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在哪

2009-03-03 10:01陈统奎
南风窗 2009年4期
关键词:猕猴雨林三亚

陈统奎

椰风海韵并非海南独有。旅游是一种异域体验,如果没有特色,海南将毫无竞争力。

将海南岛东部海岸打造成“高雅时尚的中国椰树海岸”,“以此挑战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蓝色海岸、西班牙太阳海岸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总规划提出的蓝图之一。

然而,人们疑虑重重:椰风海韵并非海南独有,泰国普吉岛、夏威夷、马尔代夫等等无不如此,在这些当今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中间,在旅游爱好者心中的那幅必游地的地图上,海南究竟在哪?如何自我标识?拿什么特色参与国际竞争?

模仿、奢华、拼凑、猎奇——这是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赵全鹏博士对当前海南旅游产品的评价。海南渐渐地迷失了。“海南在不断西化,无论景区还是酒店都在迅速西化,我们应该在文化上保持自信,大胆重用本土文化,海南本土有很多文化元素,如果打造好都是高档产品。”赵全鹏说。

猴子下山

“我们是海南岛国际四A级景区中唯一一个没有大型停车场的,而且从陵水到猴岛的路也不好走,但是去年接待了10多万境外游客。外国人喜欢什么呢?是猴岛的生态环境,是人与猕猴的自然和谐吸引了他们。”海南岛东南海岸的陵水县南湾猴岛旅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代国夫这样描述“猴岛引力”。

南湾猴岛景区内,成群结队的猕猴在绿荫下、树枝间、木屋旁追逐、打斗、嬉戏,很有野趣,全然不在乎游客的到来。在猕猴一家四口杂技表演现场,不时传出尖叫声、惊叫声、笑声、掌声。

而当初,僵化的管理机制致使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热带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经营濒临绝境,景区100多名员工连工资都发不出,成为县政府的一个沉重包袱。时任陵水县委书记的张力夫决定“引入外脑”,改革南湾猴岛经营管理体制。代国夫便是张力夫引进的“外脑”,他新组建的南湾猴岛旅业有限公司受政府委托经营南湾猴岛50年。

前任经营者给代国夫留下一笔生态负资产——为了让游客上山看猴,修路直插保护区核心区域,直捣猕猴“卧室”,结果迫使猕猴集体搬家,流离失所,可怜的猕猴只有躲避游客,游客上山无猴可看,自然败兴而归。人逼猴反,愤怒的猴子反过来骚扰游客,时不时偷袭抓伤游客,人与猴之间形成了紧张的敌对关系。此外,为了追求“视觉效应”,经营者还破坏林木,在山头上竖起几尊粗糙的大型西游记人物塑像,结果这个人造的“花果山”既伤害了猴群,也被游客抛弃。

拿到整个猴岛自然保护区10.2平方公里的经营权后,代国夫做的第一件事是将西游记塑像拆掉,同时拆除所有水泥建筑物。然后,他把上山的路堵住,准备环绕半山腰修路,把游客留在半山腰,结果只修了200米,又发生猴群集体搬家事件。“只要修路,猴子就搬家。”代国夫紧急请专家会诊。

专家们开出的药方令他大吃一惊:在山下新建一个公园,让猴子主动下山会客!这有可能吗?半信半疑的代国夫先进行局部试验,在林间为猕猴准备丰盛美食,结果猴群接连下山。有了人类提供的美食,猴子对人开始友好,游客在山下林间转悠时就可以观猴。

于是,代国夫便将保护区中99.48%的空间留给了猕猴,当成猕猴的“卧室”,仅在位于保护区旅游开放带中开发了80余亩地作为观猴区,代国夫称之为猕猴的“客厅”。结果,南湾猴岛一下子从游客稀疏变成利润超千万。目前,每天白天平均有5个左右的猴群共计400多只猴经常在景区逗留,与游客自然交流。晚上,猴群上山回“卧室”休息。这个“大卧室+小客厅”的模式取得了生态上的巨大成功,用5群猕猴,保护了20群近2000只野生猕猴。

“复旦大学沈祖祥教授跟我开玩笑,说我80亩地接待90万人,亩产在全国可能是最高的。”代国夫很自豪,一个小小猴岛“小客厅”接待的游客量相当于武夷山这种大型风景区。代国夫更自豪的是,现在赴琼旅游的外国游客当中,有1/6会光临南湾猴岛,这足以说明生态文化是一张国际通行证,而“猴欢人乐”的生态文化即是南湾猴岛的个性及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雨林+温泉

在国际旅游岛总规划中,海南岛中部山区被规划为“中国大型的热带国家公园”,包括五指山神奇腹地、尖峰岭雨林沟谷、霸王岭动物观赏、黎母山黎族溯源、鹦哥岭高山牧场,以及保亭县境内的七仙岭雨林温泉、呀诺达雨林文化、吊罗山雨林瀑布等,它是地球最重要的氧库之一。

2006年,保亭县七仙岭首家按5星级标准建设的生态饭店开业了。这家酒店就修在雨林中,盘山而上,一栋栋别墅隐藏在蓊蓊郁郁的绿色丛林中,客房与雨林零距离,窗外蕴藏着形形色色的奇花异草、昆虫、动物,并且穿插黎族文化作为卖点。

七仙岭温泉最高温度达95度,属偏硅酸重碳酸钠型温泉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美容价值。保亭县副县长王文平告诉记者,这家饭店最大的特色是“雨林+温泉”,论雨林保亭不是最好的,论温泉也不是最好的,但是二者相加好比同时拥有了鱼和熊掌,王文平毫不掩饰地说,保亭的目标是做中国最佳的最具热带雨林特色的温泉旅游养生保健之地,自开业以来,这里平日住房率50%以上,双休日节假日通常爆满。

在环岛采访中,记者听到各市县主政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高端”,在很多人眼里,所谓高端就是做高级酒店和度假区,吸引高端人群来高消费。据悉,以高雅时尚为产品定位的岛东“中国椰树海岸”规划建设100多家“高端度假酒店”,投资近1000亿,目前已经开建8家五星级酒店。三亚海棠湾正准备打造全球第二家七星级酒店。

万宁市神州半岛,“中国椰树海岸”地带,年平均气温24.4度,年日照时间290天,这是一个四季如春的阳光型半岛。在这里记者看到,五星级的君悦酒店工地一派紧张施工的景象,这家酒店将拥有一个豪华的游艇码头。另外两家五星级酒店喜来登和福朋酒店也在加班加点建设中。这三家建成后将组成一个高档酒店度假区雏形。四季酒店不久也即将开工,定位是“高端客人的休闲度假场所”,说得直白点,这是一个“富人俱乐部”。

未来,海南岛将成为中国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地方。此番景象,却让赵全鹏感到忧心,他批评说,人们误把西方的奢华生活方式当作文化,以为越豪华越有文化,如此,海南旅游生态将越来越没有个性,很可能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国际化中迷失自我。尽管海南常常自诩为“东方夏威夷”,但真正读懂夏威夷为什么成功的人并不多。其实,在夏威夷三星级酒店最多,而不是四星级或五星级。夏威夷也不灯红酒绿,而是温馨浪漫,因为当初做产品设计时,夏威夷针对的是日本人的家庭游。

赵全鹏对三亚建七星级酒店更不以为然,认为只不过在模仿迪拜帆船酒店,这样做海南永远只是跟着人家的后面跑,无法超越。由此,赵全鹏提出了“本土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论断,他说海南处在历史上

华夏文明的边缘,这使得本土文化很有地域个性,少数民族文化、边疆文化、移民文化、流放文化等等。“只有将本土文化打造出来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

“呀诺达”的流行

海南省旅游局副局长陈耀是一个清醒者,他认为“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五星级的大酒店,也需要本土风情,一定要本土化。我们既需要豪华的材料装修的五星级大酒店,也需要黎村苗寨的土基茅塔”。

在代国夫看来,国际旅游岛既面向国际市场,用“国际标准”打造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产品。同时,海南的旅游产品还必须很海南,在国际化中追求个性化、差异化。“如果我们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仅仅理解为搞个洋规划,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拿到这来,引进几家国际品牌酒店,拷贝—下夏威夷、坎昆,就能把国际游客引来,不是的!”

代国夫向记者举了马尔代夫的例子。那里的酒店“充其量就像三亚的四星级酒店”,但人家把客房建到海里,游客可以直接从房间里下去游泳,拉开房间落地玻璃窗,可以看见别的游人从你的房间外面游过,并且眼前是一片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而且“人家的水是透明的”。旅游是一种异域体验,如果没有特色,海南将毫无竞争力。

在采访三亚旅游发展局副局长周春华时,记者直言不讳:尽管三亚是中国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城市,但一栋标志性酒店建筑都没有,也看不到本土元素。周春华说虽然三亚要做度假游的“奢侈品牌”,但是国际游客到海南岛来,最希望看到的是这个孤悬海外的岛屿上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人们出去旅游,就是要体验一种民族风情。”

周春华是一个从中原华夏文化核心区中走出来的人,她说自己更关注“海南元素”的挖掘和呈现,她特别提到,三亚黎族婚礼要挑十几个筐的聘礼,男方送槟榔代表提婚,女方吃槟榔象征定婚,婚俗很有意思。周春华说,今天三亚走向国际化,更应花大力气挖掘自己的文化,否则堆砌一个高楼大厦的城市,不仅本地人找不到自己的根,游客也兴味索然。三亚有崖城古镇、明清古街、南洋骑楼,不过这些仍待字闺中,发掘工作还很肤浅。

“在浮躁的社会里,人只有在文化里心灵才能安静下来,不仅游客需要文化,本地人也需要!”12年前,22岁的苏北女孩周春华大学毕业到三亚当公务员。那时,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亚人对“大陆人总是投来异样的眼光,人们有敌视心理,认为这些“大陆人是来抢资源、抢饭碗的。那时在办公室里,讲普通话很遭人反感。后来,到她的女儿上幼儿园时,幼儿园里已经没人讲海南话,甚至本地人的小孩都不讲海南话了。

虽然这体现了海南与内地的融合,但幼儿园里的孩子不讲海南话已经引起三亚人的焦虑,包括周春华这个外来移民。本土语言就像本土文化的根,没有根系,何来枝繁叶茂?现在,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开始鼓励酒店使用海南话作为迎宾用语,最常用的是“Luho(你好)”、“Diadia(谢谢)”。

在海南,记者听到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提升海南旅游品质的文化应该是华夏文化,中国元素都可以拿来,不能简单地盯着海南自己传统的一点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海南要重新打造和梳理黎族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突出海南元素。

事实上,在急速国际化的背景下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源。比如说,三亚南山景区的成功,是将“寿比南山”、“南海观音”等文化信仰打造成标志性文化景观,源头是佛教文化。同一个老板张晖,目前正在打造的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就偏重海南元素。

“呀诺达”即是海南话的123的读音。最近,海南电视台第三套节目也有一个琼剧栏目叫“呀诺达”,这个栏目是海南百姓表演地方戏琼剧的“秀场”。而在全岛各处,以“呀诺达”命名的咖啡馆、演艺厅已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本土文化表达正成为一股潮流、一种时尚。

人们误把西方的奢华生活方式当作文化,以为越豪华越有文化,如此,海南旅游生态将越来越没有个性,很可能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国际化中迷失自我。

猜你喜欢
猕猴雨林三亚
小猕猴征集令
小猕猴学习画刊
雨林里有一群霸
向雨林出发吧
雨林里有条沸腾河
雨林求生记
海南三亚之旅
『贵州小三亚』——罗甸
三亚的海
三亚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