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闹元宵

2009-02-26 08:18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闹元宵灯节正月十五

张 坤

阅读导航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其他传统节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唯有元宵节是一个全民同庆的欢乐节日,所以有“闹元宵”一说。元宵节一到,无论城市乡村,南方北方,街上院内,到处张灯结彩犹如白昼。人们扶老携幼,涌向街头,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听音乐、看杂耍,热闹非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元宵节,来一起欢欢喜喜闹元宵。

文一:

光明元宵

赵丽宏

因为有元宵节,新春的节日气氛延长了许多。孩童时过春节,到了年初八九,新年便差不多过去了。正在依依不舍时,突然想到后面还有元宵节,精神便为之一振。到十五闹元宵时,节日的气象又轰轰烈烈地回来了。元宵的快乐,和春节又不一样。这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的节日。

元宵闹花灯的盛况,在古人的诗中能够找到。唐代卢照邻有《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天上的银河繁星和月光,在元宵之夜都洒落在人间,一派光明景象。这样的景象,在另一位唐代诗人崔液的诗中也可体会:“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李商隐也写过元宵的诗:“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写元宵之夜的欢喜和热闹,还有元好问的《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读这些光影摇曳、欢声漾动的诗句,感觉古时的元宵之夜,盛况不亚于现代。

古人在诗中写元宵的灯,最令我难忘的,是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诗中描绘的景象,璀璨绚烂如仙境。元宵节的灯,是梦想,是艺术,是黑暗中人心的灿烂绽放,诗人的想象和咏叹,皆出自于此。此篇下半阕,也写得情趣盎然:“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来写的也是元宵之夜观灯的景象,内中暗藏故事,有人窥见曲折恋情,也有人看到诗人孤高自赏的品格,因为含蓄,更见其美妙。最后那几句,后来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引用,成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之最高境界,辛弃疾自己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王国维的引用,其实背离了诗人本意。我相信辛弃疾写的是元宵之夜情人相约。写这一题材,还有一阕题为《生查子·元夕》的词更出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我最初读这篇作品,知道作者是欧阳修,后来在朱淑真的诗词集中,也见到这首诗。两个人中到底谁是原作者,是个悬案。这首诗,写的是人间情爱,短小的篇幅中,蕴涵恋人的悲欢离合,可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古人的浪漫,在元宵的灯花光影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千百年来,有多少恋人在花灯如昼的夜晚幽会,倾诉衷肠。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其实,元宵节,也可以看作中国的情人节,追求光明,寻找爱情,在光明的世界中为爱而团圆,这是人类的永恒梦想。

阅读点拨

本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元宵节的盛况,读来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文章先由小时候过春节的感受起兴,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元宵节,并点出“元宵的快乐,和春节又不一样。”从而突出元宵“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的节日”的特点。文章为了表明元宵的特点,大量地引用了元宵的诗文。这些诗文的引用看似顺手拈来,实则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元宵是一个光明的节日,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和美妙憧憬节日的特点。我们读了此文既能感受到元宵的热闹景况,又能受到古诗文精华的陶冶,实在值得一读再读。

文二:

元宵节·灯节·狂欢节

余仁杰

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国人和海外华人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佳节,因其主要节俗活动是张灯、观灯、赛灯,故又别称为“灯节”。

正月十五何以称“元宵”?一种解释是指“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是一年之元月,初一旧称元旦,原意是新年的“第一个白天”;不称正月初一之夜为元宵,是古人认为满月的夜晚才是最吉利,而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而称之为元宵。另有一种解释流传较广:元宵之称源自道教的上元节,道教有“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节,上元节之夜就称元宵。

元宵节怎么又成为“灯节”?学术界对此众说不一,概括起来大致有三说:一说也是源自道教,因道教崇尚火;另一说主要源自佛教,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倡导“神灯佛火”,让元宵之夜彩灯齐放,光明如昼;再一说灯节始自唐初,是帝王的提倡,利用元宵燃灯娱乐。实际上中国人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节俗活动重点:春节贺岁、元宵张灯、清明祭扫、端午驱毒与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等,都各具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俗文化中还包含饮食内容。元宵之夜要吃夜宵充饥,这个夜点心是汤圆,于是许多人便称汤圆是“元宵”,连《辞源》、《辞海》也都这么释义。前几年有人在上海《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元宵不是汤圆:汤圆是用水煮的,而元宵是炒的,根本不能沾水,外面只沾一层糖衣。不过现在都以汤圆替代那种炒的“元宵”。

元宵节可谓是中国人的“嘉年华”(狂欢节)之夜。月光下、灯光下,盛装男女乐而忘返,是古代人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尤其是女性,平日养在深闺,不能随便出门;惟元宵之夜,却可以随意走动,嬉笑不禁。更在于元宵之夜男女相聚无人干涉,这就成为青年男女间谈情说爱的好辰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时元宵之夜就多有有情男女约会。从这一点上看,有点像西方的“情人节”了。

阅读点拨

元宵节是中国人的重要节日,它又有多种称呼,比如“灯节”“狂欢节”等。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些名称的来历和节日的特点。语言平易通俗,阅读本文就好像作者在与你执手交谈,在作者娓娓道来的述说中我们明白了节日名称来源的原因。这样的语言风格既体现了作者知识的广博,同时也给人亲切之感。

猜你喜欢
闹元宵灯节正月十五
灯节
张灯结彩闹元宵
找不同
竿灯节(环球360°)
“舞动奇鸡”
party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