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心理效应对班级工作的启示

2009-02-19 10:04丰林松杨乐平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9年1期
关键词:南风效应班级

丰林松 杨乐平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作为班主任,如何协调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班级的重要课题。各种“心理效应”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设,认识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对班级管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的理论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项试验。

在这项实验中,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的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另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前一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

现实生活中,好的东西人们往往尽量保护它,而差的东西人们会不自觉地任其变得更坏。但有时,人们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采取“小题大做”的方式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殊不知,及时修好“第一块打碎的窗玻璃”才是明智之举。“破窗效应”在我们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班级规章制度必须明确而严肃,要始终保持它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班主任与班干部以及全体学生只能通过民主的方式去完善,而不能随意更改,甚至破坏。卫生、纪律责任到人,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努力做到“没有被打碎的玻璃”。

2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或许“不够聪明”,“屡教不会”,或许调皮捣蛋,几乎“没法管教”,但我们不能丧失继续教育他的信心与勇气。要不然,是我们在打碎一扇窗子的“玻璃”;不久,我们将发现,自己对大多数孩子失去了教育的热情与期待了。

3要善于修补问题学生的那“一扇破碎的窗子”。他也许只是调皮或不够聪明,可他在别的方面应该具有值得欣赏的闪光点。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抓住他的这扇“破碎”的窗户,而应寻觅一下他身上闪光的地方,遮住他破旧的“窗户”;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严于自律,不轻言放弃任何学生。那样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可爱。

二、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马太福音》有这么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乐于“锦上添花”,学校里对优生处处优待,对差生则事事刻薄。“马太效应”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是:

1教师过分表扬得宠的学生,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从而骄傲自满起来;而对已取得进步的不得宠学生漫不经心、态度淡然,使他们丧失信心;

2,得宠和不得宠学生犯同样错误,教师一定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惩罚,而不能出现强烈的反差。这样带有偏见和因人而异的惩罚,不能使不得宠的学生心服口服,因而不但不会减少班级管理问题,反而使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产生感情隔阂,甚至对立。

三、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故事。也就是看谁有办法使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这样,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钮扣,继而脱掉了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

“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1班主任和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让学生感到温暖。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会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他会自觉地遵守各项纪律,因为这时学生已把遵守纪律看成是维持师生间友好的需要。教师对学生冷漠甚至冷酷,必然会造成师生间的情感对立,而这种对立的情绪是班级管理最严重的障碍。

2班级管理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把大衣脱掉,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班主任在处理已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应尽量采取柔和的方法,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逐渐改掉不良行为。粗暴训斥或当众讽刺、谩骂、挖苦,不但不会起到效果,相反会引起学生的怨恨、气愤和对立情绪,有时还会产生对抗行为,从而使班级秩序更加混乱。

四、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了解决问题,工厂一直在竭力探求原因。

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研究试验。试验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实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达两万余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地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

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为什么呢7

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诸多不满,却又无处发泄,“谈话实验”使他们这些不满的情绪得到了充分地发泄,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给班级管理的启示有两点:一是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个别情感交往,避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出现;二是要能耐心地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一定要让学生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从而身心轻松地投入学习。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要让学生觉得不可亲近,对学生的行为不要过多地去评价,否则,会使学生在行为表现上出现严重错位,使班级管理陷入被动。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样学生能够经常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班级管理正常有序地进行。

我们说沟通从“心”开始,而班级管理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师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作为班级管理首要责任人的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分析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行班级管理。

实践证明,只要班主任善于利用“心理学效应”,就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有效的激励和帮助!

猜你喜欢
南风效应班级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班级“四小怪”
懒马效应
南风颂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诡异的偷蛋贼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现代透视眼
不称心的新班级
南风易逝,醉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