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

2009-02-06 09:29张玉玲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期
关键词:沈石溪动物小说

张玉玲

摘要:沈石溪以他独特的创作成为新时期儿童动物小说的领军人物。相关研究多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局限于对人类社会的关照。实际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更着重于体现动物生命原态,追求包含人与动物在内的自然生命意义上的哲学超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描写的是自然的生命历程,衷旨在于“敬畏生命”!

关键词:沈石溪动物小说敬畏生命

动物进入文学的视野,可谓古已有之。在先秦寓言、伊索寓言、印度童话寓言中,就有不少关于动物的描写,有的甚至全文均以动物为主人公。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人们对生态平衡、物种灭绝、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动物文学的创作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文本的主题有了质的变化,对自然生态与动物本身命运的关照,成为一种创作目的。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已经有了一个致力于动物小说创作的作家群。他们的创作系列被称作“生存状态系列”或“生命状态系列”。随着人们对生态的关注,生态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生存状态、生命状态成为动物小说的主题。创作主体出于对动物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的体察,以崭新的观点描述动物的种种遭际,呼唤动物的生存自由,反思人类的主宰地位,用更宏阔的哲学视野,审视人类、动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

动物文学从寓言、童话到小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其主题也有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传统文本一般是通过描写动物行为,为表现人类社会的思想感情和伦理道德服务。动物主体大都拟人化,扮演人类的角色。新时期的动物小说首先是创作主体的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动物作为人类文学利用对象的成分逐渐淡化,动物本身的地位日益得到凸显。从总体上看新时期动物小说,动物的自然属性得到了尊重,不再被拟人化,动物主体按照其物性特征来表现角色行为。有的文本甚至进一步抵达动物主体的内在世界,使动物形象更加丰满、有内涵,使文本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都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文学层面。冯苓植对新时期动物小说给予高度肯定:“动物小说不仅有它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文学史上有它独特的地位。它是作家独特的思考和探索的必然结果。人和动物,在大自然中相互制约又相互维系地共生着。其间,不仅反映出一种微妙的自然规律,而且也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关系。”

沈石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他独特的创作方式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成为公认的儿童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儿童动物小说的领军人物。王泉根认为:“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经得起文学史的检验”,是“独特而自足的文本”。沈石溪在1980年发表了第一篇动物小说《象群出没的山谷》,从此他开始用动物小说表达对人类、动物、自然的生命现象及其内质的理解。在他的笔下,有狼、豺、豹、鹰、大象、猎狗、羊等几十种动物。沈石溪动物小说是他长期在云南原始森林中,潜心解读动物生命的存在与发展,从哲学的层次思考生命、关照生命的结果,作品已累计500多万字。1984年,沈石溪出版他的第一本动物小说集《第七条猎狗》,获首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和《红奶羊》又分别在二、三届获奖,《狼王梦》获台湾第四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还有其他作品先后在大陆、台湾获奖,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对沈石溪作品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文体演变研究。施荣华的《沈石溪动物小说的文体自觉》、《新时期动物小说的嬗变》从文体自觉的角度,通过比较、探讨和研究,把沈石溪小说分为三个创作阶段,并分为理想型、复调型两种类型。彭斯远的《中国当代动物小说论》认为80年代动物小说的兴起标志着儿童文学审美领域的极大拓宽,创作观念和题材的嬗变更新,并随着小说描写视角的转换,促使动物小说从思想到艺术的更新。

(二)动物小说审美问题的研究。王泉根的《生命的拷问》、施文青的《宏阔的文化视野》、施荣华的《沈石溪动物小说生命文化的美学追求》等文均作了相关论述。主要从生命文化角度、社会学角度、宇宙哲学角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悲壮美的角度等探讨沈石溪动物小说内在的美学意蕴。

(三)动物形象研究。认为文本中的动物形象或寄寓作家的理想,或暗示人类社会的某种伦理品格,或折射人类社会的特点。马亮静在《试析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母爱》和《论沈石溪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中,对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狼形象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四)视角研究。李蓉梅在《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动物形象塑造视角研究》中,以沈石溪动物小说为例,把视角分成三类:一是“人看动物”的视角,二是“动物看人”的视角,三是“动物看动物”的视角。

(五)批判性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儿童文学评论界的批评家们指责沈石溪作品“童话化”。朱自强在《从动物问题到人生问题》中,认为“兽面人心”是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模式。吴其南在《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读解与评论》中,认为他的小说主题意蕴跳不出“写义仆、写贤君、写有野心的奋斗者,不被理解的英雄”,在艺术上“缺乏感性的深度”,“不耐读”。

目前对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对诸如价值层次、叙事、典型、哲学动因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着缺失或不透彻的问题。特别要指出的是大部分的研究者,以动物小说的人文寓意作为出发点,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局限于对人类社会的观照,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作品的文本价值。许多评论文章都认为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动物具有“人格美”。这种观点容易引起误会,因为沈石溪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纯的以动物写人。如果我们只是从传统的角度去解读,往往容易陷入误区,这恐怕有违作者的初衷,也降低了作品的哲学高度。我们应该想办法抛开自己的阅读陈念,走出定势和框架,才能很好的去欣赏沈石溪的作品。

通过研读沈石溪动物小说文本及相关的研究论文,本人对沈石溪的创造轨迹和其作品的价值层次,有了新的感悟。

沈石溪动物小说以一种高度俯瞰的方式,体味生命的本质内涵。

沈石溪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他的动物小说的灵魂所在。沈石溪动物小说对生命的关照,是站在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人和动物与自然的角度,体现了宇宙哲学的寓意。在故事的悲剧性构建上,也源于主体行为与宇宙哲学本质的对逆。在情感构建上则表达了一切生命平等的主导思想。在情节引导上,则表现为人的行为的三种模式:参与者、介入者、观察者。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从生命本质意义的角度加以诠释,考察生命的存在、发展,生命的现实、未来,个体生命的死亡和物种繁衍的使命。为此在他的动物小说中,人类及其社会成为一种参照系,以生命观念启蒙的笔触述说生命之于动物的本质要义,从而引导人类摆脱人的自身成见,立于宇宙之上体察生命的本质,这是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哲学意义所在。

在具体的文本中则体现为:(1)把动物的自然属性(本能)描摹为理性化的意态(有别于人类的意识——动物的心理活动)对人与动物的理性超越。小说中的种种动物主体的意态既与人性相呼,又与物性相连,以超乎意料的逻辑推动情节,寻找出人性与物性的哲学契合,从而实现理性的超越,由此带给读者非同寻常意义的主观影响。(3)注重于对生命本原价值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在人性视域内是无法实现的(动物的“伦理”、残酷的生存法则)。沈石溪钟情于动物小说也许正基于这种人性之外的理念,在看到种种人性不足或人性中可贵韵东西丢失之后,通过动物小说来主张,这无疑使生命哲学在人性范畴无法得以表现时,找到了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沃野,仿佛从浩瀚的宇宙之上俯视自然万物,又十分具体地体现于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中。

从总体上看,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点:一是独特的主题。文本注重于诠释动物生命的本真,检讨人类对动物生命的无视,表现对动物生命的关照,更进一步拉近了人与动物的生命距离,揭示人与动物生命内质的一致,追求人与动物的生命和谐。二是以人、动物、自然规则的矛盾推动情节。着力描摹动物的情态与意态、生存规则与亲情关系。在人性之内、物性之外拷问生命的本质,从而造就了文本的独特品质。三是有效地解决了动物小说叙事上的语言问题。创立了多点位视角,使之互动,并着力对动物的“情感”、“意识”进行想像、创意,形成动物的“情态”与“意态”,从而使文本显得生动、自然、富有情趣。四是以悲情震撼读者。这不仅是文学的审美需要,也符合动物的现实,并使主题更加深刻,内涵更加丰富,个性更加张扬,意义更加深远。五是富有创意的想像。其想像的思辩性、跃变性独具特色,成为沈石溪动物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六是浪漫主义色彩。即使是悲剧,也是饱含浪漫的生命之光。这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

阿尔贝特·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中认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象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

笔者认为,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描写的是自然的生命历程,衷旨在于“敬畏生命”!

猜你喜欢
沈石溪动物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韩短道速滑教练或被判无期徒刑
最萌动物榜
我见到了沈石溪
动物可笑堂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双角犀鸟
沈石溪爷爷,我想对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