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60例临床观察

2009-02-18 09:11曲桂馨赵玉霞高淑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2期
关键词:动脉血纳洛酮内啡肽

曲桂馨 赵玉霞 高淑杰

【摘要】 目的 探讨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氧浓度为25%~35%,氧流量为1~3 L/min,鼻导管给氧法)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酸减、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注射液(0.4 mg/支),首剂负荷量0.8 mg,加入5%葡萄糖20 ml中静脉推注,连用3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

【关键词】纳洛酮;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又称肺心综合征。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使脑细胞间质水肿,产生相应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综合征[1]。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紫绀、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甚至昏迷等。目前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况、纠正酸碱平衡障碍。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对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60例,取得满意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肺性脑病患者均按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脑病诊断和临床标准为诊断依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52~84岁,平均68岁,病程20~40年,平均30年,其中嗜睡伴神志不清30例,浅昏迷18例,深昏迷12例。对照组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55~85岁,平均70岁,病程15~45年,平均30年,其中嗜睡伴神志不清者32例,浅昏迷22例,深昏迷6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咳、痰、喘及意识障碍。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氧浓度为25%~35%,氧流量为1~3 L/min,鼻导管给氧法)、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0.4 mg/支),首剂负荷量0.8 mg,加入5%葡萄糖20 ml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2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 d,纳洛酮总量为4 mg,连用3 d。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在24 h内由谵妄、躁动、昏迷转为清醒;有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有所改善、意识状态在48 h内转为清醒;无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没有改善甚至恶化。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两组疗效情况见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2.2 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动脉血气变化情况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经治疗后,两组在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在治疗后,上述情况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心率失常,无明显抽搐,烦躁,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未出现皮疹、皮肤发痒等药物过敏反应,注射部位无红肿、硬结等症状,无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肺性脑病因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其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呼吸动力和呼吸主力的不平衡。近年发现,肺性脑病处于呼吸抑制状态,体内产生大量β-内啡肽(β-EP)[2],β-内啡肽系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来源下丘脑和垂体,β-内啡肽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少呼吸冲动,使呼吸动力进一步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更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心、肺、脑及循环功能损害,对中枢神经的影响多表现为躁动、谵妄、甚至昏迷。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为竞争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能特异阻断β-内啡肽作用,并对血脑屏障有良好的通透性,却无受体激动作用[3],它能防止和减轻脑水肿的产生与发展,阻断β-内啡肽所致呼吸抑制的病理过程,从而阻断恶性循环,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促进意识恢复,能有效地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对中枢抑制者起清醒作用,有烦躁不安、谵妄等精神症状者起镇静安定作用[4]。应用纳洛酮后,肺性脑病患者清醒时间明显加快,随着神志清醒,促进咯痰、通畅气道,既有利于感染控制,又使积极意义上的氧疗。

纳洛酮静脉给药起效快,它的药物代谢半衰期较短(60~90 min),首剂给予负荷量,以后持续静脉点滴有助于快速不间断有效拮抗β-内啡肽的药物,使病情不易反复。

笔者认为对于肺性脑病的治疗,在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应用纳洛酮是安全有效的,并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张珍祥.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

[2] 顾勤.呼吸衰竭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变化β-内啡肽.中国急救医学,1998,7:22.

[3] 冯亚民.纳洛酮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医师进修杂志,2001,23(2):18.

[4] 万子余.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医医刊,1997,32(1):55.

猜你喜欢
动脉血纳洛酮内啡肽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急诊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清血钾的相关性分析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内啡肽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