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丘北经验”

2009-02-18 04:25朱法飞
西部大开发 2009年1期
关键词:客运站客运拖拉机

朱法飞

编者按:西部大多县区乡村公路比重大,道路基础和安全设施差,通行能力弱,运力不足,客运市场无序,交通事故频发。如何改善现状,加快新农村建设,本文所介绍的云南“丘北经验”,对西部其他地区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云南省丘北县举全县之力把交通安全问题作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先破解的一道难题,创造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路、站、运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丘北经验”受到了普遍关注,引起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曾培炎、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及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等省州领导的关注,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曾批示:“丘北县探索了一条解决农民安全出行的好路子。”

堵疏并举治顽症

丘北县地处滇东南,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山区半山区多,过去农村道路基础和安全设施差,管理体制不顺,职责划分不清,处于交警不管、农机部门又管不了,致使监管失控,造成安全管理上的盲区。拖拉机、农用车、微型车、摩托车违章载客问题突出,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载、超速屡禁不止,导致群死群伤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2004年1月26日,一辆农用车事故造成27人死亡、53人受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在取消农业税后,同时也取消了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的政策,出现了农村道路谁来建?谁来管?谁来养?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县乡村干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拦路虎。

丘北县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及时成立了县乡村领导小组,开展专项整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首先是摸清底子。全县合法的和运输部门安排的运力仅能满足1200人的出行,而正常的客运需求为1800~2000人,平均每天约有500~800人无安全、合法的客运车辆乘坐,遇有节、假日和农村赶集日客运需求增大,约有1.1万余群众无车可乘。

公路交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先行官,治理农村交通不能采用堵的办法,而只能采用疏的方式来进行。

基于这种认识,县里紧紧围绕农民出行要有车坐,突出解决制约群众出行及出行不安全的难点,禁止了低速车、拖拉机载客,取缔、强行报废无牌无证拖拉机和低速车辆;取缔了城区无序营运的三轮摩托车;将在郊区非法无序营运小微型面包车重组纳入有序管理;在农村取缔了低速车、拖拉机载客。在城区投放100辆出租轿车,新开通16条村委会客运线路,将县乡主干道和部分通村公路的大中型客运车辆增加到140辆;投入64辆客运车开通了县城至乡(镇)的公交车。

通过整合各种客运车辆和市场化运作让驾驶人自购车辆的办法,政府在未出一分钱的情况下,把县内56辆客车运力增加到260辆。同时在县城兴建锦屏客运站,并分别在一些乡(镇)建立客运站,形成以县城客运站为中心,向各乡(镇)站、场延伸的客运站(点)网络;同时,针对农村逢集日群众出行量增大、客运市场需求矛盾突出的实际,对全县所有集市贸易按农村客运公司经营范围统筹规划成片区,由客运公司组织赶集车队满足农民赶集客运需要。农民风趣地说:“城内青蛙叫,城外‘黄虫跑,百姓出行有依靠,不再担心阎王叫报到。”

改革创新破瓶颈

过去,丘北有道路通车里程2393公里,其中三级公路仅151公里,四级公路734公里,通客车仅673公里,全县道路基础差。对此,丘北县按“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养”的原则,作出了出让乡村公路客运经营权和许可民营企业投资修路及建设农村客运场、点、站的规定,把投资修路、建站、购车与经营权捆绑起来,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激活了民间资本。

全县已吸纳民间资本3000余万元,修建了6个农村客运站,总里程为184公里的15条乡村公路,并投入了客运车辆300余辆。试点以来,共筹建7570余万元,修建农村公路24条,里程299.1公里。

此外,县里还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由政府出资完善规范了道路交通设施,增设了警示标牌、标线;还结合整顿无牌无照车辆的同时,对全县全部客运进行了整合,然后按照车辆类别和交通人流情况,分类集中,专线运行,统一管理,强化监管力度,从而在满足农民出行需求的同时,又规范了客运车辆运输秩序。

长效机制保安全

丘北县针对长期以来农村交通管理薄弱、放任自流的状况,增加警力,在乡镇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配备专用车辆和办公用品,增加交通协管员。

县委、政府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管、管理按有目标、有任务、有检查、有奖惩“四有" 的要求,将农村交通安全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在县、乡(镇)、村各级干部中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每一名乡(镇)干部都与一个村民委或一条线路或一个村小组挂钩,明确目标责任,强化对乡村道路的交通管理和监控;并分别在乡镇成立交通运输协会,设管理人员2至3人,各村民委设置交通安全员1人,负责辖区营运车辆的监督、管理教育;把全县低速车、拖拉机的监督管理按属地分别落实到各乡镇的每个干部和工作人员,对车辆、驾驶人实行“一盯一”的管理方式和“一帮一”的监管办法;低速车、拖拉机按属地分挂到各乡镇干部和工作人员头上,对挂钩对象进行教育,面对面与车主(驾驶人)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监督其规范使用并及时进行登记、检验;实行“一车一档”的管理,全面落实对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审查;对每辆机动车、驾驶人由各村建立详细的管理档案和台账,在驾驶人熟知管理规定的情况下,签订车辆的购入、使用性质、转卖责任书,凡不按责任书规定使用的,限制其在辖区上路;对遵章守纪的,经乡镇交通协会评议予以奖励。

这样,全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公安交警、交通、农机等部门通力合作,县有关职能部门“治大治难”,乡镇“治小治易”,干部包点、包线治事故“黑点”的管理运行机制,有效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数字是枯燥的,但用于反映丘北县试点工作的成果上却具有迷人的魅力。2007年与2003年同期相比,全县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37.26%、53%、79.9%和68%,不仅全县农民出行坐上了安全车,规范了农村客运市场,每年还为农民降低出行成本上千万元。不但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猜你喜欢
客运站客运拖拉机
泰德的拖拉机
西安七大客运站全部恢复运营
Around the Farm
小鸭开拖拉机
车站秀
红色拖拉机
探析如何改进汽车客运站的管理
青冈:连通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