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追术与幻灭

2009-02-06 09:29冉祥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期
关键词:济世梦游李白

冉祥明

李白的诗歌代表了唐诗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他那汪洋恣肆的诗风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研究者普遍认为,李白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的人和诗具有别人所不具有的超现实性,这其实是一个可悲的误会。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现实性也是人的一个基本的属性。李白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者,但仍然生活于现实的牢笼之中,只能拖着现实的沉重的翅膀让自己的心灵在浪漫主义的天空飞翔。

作为一名具有济世思想的诗人,李白虽然不像其他诗人一样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有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却也曾在现实与理想的边缘游荡。《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他的理想与现实碰撞的心灵写照。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对梦这样阐释:梦的来源到底是什么?我一定马上回答:“几乎在每一个我自己的梦中都发现他的来源就在作梦的前一天的经验。”如果我们把这一说法稍作延伸,把“前一天”改作“前一段时间”,就可以明白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其实就是对他前段经验的一个印证。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一事件宣告了他济世梦想的破灭,是他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这种失败的情绪也必然反映在他的诗作之中。所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可以理解为李白求官生活的一次映照,是他自己的对济世理想的一个追求、幻灭的过程。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李白并不甘心于“独善其身”一辈子,“好道求仙”只是他不屑于靠科举而登仕途,希望由布衣而为卿相、走终南捷径、广造声誉的一种手段。所以,素怀济世之志的他,当知道自己可以做官时,也会流露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志得意满之态。因此,《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前一部分,可以理解为这是他对仕途追求的一种隐喻。在李白的眼中,世人难以企及的遮断天空、势拔五岳的天姥山应该就是他心中的朝廷吧,那遮遮掩掩、隐约可见、云霞明灭的洞天福地应该就是他追求的最终目的地。

唐玄宗天宝元年,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了李白,李白因此得以进入朝廷,实现了不通过科举、平步青云、由布衣而为卿相的理想。对他来说,这是真正的一步登天。多年努力至成功的喜悦必然的显现在了他的诗作之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笔调是何等的轻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心情是何等的愉悦。此时的李白,充满了兼济天下的抱负,看到的是可以大展宏图的天空,情移之景,周围的景色使他流连忘返。“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从天明到日落,从山脚到山顶,快速的时空转换,所表现的不就是李白刚进入朝廷时的那种得意、志得意满的真实心态吗?

但进入宫廷的李白,并没有受到玄宗的重用,玄宗看重的只是他的吟诗作赋的才能,才华出众的他只能作为一名文学弄臣陪侍在皇帝左右,而皇帝意志的日渐消磨,众多朝臣的明争暗斗,使李白崇高而天真的理想碰到了现实的障壁。已登天姥山绝顶的李白看到的并不是一派祥和的景象,山间“殷岩泉”、“栗深林”、“惊层巅”的“熊咆龙吟”让诗人从自己编织的梦中回过神来。诗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君明臣贤、政治清明,而是君昏臣佞、政治昏暗,以及各色小人的谄媚擅权、尔虞我诈。宫廷的种种污秽以及穷奢极欲的生活让诗人惊诧不已。诗中那种“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宏大场面,那种金银为台、霓衣风马的奢侈场景,那种“虎鼓瑟”、“鸾回车”的威武气势,那山间仙人的豪华盛会不正是对自己见到的宫廷生活的影射吗?这难道就是诗人理想中的朝廷,理想中的洞天福地吗?无怪乎,诗人会“魂悸魄动、惊起长嗟”了。“悸”的含义是“因害怕而心惊肉跳”,“惊起”意即受到刺激而醒。如果真是李白所向往的神仙洞府,此时的谪仙人恐怕早已沉浸其中与众神仙举杯邀月、一醉方休了。

诗的最后点题时写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问,须行即骑访名山”,如果天姥山果真就是李白实现济世之志的地方,他怎么会有及时行乐、万事如水的失意感慨呢?如果天姥山果真就是李白心中的圣地的话,他又何必再骑白鹿去寻访别的名山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愤世嫉俗、倾泻郁闷的一呼宣告了他济世之梦的完全破灭,洞天福地、不老神仙、宫廷权贵、富贵荣华,都让他随东流之水去吧,真正追求的应该是自己的自由自在和为人的尊严。

由此,我们可以认定,李白把自己进京供奉这一噩梦般的经历以梦的形式隐晦地反映在了自己的诗作之中。正如弗洛伊德说:“一旦愿望之达成有所‘伪装或‘难以认出,则必然表示梦者本身对此愿望有所顾忌,并因此使这种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面对黑暗的官场,无法直接倾吐自己心声、宣泄自己不满的李白只能通过梦游天姥山的经历,用“梦”这种改装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的清醒的认识。

不能兼济天下的诗人,在有了对现实更为清醒的认识后,也就愤而离开,在诗酒的陪伴下独善其身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神来之笔,唱出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韵人的心声啊!壮哉,谪仙!美哉,谪仙!

猜你喜欢
济世梦游李白
诗仙李白的归宿
谢济世:屡次被诬告,虽九死不悔
梦游
独善与济世
独善与济世
独善与济世
梦游综合症
倒下的那一刻
梦游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