出生还给他取名叫秦钢。

父亲很爱和孝顺祖母,但他只在1932年临去瑞金以前,回无锡去看过奶奶,跪在奶奶面前辞行,母子俩泪流满面,这以后就没有再去看过。甚至后来他在南京那么长时间,也没有去看奶奶。到延安以后,父亲准备在安定以后,接奶奶到延安,又怕老人家过不习惯,因为延安与江南气候差异很大,一直没有敢接。

父亲遇难后,叔叔怕奶奶过于悲痛,一直未把父亲牺牲的情况告诉奶奶,奶奶一直翘首盼望父亲能去看望她,接她。后来在广州,奶奶病重时,叶剑英去看望奶奶。奶奶就问,长林为什么不来看我?叶剑英就说,长林是领导人,工作忙。因此,直到1950年奶奶临终前还在喊:“长林在哪里?为什么不来看我?”我感觉,父亲一心一意为了他所说的“创造真善美的社会”而奔波,虽然经历坎坎坷坷,其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一直到死。

(摘自《国家历史》)

猜你喜欢
长林博古二哥
A FRACTIONAL CRITICAL PROBLEM WITH SHIFTING SUBCRITICAL PERTURBATION*
胡先煦 昔风起长林 今主角三连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巴山背二哥
二哥走了——深切悼念凌解放先生
巴山背二哥
‘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优化
博古通“经”,养生亦养心
二货二哥的二货事
长征前夜博古李德想甩掉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