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看待中英接近

2009-02-19 12:10
环球时报 2009-02-19
关键词:对华关系中英关系英国政府

丁 刚

周末参加一个研讨会,谈到中英关系近来出现的积极变化,有与会者开玩笑说,英国是不是要破产了,盯上了中国的钱袋。虽是戏言,却颇能反映出国人看待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心态。

每当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出现进展,中国人常常会有这种担心上当受骗的心理,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种心理就会更加突出。论原因,恐怕主要是历史使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样上当受骗的例子还少吗?

英国调整对华关系当然与现实利益的博弈有关。面临经济衰退严重威胁的西方,有求于中国,也是事实。但在这些利益关系之外,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意味,需要我们以更具有长远战略的眼光去观察。

中英关系是去年开始出现变化的,在法国总统萨科齐拿涉藏问题要挟中国时,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声明,称英国政府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100多年来英国政府首次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今年年初,温总理访英前夕,英国外交部又发表了对华关系文件《英国与中国:合作框架》,称发展对华全面关系将是英国政府今后数年外交工作的“重大优先目标”。这是英方首次公开对华关系文件,文件所体现的平等性、战略性,以及所强调的对华关系的重要性,都是过去没有过的,这在欧盟成员国中也不多见。

英国更加重视对华关系,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中英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英国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国家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英关系也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正是因为这种历史和现实的关系,英国对中国的了解可能要比其他西方国家更深入、更透彻。英国人也更能够体会到中国人的所思所想,也更可能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正确认识中英关系变化的历史性意义,我们需要改变对英国的一些不准确的看法。在一些中国人的视线中,英国作为一个强国似乎已经淡出。其实,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现在国力有所下降,但它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却不容小瞧。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英国的大学教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一些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甚至远远超过美国。再看英国媒体对全球舆论的影响,其《金融时报》和BBC(英国广播公司)都不在美国媒体之下,甚至在某些领域,这两家媒体的影响力超过了美国媒体。

当然,我们还需要从中西关系的长远发展来理解这一进展。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用一种更符合实际,更愿意平起平坐的心态来观察中国。虽然这只是一个开端,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进步,也是两个多世纪以来中西交流史上从未有过的。美国学者孟德卫(David E.Mungello)认为,1500-1800的三个世纪,是中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较强影响的时期,后来的两个世纪恰好相反。近年来的历史已见证了西方世界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的观念转变,其特征就是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居高临下。

正确认识中英关系的变化,我们还需要做一些心理调适。在金融危机的关头,我们当然不能做“冤大头”,但也不能事事处处都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别人,而是要能从眼前利益的博弈中看到更长远的变化。我们一直希望能与西方国家有一种公平合理、平起平坐的对话环境,现在,这种环境真的出现了,我们需要的是自信,而不是总抱着害怕受骗的心理,更不是洋洋自得。因为唯有自信才能建立互信。▲(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猜你喜欢
对华关系中英关系英国政府
加澳要缓和对华关系,说难也不难
本期导读
英国脱欧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脱欧后英国经济何处去?英国政府寄希望于人工智能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