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孝严:漫道三通来时路

2009-03-07 03:07万晓晓
人民周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蒋家包机三通

万晓晓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实现了祈盼多年的海、空、邮的直接三通。蒋孝严作为推动两岸包机直航的台湾“立委”第一人感到极为宽慰,数年来所承受的诸多压力、所付出的种种辛苦,总算有了回报。

血脉情谊可以化解恩怨

年过花甲的蒋孝严,与晚年的蒋经国颇有几分相像,宽宽的额头,金边眼镜,带着台湾政界人士常见的亲切笑容。“飞机是很有象征性的,严格一点讲,是流动的领土,政治敏感度很高。”蒋孝严说,两岸包机是推动直航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当时的台湾当局以“不安全”为借口,再三阻挠。

“民进党‘政府根本没有意愿,说上飞机时是台商,落下机场就会变成解放军。”蒋孝严觉得挺好笑。

2002年,在两岸近三四年缺乏常态沟通的状况下,蒋孝严来到北京、上海访问,很多当地的台商向他抱怨春节回家不便,买不到票,且中途须经停香港两小时等等。这些他都一一记下。

对台商返乡的不便,蒋孝严有着切身的感触。1994年11月14日,他的胞弟章孝慈在北京突发脑血管病变,时任“侨委会委员长”的蒋孝严被“禁止公务人员赴大陆地区奔丧、探病法令”束住手脚,后经“行政院”特许才从台北专程飞往北京。

而章孝慈的太太赵申德,则只能在当晚搭乘班机先飞香港,隔日上午再转乘飞机赶往北京。返程也是颇费周章。蒋孝严提出,可否采取国际上通用的医疗包机模式,把胞弟从北京带回台北,但当时的“陆委会主委”黄昆辉指出,必须要途经香港停靠后再起飞。

这个包机处理的经验,和胞弟在北京病变的体验,让他很明白这是个技术上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所要攻破的只有观念。因为包机不需要涉及航约航权,不涉及复杂的政治交涉,只需要航务公司之间做安排就可以了。

收集台商的意见回到台湾后,蒋孝严和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单独交换了意见。连战听后相当赞成,相关报告在国民党党部获得了通过。2002年整整一年间,蒋孝严多次往返两岸,会见当时的台办主任陈云林。

“在这过程中,北京方面展现出的善意和弹性,超出我的预想。”蒋孝严说,“我提了以后,北京方面很快理解,觉得可以办,我做了很多建议,北京也都积极回应,其中一些理念、做法,我们到现在也在沿用,胡总书记归结为四个字:搁置争议。这是很宝贵的。”但受到北京鼓舞的蒋孝严,遭到台湾当局的一口回绝。

在那段日子,蒋孝严反复告诉反对者,这是民众的需要,毕竟有那么多台商在大陆,情势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大陆也展现了诚意,你所质疑的地方,大陆都愿意配合解决,为什么不做呢?“几次往返下来,对方就是说不行。我心里当然受到冲击。但我知道,局面一定可以扭转的,我会让他们知道,民意不可拂逆。”

2002年10月24日,蒋孝严以“立法委员”的身份,首个在台湾“立法院”提出台商春节包机的提案,向民进党施压。在前期工作的铺垫下,提案很快便获得了140位“立委”联署,其中还包括了26位民进党“立委”。虽然大家觉得提案不错,但老实说,当时很少有人认为它一定行得通,而且民进党政府根本没有意愿,因此没有人敢持乐观的态度。没想到,仅仅只有三个月的工夫,2003年1月26日,两岸春节包机就成功实施,台湾中华、复兴、远东等几家航空公司,空机飞到上海,把台商接回来过年。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在两岸缺乏常态沟通的前提下,背后推动的辛苦可想而知。

两岸“三通”实现后,蒋孝严觉得两岸关系达到了一个合理的状态。“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他说,“大陆不是民进党所描述敌对的政权,而是对台湾有着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这种血脉情谊可以化解恩怨。”

是历史机缘,也是蒋家后人尘缘

蒋孝严把这些年关注两岸事务、积极推动两岸沟通,称之为历史的机缘,也是蒋家的尘缘。连战曾赞许蒋孝严一直有股“宁静的力量”,在温和、沉稳的外表下,蕴涵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强劲力道和坚持,是不可多得的“实践者”,而非口若悬河却不能起而行之的“空想家”。

这种“宁静的力量”也体现在蒋孝严46年认祖归宗路上:没有人可以帮忙,没有人承认,他却一定要成为蒋家第三代里“最出息”的孩子,然后,堂堂正正地走进蒋家。

蒋孝严自觉必须要这么做,因为母亲在蒋家身份未明就含冤九泉,为人子的为了活命,还要必须隐藏在暗处,这是为了讨回一点起码的公道,是对母亲的尽孝,并让它的破坏性不再延续给自己的后代子孙。“我和弟弟已经十分无辜地忍受了一辈子,我的下一代,还有下一代的下一代,没有任何理由再承接这样的残害!”他希望自己的孙辈再被问到家族问题时,他的子女能很骄傲地回答:我们是浙江奉化蒋家的后代,是父亲把我们带回到蒋家的!

2005年,蒋孝严坚持走完了认祖归宗路。这时候,蒋家的老人都过世了。“在蒋家当权之时,我和孝慈必须藏在暗处,蒋家不再当权,我们反而觉得应当是回到蒋家的时候。”

其实,2002年底,在经过各种艰难的取证后,他就完成了所有变更姓名的法律手续,但在换发身份证时,他却要求户政事务所暂时允许他保有母姓。

这也是一个承诺。1988年,蒋经国先生过世后,蒋孝严才开始与两位同父异母兄弟孝勇、孝武有了较多接触。兄弟俩对其这么多年独立取得的成绩很认可,并主动谈及“认祖归宗”的事情,孝文提出:“能不能等到我母亲百年以后再处理,我还可以协助。”

蒋孝严和弟弟答应了。后来,孝武和孝勇先后在1991年、1996年去世。

“但我会坚守对他们的承诺,归宗的完成,一定要等到他们母亲百年之后。”这也是他在换领身份证时要求保留母姓的原因。

2003年12月,蒋方良病逝。蒋孝严特意携夫人离开台湾,避免出席或者不出席葬礼的尴尬,他认为,媒体过多的议论会造成对蒋方良女士的不敬。

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2004年4月18日,他依法改名“蒋孝严”。

“这是对蒋夫人方良女士应有的尊重,更是对父亲经国先生的孝心。”他说。

起初,蒋孝严并未想到去从政,他的志向是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甚至在向自己妻子求婚时,也曾这样许诺。

“事实上,我后来做到了,这个领域是我真正的兴趣,后来也做到‘外交部的首长,再后来,就和政治没法脱钩了,去了国民党党部,担任秘书长,去年又通过党代表大会,担任副主席。”蒋孝严叹了口气说,“很多时候,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很想和父亲报告,向他证明,想告诉他,可惜他已经不在了,而他在的时候,我又没有办法接近他,可是,也都一路走过来了。”

去年11月22日,蒋孝严当选国民党副主席。他特地和夫人赶到头寮和慈湖两地。“我跟他老人家和爷爷汇报了,我相信他们在天之灵是很高兴的。”

“归宗和两岸三通两大事情的完成,我心里设定的目标现在可以说告一段落了,我觉得还是蛮高兴的事情,也可告慰我的先人了。”蒋孝严说,“许许多多的事情,就只因为他是我的父亲,我才奋力而为。”

摘自《经济观察报》2009.1.18

猜你喜欢
蒋家包机三通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中心摆药的效果评价
蒋家林作品
疫情下的包机生意——一张票18万,需求排到月底
杨家有只羊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三通两平台”推动下的我国在线教育出版发展
读写结合教学中“三合三通”
同名同姓不同心
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