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2009年湖北卷考况评述

2009-02-08 09:22曾史鉴
湖北招生考试·读写在线 2009年5期
关键词:原诗过桥浮萍

曾史鉴

考生只要知识储备足了,文学素养提高了,感悟能力加强了,再加上一些答题技巧的训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语文湖北卷古代诗歌鉴赏题,从2006年至今连续4年赋分8分,2006年、2007年都是对两首唐诗的比较鉴赏的考查。2008年是对宋词及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开篇词的比较鉴赏的考查。2009年则是对宋诗鉴赏的考查。这四年的湖北卷古代诗歌鉴赏题的选材为唐诗、宋诗和宋词。出题方式以比较阅读为主,题目一般为两题,考点涉及到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有的题目不易分清考查的是内容还是表达技巧,如2009年古代诗歌鉴赏题的两个小题就把表达技巧和内容糅合在一起。这些都体现了湖北卷的“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稳中求新,稳中求变。

从这四年湖北卷的得分情况来看,2006年省均分为3.6分;2007年省均分为4.5分;2008年为3.88分;2009年为4.58分。这些说明湖北省诗歌鉴赏题难易交替出现,湖北卷命题渐趋成熟,学生的鉴赏水平有所提升。分析考生的答题现状,也许对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学习大有裨益。

2009年湖北省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如下: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

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

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

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

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本诗设置两小题,且两小题都是把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内容的鉴赏糅合在一起考查。

(1)小题答案包含两个方面:找出诗句并加以说明。每找出一句给1分,每说明正确一处给1分。

〔参考答案〕①过桥人似鉴中行(1分),暗写人影(或桥影)(1分)。②莫放修芦碍月生(1分),暗写月影(或芦影)(1分)。

典型失误答案如下:

①“几家门静岸痕平”通过家门的痕迹无声来暗写“影”。(该答案得0分,找错了诗句,分析错误,不得分。)

②“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影”,通过写雨的到来,增添了景的清新,添加了秋色,渲染了当时的环境,同时写修芦来反衬出影子的时时都存在,在此用了间接手法来写“影”的。(该答案只能得1分,找出了一处诗句得1分,说明不正确不得分。)

③“几家门静岸痕平”通过家门的痕迹无声来暗写“影”;“过桥人似鉴中行”通过写过桥的人好像在鉴中行走来突出“影”的暗。(该答案得1分,考生只找对一处诗句得1分,说明暗写不正确不得分。)

④“过桥人似鉴中行”写出了过桥的人在水面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影子在桥下的水中。(该答案得2分,找出一处诗句得1分,说明正确得1分。)

⑤“浮萍破处见山影”写出了水面波动,浮萍荡开,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的景象。(该答案得2分,找出了一处诗句得1分,说明正确得1分。)

⑥“过桥人似鉴中行”用“似”等字眼营造了“影”字环境,实写出“影”的感觉;“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出月影。(该答案只能得3分,两处诗句找对得2分,“‘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得1分。对“过桥人似鉴中行”说明错误不得分。)

(2)小题答案包含两个方面:指出写景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写景手法时,答“视觉和听觉”“呼应”“衬托”“动静结合”中的任何一个均可;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也可;简要分析是指结合诗句对写景手法作简要说明。指出写景手法得2分,简要分析正确得2分。

〔参考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典型失误答案如下:

①通过写人、过客来表达诗人渴望挽留友人的心情,并通过写雨来表示秋天的到来,为诗人写景增添了一种秋的气息。(该答案得0分,没能正确指出写景的手法,分析错误。)

②第二联用间接描写,通过写“山影”来暗示有山,通过写“闻草声”“小艇”写此处有人,从而表现出此处幽静,人烟稀少,环境优美的特点。(该答案得1分。指出写景手法不正确不得分,简要分析扣了第二联的内容,但不甚准确只能得1分。)

③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浮萍”和“小艇”衬托“山影”和“草声”。 运用白描手法,直接写出院外的景物。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景更有生机。(该答案只能得2分,指出了衬托的手法得2分,简要分析不正确不得分。)

④第二联作者分别用“浮萍破处见山影”来写看到的,“小艇归来闻草声”写听到的两个方面来共同描述一景,运用了通感的手法。(该答案只能得2分,写景手法指出“看到”“听到”得2分,简要分析不得分。)

⑤第二联用衬托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景,诗人用“浮萍、山影、小艇”等物象衬托出诗人独自在外漂泊,突出诗人孤独凄苦,思乡的离愁别绪。(该答案只能得2分,指出写景手法扣住了视觉、听觉及衬托得2分,简要分析不正确不得分。)

⑥运用白描手法,将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写浮萍破处看见山的影子,归来时在小艇听见草的声音,时间空间相结合;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同时描写使形象更生动感人。(该答案只能得2分,结合诗句分析提及“看见”“听见”得2分,写景手法不正确不得分。)

⑦动静结合,景与声相结合。浮萍破处的水面倒映出的倩影,小艇归来时与水面上的草相撞而发生声音,这一静一动相映衬,反映出了这里的安逸、祥和。(该答案得3分,指出写景手法得2分,简要分析不够准确得1分。)

⑧第二联中写景是一种侧面烘托,水面上浮萍间的空隙中倒映着山影,小船划动时撩拨水草发出声响,衬托出此处草木丛生,郁郁葱葱的境况。不直接描写景致而是通过声与影这些侧面而烘托出事物的美。(该答案只能得3分,指出写景手法得2分,简要分析第二联上句不得分,下句得1分。)

对照上面典型失误答案及解析,再看看下面的满分示例及解析:

(1)小题

“过桥人似鉴中行”。写出了过桥人倒映在水中的人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考生找出了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给满分4分。)

(2)小题

①动静结合。浮萍堆积在水中,在浮萍少的地方看到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的静态之美。然后写小艇归来听到草动的声音。一静一动更体现出无相院溪边和谐、静谧的悠闲生活和自由自在的田园之乐。(考生指出写景手法正确得2分,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得2分,给满分4分。)

②第二联上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露出来,呼应前面的“清”字,下句从听觉角度,以细微的草声衬托环境的宁静,呼应前面一个“静”字。(考生指出写景手法正确得2分,结合诗句分析正确得2分,给满分4分。)

以上3例都從题目要求出发,答案准确、全面,故给满分。

据以上分析,今年湖北卷古代诗歌鉴赏省均分4.58分,虽较去年有所提高,但有些答案仍让人匪夷所思。笔者以为考生失误原因主要如下:

一、 考生积累不够,知识储备不足

从很多考生的答案中看出,考生积累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如(2)小题问怎样写景的,很多考生没有关于写景的表达技巧的术语积累,把表达技巧等同于修辞。例如(2)小题失误示例⑤⑥,考生答不出写景的手法而扣分,这是很可惜的。

二、 考生审题能力不强,不能按要求作答

(1)小题要求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有的考生只找出一处,有的虽找出了两处,但没有分析。如(1)题错误示例②③。(2)小题要求答出第二联怎样写景,并简要分析。有的考生结合原诗指出怎样写景不准确,如错误示例②。有的考生虽正确指出了怎样写景,但分析不正确,如错误示例③。

三、 考生感悟能力不强,不能读懂原诗

有较强的感悟能力,一般能读懂原诗,而读懂原诗是诗歌鉴赏的前提。读不懂原诗不理解诗的大意,甚至曲解了原诗就会严重影响答题。如(1)小题的失误示例①就是考生误解了全诗而不得分。(2)小题的失误示例⑤因考生读不懂原诗而扣2分。

今年是湖北省高中课改的第一年,高考湖北卷也会相应的出现一些变化,但考生只要知识储备足了,文学素养提高了,感悟能力加强了,再加上一些答题技巧的训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诗歌鉴赏的复习备考中,首先建议考生加强对阅读古诗词的积累,多读,多背一些古代诗词,增强感悟能力,同时加强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积累,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专业术语。考纲明确规定,要求明确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受诗歌艺术魅力。积累了一定表达技巧的知识,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解题技巧。这两个“积累”可先课内(课本上的古诗词),后课外(其他古诗词读物),要十分注意课内所学古诗词的有关知识的正确迁移。解决课外阅读古诗词中所碰到的问题。其次,建议考生借助有关信息读懂原诗。比如通过诗题、作者弄清大意;通过对字词含义的推断(①对文言实词的猜读;②联系语言环境),突破对诗词句子的理解;通过景物、景物特点及其组合关系,弄清古诗词的大致内容;通过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明白作者要抒发的“心志”。最后建议考生一定要看清题目,明确题目要求(题目的提示性及隐含性),准确解读命题者意图,准确、规范、全面地答题。

〔作者系湖北省仙桃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原诗过桥浮萍
池上
峨眉山月歌
浣溪沙·浮萍
改诗为文三步走
黑夜过桥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过桥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过桥
黑夜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