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初长成

2009-03-03 10:01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2期
关键词:夸父蚩尤炎帝

四 维

华夏民族的构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经历腥风血雨。最终奠定民族大融合的事件是发生在阪泉附近(在今天河北地区)的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的一场大战。

炎帝是传说中尝百草,曾创造一天之内中毒高达七十次记录的神农氏的七代玄孙(也有说十七代),炎帝姓姜,叫榆罔,相传他牛头人身,我们可以理解为榆罔其实是以牛为图腾的一个部落。他们开始生活在我国的渭水流域,后来逐渐迁徙到中原地区。中原地区也有神农氏的子孙,那就是共工部落。共工部落与东夷人蚩尤部落发生了矛盾,爆发了战争,但却打不过人家。无奈之下,共工便跑来找同宗的好兄弟榆罔来助拳。

榆罔部落最擅长的战术就是远程射击,他们部落的人都善于制作骨头箭。谁知东夷人都穿着一整张厚厚的牛皮战衣,榆罔部落的杀器对付蚩尤根本不起作用,遂大败而归,向着西方逃窜。这便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蚩尤最为暴,莫能伐。”意思便是,蚩尤最为厉害残暴,华夏部落没一个打得过他。

共工和榆罔在中原地区挨打,地盘越来越小,实在想不出好的办法了,便又北上去找另外一个同宗兄弟黄帝。黄帝也是神农氏的后代,姓姬,又叫轩辕。在传说中,黄帝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幼年时思维敏捷,少年时聪明能干,中年时仁厚坚毅,是一个标准的领导人形象,他还是我国远古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得到玄女的支援,得到了军事秘笈《阴符经》,这个秘笈后来战国时代的苏秦也钻研过,还写出了古代鼎鼎大名的《黄帝内经》。另外,他在音乐,纺织,数学,建筑等很多领域都很有造诣。

黄帝正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见共工和榆罔跑来求援,二话不说就领兵南下,和蚩尤展开了一场恶战,最后在自己的老家涿鹿附近击垮蚩尤军团,成为了华夏联盟部落的盟主。黄帝日益强大,炎帝日益衰弱,黄帝的野心开始膨胀了,加上涿鹿之战时,炎黄联盟军团也有不少的矛盾,开始和蚩尤作战时,黄帝承诺会给杀入山东的炎帝部落支援,结果战事的开始,黄帝就把对炎帝的承诺抛在了一边,导致杀入东夷人核心地区的炎帝军吃了大亏。后来黄帝在涿鹿和蚩尤决战时,炎帝做了壁上观,他把军队驻扎在阪泉一地,并不去支援黄帝。两家的怨恨便越积越大了。

涿鹿之战后,炎帝认为黄帝刚经过大战,元气已经大伤,所以趁其喘息未定的时候,果断发兵攻打黄帝。战争是在涿鹿以北的阪泉河谷中进行的。黄帝率领着老虎、豹子、灰熊等七种猛兽(可以理解为以虎、豹等为图腾的七个部落)以及强大的军队与炎帝厮杀。炎帝便展开了火攻,但他忘记了黄帝的忠实盟友——应龙部落。应龙从小和黄帝一块长大,他拥有召唤水流的特异功能,炎帝的火攻丝毫没有起到作用。相反,黄帝利用浓烟冲杀,把炎帝团团困住。

黄帝决心收复炎帝部落,因此再三告诫自己军队,要抓活的,千万不能伤害到炎帝。是以他围住炎帝军队,并不马上围歼,而是把从《阴符经》中学到的阵法现学现卖,摆起了星斗七旗阵。这阵法委实厉害,炎帝率军冲击了一次,大败而归。从此炎帝固守在河谷的一个悬崖上,与黄帝展开了持久战。

黄帝也很有耐心,每天在军营前操练着星斗七旗阵,这阵法是神仙传授的,自然是变化无穷,花样繁多,把炎帝唬得一愣一愣的。而黄帝则偷偷派兵在悬崖的后山挖了一条地道,这条地道通炎帝的大营。地道挖好之日,黄帝如愿以偿活捉了炎帝。炎帝也输得心服口服,甘愿为其效力。后来炎帝被流放到了南方,最终老死在了江南。

很快的,黄帝又把兵锋指向了原来的另外一个盟友:共工部落,共工比炎帝部落还不堪一击,一战而溃,但这个部落有个猛男,就是夸父。夸父不肯投降黄帝,带着三百族人开始了绝地大逃亡,但黄帝的老战友应龙穷追不舍,在函谷关剿杀了夸父和他的族人,后来的神话里,夸父就变成了一个神经兮兮的奔跑者,没日没夜追赶太阳。可能百姓们见他能跑,所以附会出了这个神话吧。

黄帝收复了共工部落后,又与刑天部落展开了战斗。刑天失败后,被黄帝砍了头,但他仍然不肯投降,以双乳为眼睛,拿着石斧和藤盾继续与黄帝斗争。但最后刑天还是失败了。

史书记载黄帝经过了“大小五十五战”,终于一统了天下,成为华夏部落的共主,而阪泉之战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说,阪泉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纪念地是当之无愧的。

编辑/姚晟

猜你喜欢
夸父蚩尤炎帝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追日
大战蚩尤
夸父追日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千里之外
黄帝战蚩尤
炎帝插上“微时代”翅膀
追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