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罚“金牌”

2009-02-10 03:26罗刚淮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期
关键词:金牌班级老师

罗刚淮

一天,一位家长很好奇地问我:“老师,我孩子昨天回家可兴奋了,说他得了一块什么‘免罚金牌,还说是老师奖的。我再问,他却神秘兮兮地不肯说。我想问问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孩子那么看重。我可从没见过他那么开心。”

“免罚金牌”古已有之,不是我的独创,但将“免罚金牌”借用到班级管理上,倒有先验之功。这一尝试缘于一次扣分。

一次卫生检查,我们班被扣分了,原因是窗户没擦干净。学生告诉我的时候我不太相信,因为擦窗子的是班级里文静又最负责任的女同学Z。我找来Z问明情况,Z眼睛红红的还有些肿,显然刚哭过。我问什么原因,孩子呢喃着不愿说。我相信肯定有原因,就带着Z去窗户那儿,发现窗玻璃很干净,只是有一块有些粘粘的痕迹。我明白了,那是昨天联欢活动布置教室时用了双面胶,很难擦的。我安慰Z说,“不怪你,双面胶很难擦的”。我告诉她,“如果再有类似的困难,可以找老师,老师与你一起想办法解决”。后来我与Z一起用砂纸和抹布反复擦,终于擦掉了痕迹。痕迹是擦掉了,但班级的分还是扣了。我想,这件事错不在Z,不应该扣她个人的分。但又一想,这有原因,那也有原因,长期下来,大家都会找理由搪塞推卸责任怎么办?但如果坚持扣分,就委屈了Z,因为这确实不能怪她。

我认真地作了思考,制度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让我们的集体更团结,更健康;要是用得不好,则可能伤害人,伤害的人多了,实际上就会伤害整个集体。我们习惯于定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事实上严格执行了,对有些调皮的故意犯错或者责任心不强的孩子也许有管束的作用,但是对无意犯错的孩子,则会是一种伤害。你想,像Z这样的孩子,那么认真负责,尚且会出错,更何况其他活泼好动的孩子呢?

我陷入了沉思。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大多数孩子不会有意犯错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所有孩子的绝大部分是积极向善的,偶尔犯错违规并不是他们的主流。再说,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偶尔犯错也是难免的,没有跌跌撞撞犯错的经历又怎么能真正成长呢。再说从奖罚公平的角度讲,好的也要充分肯定才行,这样才能起到正强化和正面引导的作用。比如像Z,平时表现很好,偶尔一次犯错是否有什么方式可以抵消?我忽然想到过去朝廷里大臣犯错,会有免罚金牌保护的例子,于是眼前一亮,为什么不搞一些免罚的措施,保护那些一贯表现好的孩子,使得严肃教条以罚代育的制度中也有一些人性的关怀呢。于是,班会上我结合Z的事例,从学生的角度作了细致地分析,并提出对于连续一周表现良好的学生将颁发“免罚金牌”的打算,全班骤然间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特别是那些平时调皮的孩子都兴奋地站起来了。随即,我与大家一起动手精心制作了几十块“免罚金牌”,并约定,凡是连续一周礼仪常规良好,上课学习认真的人都将得到一块“免罚金牌”,“免罚金牌”可以换来自己的一次失误免罚机会。

“新政”推行时,孩子们越开心,我就越担心,因为我猜想如果有的孩子认为“现在犯错不要紧啦,可以用‘免罚金牌来抵了”怎么办?那不是默许他们犯错吗?我真有些寝食难安,有时候不放心,往往表面上放手,实际上跟哨,或者设暗探。几个星期下来,居然相安无事。孩子们并没有大面积频繁地用“金牌”换犯错,反而个个都很珍惜自己的“金牌”,相互之间甚至还展开了比赛谁积的“金牌”多。更可喜的是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孩子们更活跃了,胆子也大了,尤其是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孩子们放得开,孩子的个性才华得到了充分地展示。有一次学校搞班级特色活动展示,我们班的孩子用废旧挂历等做衣服,自编自演“时装秀”。排练时他们一个个神兮兮地不让我看,到了表演那一天,他们变魔术般地拿出各种道具,穿戴齐整,焕然一新。尤其是在舞台上,他们走步、摆出造型,一个个个性张扬,阳光灿烂。令人忍俊不禁又由衷赞叹。演出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我们班就此一炮打响,改变了教师们的印象,“猴子班”成了“人才班”。

反思推行“免罚金牌”的做法,我觉得以往我们的常规管理都显得太功利了,虽然好像以常规积分的形式来规范孩子的言行,事实上在各种评比竞争的形势下,我们都越过了制度育人的过程而直面积分得失,就像人需要盐就直接吃盐而不是通过喝汤吃菜一样;其二,我们的管理都太理想化了,或者是简单化了,把学生看成是一种机器人进行管理,为他们设定了程序和要求,无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天性,不准他们出错违章,哪怕是无意或者不可避免的因素促错也不行,我们满怀理想制定出的条条框框,在丰富的实践面前反而屡屡碰壁;其三,没有让孩子改正的机会,孩子一旦出错则一味惩罚,孩子则一直背负着罪恶感不得解脱,因为分数记录在案,永远悬在头上。而有了“免罚金牌”,孩子可以有免错的机会,因此不用那么紧张了,个性更加洒脱奔放,笑声都变得爽朗多了。为了得到“免罚金牌”,孩子们反而更加努力,纪律、卫生、课堂表现等各个方面都表现良好,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有一天,一个学生活动课结束,忘记将自己的文具书本收拾整齐,被扣了分,照规定要写千字说明书。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能不能赠送他一块‘金牌。”我有些惊讶,“为什么?”他说:“我看他不是故意的,再说他写说明书要花很长时间的,今天作业任务又比较多,那样他要留堂很晚。”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在帮伙伴。我有一丝担心,假如孩子们都这样相互赠送,不就糟了——又一想,这不是学生在关爱他人吗?我欣然答应。后来那位马大哈再很少犯错。男孩子重义气,友情的力量使他不愿意再无辜耗费朋友的“金牌”。一学期结束,许多学生跟我说:“老师,我还拥有8块‘金牌。”有的说:“我有16块‘金牌呢!”我说:“按规定,用‘金牌换奖状,10块‘金牌换取一张‘文明学生奖状,剩下的‘金牌留着,下学期继续有效。”顿时台下一片欢腾。原来“金牌”就像储蓄一样,可以累积,可以换取荣誉。

是的,免罚“金牌”就像美德一样,可以积累,也需要积累。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金牌班级老师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有惊无险的金牌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金牌礼物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