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学作品阅读的困境

2009-02-08 09:22
湖北招生考试·读写在线 2009年5期
关键词:窗子本题参考答案

习 平

几年了,湖北的考生们仍然在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泥淖中挣扎,走不出困境。

2009年湖北卷的文学作品阅读材料《书房的窗子》选自高中《语文读本》,设4题,赋18分。考生全题平均得分约为9分,得分率50%,难度值达0.5。几年了,湖北的考生们仍然在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泥淖中挣扎,走不出困境。

我们从4道题的答题状况来看看考生们究竟陷入了什么样的泥淖中。

第16题: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具体来说,本题考查了认知现代散文的线索,说清楚线索在全文中的具体作用这样一个很常见的能力点,能力层级为C级。全省平均得分约为1.55分,难度值为0.52。

参考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譺?訛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分解参考答案,大概可以这样分别给分:指出作用1分,简要说明2分;指出作用可答“线索”“贯穿全文”等;简要说明是指具体说明“窗子”贯穿全文的思路;简要说明有三个要点——窗子的功用(或“打通与天然的界限”)、喜欢北窗的理由(或“窗子的方向”,或“光的问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答对1个要点得1分,答对2个要点即可得2分。严格地说,命题者所给的参考答案是稍欠妥帖的。要弄清“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首先得弄清楚“窗子”在文章中是线索。所以,参考答案的第一小点自以为回答了窗子的作用,其实只回答了“窗子是什么”这个问题。窗子的作用,实际上就是线索的作用。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串于全文始终的一种脉络。“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它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线索的作用,只能是串联文章材料,或曰贯串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的简要说明,应该说作者用窗子做线索,把“窗子的功用”“我喜欢北窗的理由”以及“想象中北窗的景象”联系得天衣无缝。考生的错误有如下两点:一是审题不清,不明白命题者要求答什么,要么不答作用是什么,要么不作“简要说明”;二是不明白窗子这一线索究竟在本文中有些什么作用,却生搬硬套地将平时所学的“作用”堆砌上来,从“承上启下”到“过渡铺垫”再到“突出中心”,无奇不有。

第17题: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全省平均得分约为2.44分,难度值为0.4。

参考答案: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 “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譺?訛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譻?訛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在命题者看来,他既限定了思考的范围——语言,又限定了具体的角度——典雅,考生应该很容易一挥而就。可惜很多考生在“典雅”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面前转不过弯来,多数人栽了个大跟头。什么是典雅?《辞海》说:“文辞有典据而高雅”。《词源》说:“文章有根柢,高雅而不浅俗。” “典”就是“有典据”“有根柢”,这个特点在本文中并没有怎么体现出来。命题者所说的典雅,其实就是说文章的语言优美高雅,有文采,不俗气。其实在这一点上,命题者尽可以明白地告诉考生,不必掉什么“典雅”的书袋,弄得大部分考生摸不着头脑。实际上别说考生,便是参考答案也没有说清楚什么是典雅。考生的错误也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弄不清什么是典雅,只是用“清新自然”“形象生动”“用词华丽”等词语胡乱说一通,二是不举例或者举了例子不分析。下面这个考生答案就是个典型:词语运用,清新自然;句式选择,选用了诗句;修辞方法,运用了排比。这一答案既不知道什么是典雅,也说不清什么是句式,只答对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还不知道分析,只能得1分。

第18题: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④⑤两段作简要分析。(5分)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全省平均得分约为3.21分,难度值为0.64。

参考答案: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参考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月下梅花光色幽暗。②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③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参考答案的第三点其实只能回答二者存在着不同,并不能回答前者为什么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有一位考生的答案似乎更好:在月光下或清淡隐约的光下,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的人格放大了,整个世界开始富有情思。光度影响态度,清淡隐约的光能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留给我们一份想象的距离,也不会压迫我们的个性。

本题是现代文阅读中得分最高的题。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穷尽答案要点。漏答最多的是①和③两个要点。

第19题: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于考查鉴赏景物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全省平均得分约为1.82分,难度值为0.45。

参考答案: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考查考生对这两段中景物描写作用的认识,也就是考查对表达效果的认识。分析表达效果无非就是分析它在内容以及行文方面的表现力。考生们失误的主要表现就是无法说全这些内容,特别容易漏掉有关使行文富于变化的这个得分点。尽管三个要点中答对两个就可以得满分,可是很多人仍然只能得2分甚至0分。

让湖北考生走不出困境的原因很复杂,有多少參与者,恐怕就会有多少种原因存在。命题方面有原因。比如试题结构梯度不够,没有重要词、句理解这个B等级的题,而鉴赏类E级的有些题设题不走通俗易懂、方便考生的路子,甚至有点故意为难考生的意味。比如第17题的“典雅”一说,不但没有起到提示考生的作用,反而把考生引入了无所适从的境地。命题者提供的有些答案不切合题意,甚至有凑数之嫌。教学方面的危机更为严重。一是基础知识没教到位。一道考查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的题,居然有接近半数的考生答不出来;说到句式,居然会说“运用了诗句”。这只能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轻视语文基础知识已经到了不能令人容忍的地步。我们不能打着改革的旗号,打着发展能力的旗号,而把起码的语文基础知识丢到九霄云外。不教给学生起码的文学鉴赏知识,所谓发展能力,就是空话一句。对于高三老师来说,不教给学生这些必需的基础知识,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们批评命题者不该用“典雅”这个词为难考生,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责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典雅。二是基本能力没练到家。比如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简要分析”,这就是能力不到位的典型症状。学生能够答出文章运用了“排比”,却无法结合文章简要地说一说好在哪里;知道描写景物对表达思想、营造意境有作用,却无法结合文章把这种作用讲清楚。这就是平时训练没有严格要求,没有讲究到位造成的。 当然,很多学生不注意积累,不灵活运用,生搬硬套,也是文学作品阅读考不好的重要原因。

怎样才能使湖北的考生走出这个困境?首先是教学方面要固本浚源,固知识之本,浚能力之源。文学鉴赏的基础知识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结构方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人称作用、表现手法等,要让学生心中有数。而且这个“有数”,还不是指发一张有关知识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死记硬背,而是指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让他们结合具体的语境融会贯通。每一次训练,每一道训练题,都要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可能在高考中面对陌生的文章灵活迁移。其次是加强审题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抓住题目的要旨,回答到位,避免答非所问。再次就是提高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防止出现漏答要点的现象。一定要充分利用高考主观题型踩点给分的的规则空间,把可能得分的信息答上去。当然,加强命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是提高考生阅读成绩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窗子本题参考答案
我害怕我跑出去
快把窗子打开
很多年后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