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2009-02-18 09:11赵朝霞
经济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流动性

赵朝霞

摘 要:流动性过剩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管理层等多方高度重视。文章从界定流动性的内涵入手,对引起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 化解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1-191-02

一、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回答。所谓“流动性”,原指商业银行所拥有的随时可以用于“投资”的资产。例如,商业银行金库中所存放的现金就是最典型的“流动性(资产)”。在一些国家,其他一些流动性很强的资产,如短期国债等也属于“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过剩的准确翻译应该是“过剩流动性资产”。其传统上的定义为: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超过法定要求的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库存现金。从这个定义出发,容易看出所谓“过剩流动性资产”就是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超额准备金越多,金融体系中的过剩流动性资产就越多。

从“流动性过剩”的概念出发,不难看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可以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状况的尺度。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所持有全部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银行所持存款总额之比。目前中国的法定准备金率是15%。在通常情况下,为了应付不时之需,中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保持在3%。但是,超额准备金率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真实状况。在准备金数量给定的情况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自然会导致超额准备金率的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超额准备金率下降到目前的低水平也是自然的事情。仅仅看超额准备金率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判断一国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考察流动性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判断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并进而决定应该紧缩还是放松货币政策。为此,我们需要考察关于“流动性过剩”的其他定义。

欧洲中央银行有专门讨论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的作者把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资产)定义为:货币总量(狭义或广义货币)对名义GDP之比。这样,流动性问题就成了货币流通速度问题。货币总量对名义GDP之比,按定义等于货币流动速度的倒数,在经济文献中被称作“马歇尔K”。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则使用了“超额货币存量”的概念。如果仅仅考虑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则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应该等于名义国民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因而,超额货币存量即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长速度之差也可用作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尺度。此外,一些学者把流动性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使之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之外的许多因素。

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微观市场主体行为选择的结果,又是宏观经济问题多年累积的综合反映。

1.微观市场主体的视角。(1)银行。银行是整个市场体系的中枢神经,流动行过剩最终必然通过银行系统体现出来。银行流动性过剩表现为中央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自身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从而增加或减少流动性;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可用基础货币增长率和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来反映。商业银行通过自身资产负债表的运作,在央行创造的基础货币的基础上创造存款货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可用货币乘数来反映。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产生一方面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及有效性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进程相关。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总共剥离了万亿元的不良贷款,并且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发展表外业务等多种手段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实现资产结构多元化。这些围绕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所采取的措施,增强了商业银行的融资能力,进而增强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使得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居高不下。最终,存款货币(M2)的迅速增长使得经济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压力。(2)居民、企业和政府。居民、企业、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其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过高的储蓄率带给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压力。当前,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多元化程度不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偏低,银行在释放流动性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市场规模狭小、结构有待优化的限制,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行为也导致了价格的大幅波动,流动性过剩由货币市场延伸到整个金融市场。过高的储蓄率增加了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2.宏观经济的视角。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根源于经济结构的内外失衡。(1)经济结构的内部失衡。近年来,我国投资高速增长,消费虽有增长加快的趋势,但仍远远低于投资的增长。消费需求的不振导致大量资金在银行系统和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内沉淀和流转。在消费和投资增长比例失调的同时,投资结构失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投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大企业资金过剩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热门行业盲目的重复投资与教育和医疗等部门严重的投资不足并存,经济发达地区资金充裕与广大中西部地区资金不足并存,城市流动性压力较大与农村资金缺乏并存等方面。消费需求的不振和投资结构的失衡进而使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呈现出总量过剩与结构短缺并存的特征。(2)经济结构的外部失衡。1999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双顺差。在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加,加之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所进行的各种套利行为,使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6821.77亿美元,高居世界外汇储备量第一的位置。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人民币购买外汇。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导致货币供应量剧增,流动性过剩难以遏制。

三、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对策

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型,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也日益成为货币政策实施的中心内容之一。其流动性管理的基础是对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的分析预测,通过流动性管理,中央银行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应对暂时的流动性波动,达到确保日常支付和货币市场正常运转的目的。某些情况下,为适应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的增长,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主动提供流动性;另一些情况下,如由于外汇流入增加,中央银行购汇为银行体系注入的大量流动性超过了需求的增长,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吸收过剩流动性就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任务。

总体来看,尽管我国央行采取了多种手段加强流动性管理,但它只是在现有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与汇率机制下的简单冲销操作,所涉及的流动性范围也较窄——银行体系流动性,即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寄希望于调节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进而调控货币信贷总量。这与我们从学理上界定的流动性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我国现在的流动性管理效果总是不太令人满意,其根源大抵如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为了改善我国的流动性管理,还应当多方努力。

首先,应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控制转向全社会的流动性控制。我们看到,流动性具有不同的层次。我国中央银行现在的流动性管理只是紧缩银行体系较为狭义的流动性。对货币政策而言,只着眼于管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自然有其便利之处,但可能会造成两个方面的后果:其一,流动性管理会简单地被视为只是中央银行的责任,而与其他监管当局无关;其二,它无法顺应金融结构的变化对流动性进行更全面地监测和管理。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控制转向全社会的流动性控制,这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

其次,建立流动性监测指标。既然对政策实践来说,流动性是从整个社会金融资产的结构来定义的,那么,用货币供应的统计口径或者银行信贷指标来衡量流动性的变化就不合时宜了。为了更好地加强流动性管理,应当建立比较完善的流动性统计与监测指标,使流动性是可测的,并能够易于被公众所理解。笔者认为,中央银行不仅应当公布传统的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信贷的变化,还应当按照剩余期限,从低到高地统计全社会的金融资产期限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经济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三,有效的流动性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中国的汇率机制与外汇管理体制。就中国现阶段的流动性扩张而言,贸易顺差和国际资本输入了大量的流动性,我们应当承认这一事实。这一机制又是与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联系在一起的。鉴于国际收支失衡的长期性,防止国际收支失衡带来国内本币流动性的扩张,加快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切断国际收支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联系,就成为有效的流动性管理的必要制度保障了。

最后,流动性管理并不是中央银行单独能够承担的重任,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题中之议。因为流动性过剩是短期资产在人们的资产组合中超过了合意的均衡水平,这时,在长期资产的供给有限的情况下,自然就会带来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甚至是资产泡沫。因此,发展资本市场,增加长期资产供给也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办法。

参考文献:

1.卜永祥.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J].经济学动态,2007(3)

2.钱小安.流动性过剩与货币调控[J].金融研究,2007(8)

3.彭兴韵.流动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07(11)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审计处 河南开封 475001)

(责编:芝荣)

猜你喜欢
流动性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废玻璃粉对水泥基材料流动性能的影响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跨组织网络中的知识流动性与知识专属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低钛高炉渣流动性和脱硫能力的试验研究
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及其流动性解析
煤矸石水泥净浆流动性研究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