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国有企业创新分析

2009-03-08 01:47臧秀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9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李 宁 臧秀鹏

摘要:对经济危机下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科技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三方面分析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科技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00901

1经济危机 蓄势待发

从去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房贷金融到其他各个领域,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受此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也困难重重,国有企业的压力也愈加明显。经济危机何时见底?企业发展何时抬头?

据中新网6月22日电,国家财政部网站消息称,财政部发布1-5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5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254亿元,同比下降30.3%,降幅比1-4月减小2个百分点,5月比4月环比下降7.5%。报告显示,2009年1-5月,纳入本月报统计范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虽仍处下降区间,但实现利润和税金降幅继续呈减缓态势。有专家指出,这种减缓态势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蓄势待发,逐渐回暖。

此时,强调创新则是国有企业创造未来的必杀技。完善的创新机制在国有企业披荆斩棘的发展道路中彰显出强大的作用。作为现代社会基石的企业,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创新,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并且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否则,必将被其它更加先进的企业和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2知己知彼 开拓创新

2.1科技技术创新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建立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新世纪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企业高科技发展、技术创新是不竭之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技术创新则是企业高科技发展的生命。当今企业,能否保持快速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决胜于市场的关键。

在我国国有企业,研发费用、技术开发人员和技术创新机构的比重都比较低,投入机制不利于创新。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多半不在这个方面,而在于资源和劳动力等。但是,科技创新对企业竞争力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行业领先的企业往往拥有最为先进的技术,并且对科技创新也较为重视,以保持其竞争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其研发投入的比例也相应较大。根据“木桶原则”,我国相对较低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了短板,这决定了科技创新对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最大的,科技创新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包括决策设计、投融资运作、风险保障、绩效评价等基本机制的创新机制。

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其次,需求多方合作,建立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再次,制定优惠政策,设立创新基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然后,组织对国民经济又重要影响的新产品开发;引进并消化吸收产品发展的关键技术;行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能够独立进行项目评估、设计的中介机构。最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系。

当然,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并不一定成正比。科技创新是有风险的,而高投入的科技创新一旦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打击。即使创新成功了,但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并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同样是一项失败的投资,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另外,如果科技创新的成果有较大的外溢效应,能够比较容易地被模仿复制,那么,创新同样也不能带来竞争力的长期提升和相应的较大收益。因此,科技创新不能盲目进行。

2.2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是萦绕企业的永远话题,效益好、有发展的企业必定是一个管理不断创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显而易见,根据“渔蛇”原理,不合适的管理模式可能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而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则会让每一个人自主的积极的做好每一件事,不觉中实现企业、个人利益的双赢。

从管理理念的层次上看,一些国有企业对理念不是非常重视,不能给企业管理一个比较明确而有效的导向。从传统结构上看,我国一些国有企业还没有明确的层次和结构,有时会造成管理的盲区和交叉,造成企业效率的下降。在操作方法上,有的国有企业也不是非常规范,使得管理模式成为我国国企的国际竞争力的较大约束。

管理创新应该主要应从宏观和微观上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管理,适应市场新变化。二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三是狠抓管理薄弱环节,重点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四是广泛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

2.3体制机制创新

由于国有企业要执行国家计划经济政策,担负国家经济管理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而且它只有或主要为国家一个出资人。这不同于合伙、合作企业和一般的公司,也不同于私人独资企业。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名为实,实为虚”,管理者在国企是“打工仔”,是制度制定者又是违规者。同时,领导人的任期制也是企业发展的瓶颈。并且,庞大稳定的国有企业已经是个“熟人社会”,而“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是法律,“熟人”社会的规则是关系或背景。于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就出现了脱节和偏差。因此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在于建立起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等困扰和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

首先,健全和完善国企内部治理结构:一是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机制;二是构建多元化的国企股权结构;三是积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其次,创新薪酬制度和注重长期激励。股票期权是当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再次,建立科学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一是要确定合理的经营者报酬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公正地评价企业家的经营成果;二是健全经营者绩效考核机构;三是严格遵循考核程序和方法;四是奖罚兑现,奖优罚劣。最后,改革国企经营者政府任命制:一是加快人事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国企经理,实行市场化的优胜劣汰,解决目前国企经理任命制的种种弊端;二是建立职业经理人信息的档案记录和网络跟踪监管系统,追踪经理人的业绩和声誉状况,为经理人选拔录用提高可靠依据;三是建立经理绩效评价的市场机制和声誉机制,通过产品利润、市场占有率和股票市场价格来完成对经理的绩效评价。

3国企创新任重道远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来说就像一场疾病那样防不胜防,纵观市场演绎,多少耳熟能详的企业就像天边划过的流星,绽放出绚烂的光芒后迅速陨落,消失无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艰巨的一年。进一步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定走中国特色创新道路,对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保持当前来之不易的好形式意义十分重大。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作为中国企业创新主力军的国有企业要想成为东方熠熠闪烁的金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贲玉巍.关于国企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考[J].科技咨询,2006,(13):174175.

[2]@王志学,马须伦等课题组.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5770.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致力增强“十感” 推动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更“走心”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上的“国退民进”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