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意义

2009-03-07 03:07戴丽丽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分层班级

戴丽丽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拥有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领悟理解和掌握程度都各不相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从大多数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分层教学就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分层教学的演化

分层教学起源于对学习困难生的研究,为了不让学习困难生掉队,教师要分别对待,从而出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演绎至今,分层教学已突破最初的含义,其根本要义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教学达到最大化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演化过程。

分层教学源自于分组教学(groupteaching),亦称为多级制。有校内分组制和班内分组制。前者是在一所学校内将学生按智力或学习成绩分成年限长短不一、教育内容相同的教学组织,具体表现为快班和慢班,或者重点班和普通班;后者是在同一班级内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将他们分成教学内容深浅不同或进度各异的小组,具体表现为通常的班内分层教学。19世纪末西方现代教育派针对班级教学不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提出以班级教学制为基础的能力分组。后来由于这种做法会使“低能儿童”受到歧视,产生不利于学习的情绪,又会助长“高能儿童”的骄傲习气并形成社会分裂,曾一度转入低潮。1957年后,随着国际间科技竞争对培养尖端人才的需要,又被再度重视,现流行于欧美各国。

上海学者吴兴宏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设想。他认为,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异质班中,要真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而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分层递进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他主张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教学策略。分层次教学主要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评、反馈矫正与分层提高等步骤和内容。

分层教学演绎至今,总共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在班内分层,这种分层是针对一个班内的全体学生进行的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科会有不同的层次划分。一般是一个科的教师对班中学生逐一了解,包括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家的学习情况等各方面,采用家访、调查统计等不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该科的成绩初步将学生分成A、B、C三层或更多层。A层,学习兴趣浓厚,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易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成绩稳定。B层,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一定的向上潜力。c层,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因“层”施教。另一种是年级内分层,这种分层是对整个年级学生的总成绩高低排序,划分层次,一般分为固定的快慢班,或重点和普通班,这种班也可能是动态管理的。最后一种模式是将班级混合分层。这种分层只是对某一门学科来分,比如数学学科,把整个年级的数学学习成绩排序,然后根据成绩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层次,比如成绩占前三分之一的归A层,后三分之一的归C层,中间三分之一的归B层。A、B、C层的同学组成3个班。在上数学课时,学生分别到不同的班内上课。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我国的分层教学实验中大多数采用第一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实行第三种模式的较少,这种模式应属于一种较新的分层教学模式。事实上,第一种分层教学模式有点类似于在我国以前出现的“复式班”。很明显,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分别对待,这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而言,在同一节课同一个教室内,做到互不影响并不容易。第二种分层模式相对第一种分层模式更现实,即更容易操作、施行,但受到教育学家的批判,因为这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自尊,造成心理伤害,尽管实行动态管理,这种模式也不被提倡。而第三种模式即班级内混合分层教学模式是单科、动态管理的一种形式,有时总成绩好的可能在这个科目上成绩不好,被分到B层次,总成绩不好的可能在这个科目上成绩好,被分到A层,这样,就会尽可能做到不伤害自尊心的问题,而又有助于教学,但这种模式研究的较少。

(二)分层教学的特征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分层教学实际是一种差异教学,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将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差别不大的学生组成同一个层次来区别实施教学。分层教学的目的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即全面提高学生学科学习成绩,使全体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长进。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然后依据测评反馈的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不同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项现实的课题,他们所做的工作对推进和完善分层教学理论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了梳理,现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归纳如下: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理论的精华。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其个性。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不同,因“材”、因“才”而教。班级授课制最难操作的就是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

(二)差异教学的理论

差异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理论主张教师的教要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同样,分层教学可以实现这个理念,同样这是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中难以真正达到的目标。

(三)全面教学的理论

教育要面向全部学生,还要面向学生的全部。现在国际社会提出“全纳教育”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甚至是残疾儿童和低能儿童,也就是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日本早在很久以前就提出“全人”教育的口号,实际上是指教育要面向学生的全部。这些教育理念都对我们的分层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班级混合制下,如果教师有意照顾好的学生,必然会影响差生,如果教师有意照顾差生,也必然会影响到好生,难以两全其美。只有分层教学、区别对待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高效教学理论

在讲究效率的今天,教育教学同样讲究效率,高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追求的。所谓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教学必须讲究效率,这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怎样的教学效率更高?小班制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好处,但班级规模产生的效率将随之大大降低;按程度分班有难以克服的“标签”效应(每个学生脸上都贴上了好差的标签),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按程度分班对学科教学仍存在不利,同一个班上的学生某一个学科成绩不一定整齐;班内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操作不便。最有利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班级混合分层,这样可能最能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

四、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

分层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与教育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的尝试结果,它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我们提倡第三种分层方法。下面我们就谈谈该分法的实践意义。

(一)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分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层”而教,因此能使教学内容较好的适合每个学生的要求。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分层教学可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对于优等生,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对于学习困难生。可以从进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着手,激发学习热情,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识内容,从而使他们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达到逐步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可以使学科学习成绩评价更加合理化

不分层教学,所有学生一张试卷,成绩按由高到低排序,往往给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分层教学,各层次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比如对低层次学生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激发学习内驱力,以得到成功体验,使自己产生成就感,为进一步学习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又如,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采用个体相对评价,以评价学生自身近阶段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三)可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出色,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分层教学可使学习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在—个层次中学习,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学习条件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准备教案。由于事先对学生的了解,老师可以尽量考虑给同一个层次内的学生准备学习内容,而不用再像分层前那样要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以致增加了注意力的分散程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由于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使得同—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基本相当,因此老师在讲课时不必重复讲授同一个知识点。不用再像分层前,老师既要照顾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还要照顾学习困难学生。

(四)可给学生一个奋斗的“阶梯”

由于分成不同的层次,学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被分在一层,也就是原来班内的优等生都聚在一起,高手云集,而且这部分学生自尊心、争胜心特别强,都不甘示弱,因此学习更富有竞争力。俗话说,下棋要找高手,就是这个道理。分到低层次的学生,看到分在前面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会奋起直追,努力赶上成绩优异的同学。这样你追我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分层教学对于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分层班级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不称心的新班级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班级被扣分后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