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人的“轻”和“重”

2009-02-18 04:25
销售与管理 2009年1期
关键词:应聘者胜任误区

宗 翔

用人之道,企业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何况在这个漫长寒冷的冬季。

金融危机转向实业危机过程中,企业普遍感受到了寒冬,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自不必说。经济寒冬里,中小型企业更应该在人员的招聘和使用上避免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重招聘,轻选拔

我们无论是在常规的招聘会现场,还是网络媒体的招聘企业里,老是看到一些企业总是在招聘一些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不但是企业中层骨干是常年招聘,就企业的高管也是。我对此有三点分析:第一,企业通过招聘会或网络招聘做广告,显示企业在应聘者中的实力;第二,就是企业招聘一些不重要岗位的人,怕引起不了别人的注意,中高层的人员也给招了,但是并没有该职位的需求,欺骗应聘者;第三,就是企业真的是需要该职位的人员。如果一家企业常年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其实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内部人员的岗位竞聘来提拔人才,对人才进行拔高使用。这也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也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任何人对于工作岗位都是从不胜任到胜任,然后又从胜任到不胜任。为什么企业偏重于外来和尚呢?一是企业内部真的无人胜任此岗位;第二认为外来和尚好念经;第三就是人性的因素,人力资源或者说老板对下属的缺点看得比优点的分量重了,如何用人存在问题。人才是用出来的,不是招出来,即使适用企业的人才,如果企业不会用,也一样会流失。同时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提拔通路的设计,培养出真正对企业长期发展有用的人才。那么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站在企业战略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来关注人才,制定选拨任用人才的标准。

误区之二:重经验,轻指标

在企业招聘和内部提拔人才的过程中,多数情况都会从该人才的经验上评判这个人才能否胜任这个岗位的工作。就拿我们招聘应届大学生来说,经验被放在了首位。有些工作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悉工作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或许只是培训一下就足以胜任了。但是由于经验我们大多数情况会将其排在公司之外,有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和提供的薪酬待遇实在不能招到合适人才时才会提供给应届生。其实我们在招聘时忽略了不能忽略的因素:知识、技能、经验、道德等众多指标,而片面的追求经验,有时会被经验所累。还有,就是招聘的人才在以前的工作中所作出的工作业绩指标,也应该被考虑在内,因为指标完成的好或出色,证明其能力高。但这个不是唯一因素,因为人才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要避免一个误区:人岗不匹配。有两种情况:一是招来的人才超出岗位的水准太多,高级人才低岗位;一是招来的人才远远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低级人才高岗位。这都会使得在此岗位工作的人时间不能长久,招聘人才就会变成一种常态。企业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要找到合适的人才,也可以比岗位高一点,人才工作起来游刃有余,更有助于信心的提升。也可以是比岗位稍低一点,可以促进人才的成长和提升。

误区之三:重人情,轻能力

在中小企业里,尤其是中小企业里的家族企业,一般在招聘人才时都是由老板亲自面试,或者是老板的助理、办公室主任、企管部等来选拔人才。而他们在招聘时根据岗位工作的不同和职位的高低往往会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等招到企业里工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分配给相应的工作,在企业的创业初期家族企业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快速的发展,可是一旦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以后,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就会变成企业成长的最大阻力。再者由于招聘人员本身的职业素养局限,不能对人才进行全面的把控,在选拔人才时,多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以及主观判断,造成对人才招聘指标的失衡,这也必然会给企业在运作过程埋下重大的隐患。另外由于招聘者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所招聘岗位的实际情况和胜任要素,招进来的人员会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岗位的工作习惯。

误区之四:重专业,轻复合

企业一般在选择人才方面都会在专业化上下足够的功夫,要求应聘人员如何的专业,使得选择的标准过于单一。比如所学专业的要求,对技术类岗位工作专业性要求强没有错,但是我们在招聘专业人才时也应该考虑专业人才的复合技能如何,如果你专业的技术非常高,但是不能与同事处理好关系,你也很难发挥团队的合力,不容易在团队中生存,更别谈发展了。还有就是一些非技术类的工作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搞销售的就要求必须是学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其实我们企业里工作人员所学的专业,有多少是专业完全对口的?专业只能表明你具有专业水准的知识和智慧,但不代表你具有专业的技术和能力。学历只是代表过去,并不能代表未来,关键是人才的学习力,尤其是在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中的实战能力。那么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面试标准,不能使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定,而这一点很多企业招聘时都会用相同标准来评定应聘者,这是不公平的。还有的企业在面试应聘者时,只是看看简历,让面试者进行自我介绍,然后根据招聘者的问题,应聘者进行回答,短的三五分钟,长的半小时到一小时而已。招聘人才,只看看简历,简单回答几个问题显然是不够的。

误区之五:重能力,轻素养

在我做咨询的这段日子里,我接触了很多企业里的职业经理人,也碰到了很多职业经理人让老板头疼的问题。如销售经理个人业务能力非常强,个人销售业绩很好,但是团队销售业绩较差,为什么?详细调查了解后发现,经理吃“独食”,因为经理对客户信息具有独断权,比较容易成交的,单子大的都给自己留下来,其他的进行部门内部的分配。这还不算,还有就是当部门获得奖励时,自己的奖金最多,也不善待下属。同时自己不能将业务上面的成功经验与别人分享,带队经验极其匮乏。这样个人业绩当然不错,但是团队销售业绩就十分牵强。有些管理者喜欢在企业里拉帮结派,自己离职时将团队整体带走,企业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损失。这些人即使个人能力很强,也要慎用甚至不用,断一臂总好过伤性命。

误区之六:重学历,轻实战

在中小企业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MBA已经成为很多人走向企业中高层的一块敲门砖。老板们也确实需要人才来装点自己的门面,于是大量的MBA走进了老板们的视野,并且给予高薪。可让老板们感到郁闷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增长,反而会阻碍已经有序的管理秩序,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和谐的声音。还有企业更是夸张,就是其企业里负责发货的人员也是大学本科。其实,MBA泛滥的今天,含金量下降了许多,本科生也遍地都是,关键是企业里要找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医生”,而不是对企业一知半解的“实习生”,甚至是不懂企业的人来协助经营企业。我们可以给引进的人员一个平台,让其不断的持续成长,在合适的时机提升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层面,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素质,高素质未必会高效。企业的用人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合适的阶段引进合适的人才,而不必过分追求学历的高低。

综上所述,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来招聘企业需要的人员。在招聘前做好招聘岗位人员的评判标准,综合考察人才对企业的适用性,不带有色眼镜来看待任何一位应聘者,同时要做好企业专职招聘人员的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企业把好人才关。尤其在这个冬天里,企业对人才的渴望会非常迫切。但是不要因为迫切而失去应有的原则和标准,更应该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考察,与企业共同走出冬天,不要给将要到来的春天留下隐患。

责编/林学勤E-mail/zybbb@vip.163.com

猜你喜欢
应聘者胜任误区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面试好难
把降落伞卖给农夫
冬季洗澡的误区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电话预约技巧知多少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