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新课标历史题评析与2009年备考建议

2009-02-23 01:48宋景田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选择题基础知识

宋景田

2008年高考新课标历史题的主要特点

1依据考纲,关注公平,追求公正

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一标多本”的局面,使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在知识点的选择和文字表述上有较多的不同。从“公平、公正”的原则考虑,2008年高考新课标历史题秉承2007年的命题思想,依据“依纲不依本”的原则,求同去异,较好地解决了多种历史教材版本并存带来的困难。从试题可以看出,命题专家注重运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材料”。创设了许多与历史史实相符的“新情境”。在所有试题中,75%以上的选择题和所有的非选择题采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均未出现过的新素材,具载体包括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报纸、统计图表、研究著述等,其内容与考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

例如,山东卷中的选择题除第9题涉及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知识点外,其他试题主要从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线索、历史概念理解等角度设问:非选择题的答案一部分来日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另一部分需要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整合后形成。

2能力为本,突出素质,关注情感

2008年高考新课标历史题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立意和素质立意并重的过渡。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命题专家在命制试题过程中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是“新”,即所选材料必须是不同版本的教材所不曾涉猎的“新”材料。这样才能有“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二是“限”。即不超出考试大纲和新课标规定的范围。总之,试题鼓励考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体现了高中新课标的理念。

如山东卷第12题考查考生对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认识,四个选项皆选用了古希腊思想家的名言,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第27题第(4)问关于“父母在,不远游”的设问,要求考生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对这一观念的认识,允许考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考查了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考生个人的价值取向。又如。海南卷第26题对商人社会地位变迁的评述,宁夏卷第40题对实物交换现象的原因的理解,广东卷第26题对西汉时期是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观点的评述等,无不隐含了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较为全面的考查。

3关注生活,注重创新,强调探究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之一,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世界。通过历史试题启发考生对现实的思考成为高考命题专家的思路之一。所以,2008年高考新课标历史题以反映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此相联系,海南卷第7题考查了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高中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究,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能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因此,2008年高考新课标历史题的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大为增强。如山东卷第14题以论文选题的形式考查了对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格局的认识;第29题第(2)问的答案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给考生发挥个性见解留有充分的余地,有利于开拓考生的思维,培养考生的创新意识;第34题第(1)问就是否应该接受“清室优待条例”,让考生从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作答,注重对考生决策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又如,宁夏卷第40题第(4)问分析房贷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与当前两个不同时期的影响,要求从金融背景、贷款性质、贷款发放者等角度进行说明。该题联系当前美国的次贷危机与中国抑制经济过热以及房价增长过快的政策。既要求将多项事物进行综合性的判断、理解、分析和阐释,又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同样,广东卷第27题以“中国制造”“中国形象”等问题引起的世界关注为切入点,既是对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考查,同时又发人深思,尤其是第(4)问“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2009年备考建议

1运用多种史观,多元理解问题面对高中新课标的专题知识体系和考试大纲的通史体系,考生在复习历史时要特别关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并能运用它们来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2强化时序特征,夯实知识基础

学习历史不但要客观地“复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现象和人物,而且还要高屋建瓴地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从2008年高考新课标历史题考查的内容来看,大多数非选择题“贯通古今、关联中外”,既突出高中新课标“专题”的特点,又强调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

考生应围绕考试大纲的要求,落实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明确高考考查的特点,并据此进行复习。从质的角度看,就是要将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既要“求同去异”减少复习内容,提高掌握基础知识的质量,又要注意高中历史各册教材之间的联系。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历史题,通过时间和空间概念来考查历史知识的题目比比皆是。这就启示考生在复习历史的时候,要时刻注意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9题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考查,其立足点就建立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之上。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答案行文规范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把社会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社会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结合点。具体地说,要依据历史学科知识特点,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其可能从哪些角度设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怎样规范答题等。

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强化非选择题答案的规范性,具体要做到两点。第一,答题形式要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指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分段,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要点之间用①、②之类的序号分隔,使要点一目了然。“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字号大小适中。第二,答案内容要面全、点齐、言简。“面幸”指回答问题的角度齐全,题目中要求明显的角度较易确定,如果碰到隐含的角度,考生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来确定要点:“点齐”指回答问题要点齐全,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多写几个要点,以免失分;“言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史论结合,避免文学化语言等。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选择题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掌握基础知识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抗美援朝战争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