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闷的朱自清(外一篇)

2009-03-11 02:28安武林
椰城 2009年10期
关键词:法布尔荷塘月色朱自清

安武林

朱自清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写的《荷塘月色》会引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辩论。这场辩论的声势,很有点运动的味道。许多人口诛笔伐,杀气腾腾,企图一举歼灭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并给朱自清的名字上涂点什么色彩。国人喜欢凑热闹,华夏子民恐怕深以为然。在那场让人心悸的大辩论中,恐怕许多人是抱了凑热闹的心态的。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惹火烧身的只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有人提出,夜晚的蝉是不叫的。于是乎,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许多人都参与到了这场讨论中。甚至,有人质疑朱自清的创作态度。像这么一个做人做事喜欢低调的人,卷在这样的漩涡之中,郁闷异常的心态是可想而知的了。

以我个人的生活经验,蝉在夜晚是鸣叫过的。那种此起彼伏的蝉鸣,我没听到过,但蝉夜晚是叫过的。我根本不怀疑自己的耳朵,我怀疑的是绝对化的生硬的科学。按照人的生活常识,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化的事情,神奇和例外从来都不是对科学的批判和质疑,而是对科学人性化的一种补充。人是在不断地发现着充满奥秘的世界,不断地从发现了的世界中重新更正和完善我们的观点和结论。这种常识应该是科学的。科学的常识不能指导科学,那么这就不是什么常识,科学也不是什么科学了。

科学,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字眼,如同我们进了医院而对医生的敬畏一样。而文学,却大不然,常常是非常有个性化的东西,关乎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气质和阅历等等。像朱自清《荷塘月色》般的生活和经验以及那一刻的心态,我们常人是不大容易拥有的。为了防止可笑和无知的曲解与误解,我们常常会谦卑地声称:文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文人的共同经验,可以把自己置身其外而不必要去费更多的口舌解释自己写的是什么东西,想表达什么。因为我们常常会遭到这样尴尬的质问:你写的是什么意思?想表达什么?

我想,文学也是需要专门知识的。而那些批评家,大约就是文学的鉴赏专家。文学也像那些玉器铜器什么的需要鉴定,以判断其价值。尤其是西方现代派的文学,如果没有一点西方美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的话,面对一部作品恐怕更会不知所云。但我知道的是,文学从来没有承担传播真正的科学的责任,它只有这个义务。如果朱自清是法布尔的话,他肯定会给我们传播一些科学的知识,而我们从中也可以获得一些科学知识。问题是,朱自清不是法布尔,法布尔也不是朱自清。所以,想从朱自清的作品中获得一点科学的知识,那还不如去读什么科普读物。

当然,我毫不怀疑朱自清这个人在那个年代想获得平静是不大容易的一件事。他的生活和他的忧患难免会让他心浮气躁。他们这些人,大多数文人是不懂得养生的道理的,所以,他上火耳鸣估计也是常有的事。我们所说的耳鸣,实际上就是蝉鸣的那种响声。中医有更好的解释。难道是朱自清耳鸣的错觉?这样联想是牵强附会的,有替他开脱之嫌,但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断然排斥。像《荷塘月色》中描写的那种寂静,什么声音都可能出现,蝉鸣能例外乎?地上的有蛙,空中有蝉,难道不是一种对应?如果来一只夜鸟的怪叫,那岂不太煞风景了?更何况这个人的古典文学底子很深,喜欢把文字和文字之中的感觉弄得美一点。

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也可以不出现,不出现的话文章似乎少了点什么。鸟鸣山更幽的境界也出不来了。所以,朱自清要让他们鸣一鸣,叫一叫。这样,他心中的喧嚣也会释放不少。但是,随之而来的郁闷,不知道他离开这个人世的时候,是否彻底释放了?

蒋百里的远见

蒋百里这个人的名字,现在文化圈内知道的人不太多。老一些的人知道,年轻的一些恐怕很陌生。原因是,他被那个时代的人评价为“半个文人”。另一个原因,他的文学作品很少,几近于无。所以,文化圈内的人知道的多少都没有关系。但,提一提新月社的那些人,比如说徐志摩,我们马上就知道了。蒋百里是新月社的一个成员。当年,蒋百里先生被关进监狱的时候,徐志摩背着被窝去南京,要陪蒋百里先生一起坐狱,于是乎,新月社的成员纷纷效仿,曾经轰动一时。可见蒋百里这个人非常了不起。

至于说军事圈内的人不知道蒋百里,那就要让人贻笑大方了。蒋百里先生是个军事家,更确切地说,他是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对国防建设颇有建树。抗日战争中的“持久战”这个观念,是他最早提出来的。而修建公路以保证战争运输线,也是他提出来的。就连抗日战争中战场的争夺点,他都一一预言了。很可惜,他是一个让当权者“敬而远之”的人物,表面都很尊重,但心里却保持了相当的距离,就不给他实际的权力。所以,军阀的混战,外来侵略的战争,都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历史似乎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乱世出英雄,和平年代出奸臣。蒋百里虽无诸葛孔明实际的权力,但他也确确实实是当代一个了不起的有远见的军事家,也是一个英雄的英雄。

蒋百里是一介书生,各种考试似乎从来都是第一。他是受中东和日俄两个战役的刺激才决心弃文习武的。如同鲁迅先生受了刺激弃医从文一样。在日本军校步兵科学习期间,结业成绩名列榜首,日本天皇赐以战刀,一时轰动了中日两国。日本人以此为耻。后军校把日本和中国学生分开学习,分开考试,唯恐这种耻辱再度发生。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蔡鄂将军。两个人缔结了终生的友谊。我们看到的《知音》电影中蔡鄂将军在小凤仙的帮助下逃离虎口的举动,全是蒋百里先生的主意。可见此人的智慧非常人之所能及。我们所知的赫赫有名的西安事变,蒋百里先生也是在被扣之列的。张学良手足无措,求教于蒋百里先生,也是他的主意才使其心安镇定。蒋介石根本不见张学良,还是蒋百里先生和蒋介石密谈。密谈期间,蒋介石喝令张学良出去,张几次想进屋来,都被蒋介石喝住。蒋百里和蒋介石并无亲戚关系,但蒋介石对蒋百里推崇有加。

蒋百里从日本军校毕业,又去德国第七军充任实习连长。而统帅就是举世闻名的兴登堡元帅。有一天。兴登堡元帅召见了蒋百里,拍着他的肩膀说:“拿破仑说过,若干年后东方必出一伟大的将才,这或者就应在你的身上吧。”可见蒋百里在军事方面的才华,这也昭示着他会有远大的前程。很可惜,他一生都未能掌握实际的权力,始终是校长或者参谋长的角色。他出任东三省军事总参议的时候,张作霖才是巡防营的统领,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有几个是师长。他在东三省训练的时候,把日本和俄国当作假想敌来建立国防阵线。不过,张作霖将其视为眼中钉,差点把蒋百里杀掉。之后,蒋百里被袁世凯任命为保定军官学校的校长。蒋百里是那种典型的职业军人,大概在中国军官学校的能培育出诸多将军的两个校长,恐怕就是蒋百里和蒋介石了。而保定派和黄埔派都培养出了一大批精英的军人。但蒋百里因讨经费而不得,感觉愧对师生,给师生训完话后,一声枪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幸运的是,他被抢救过来了,在养伤期间,和日本女护士佐藤(后改名左梅)产生了感情,并结婚。之后,蒋百里又去研究学问,和梁启超在一起搞图书馆,出书,等等。蒋百里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者,也是个研究者、学者。他遇见梁漱溟的时候,嘱其搞乡村教育和建立自卫民兵(游击队)。他对战争的认识以及对形势的判断,总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但他又是个书生,在这里做参谋长,在那里做参谋长,从不要求实际的权力。以他的名声,以他的才华,以他的人际(学生)关系,要钱要权唾手可得。但他没有,相反,倒是提携了不少人。他是军人个性,文人品格,其实,他也留下了很多东西,翻译的艺术著作,撰写的国防论文和书籍。因为他有很好的日文、法文、德文的底子。这样的一个人,现在倒是不大听说了。而他的女婿是钱学森,这倒值得一提。

猜你喜欢
法布尔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塘月色
法布尔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荷塘月色
蝉壳
读《“怪人”法布尔》有感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