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去贴近国外读者

2009-03-11 08:10
对外传播 2009年11期
关键词:外文网络新闻新闻媒体

陈 方

2009年6月,中国外文局举办第三届“编校比赛”。这也是我第三次参加比赛。什么是外宣三贴近?我再次碰到这一填空题,心里不禁很感慨:三年前,也是这道填空题我只答对了一个方面,当时感到羞愧难当,自责了很久,连这个都不知道还怎么做对外宣传工作,又怎么能做好外宣工作?!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在工作中、在平时的积累中,领会、摸索和实践“外宣三贴近”。

这次比赛中的最后一道策划题,我所写的对美国即将就任的驻华大使的采访提纲意外地得到评委们的高度表扬,特别是采访提纲的切入角度得到好评,这真是既有巧合又是自己探索、积累的结果。我愿将自己的点滴体会与同行分享。

学习与积累无时不在

也许是年龄偏大的关系,我很喜欢和年长的人探讨问题,也喜欢采访有丰富阅历的人,他们的睿智、博学、才情和高瞻远瞩地看问题的视角总是让我受益匪浅;有时向他们请教—个小小的问题,却能让自己了解诸多问题的发展脉络,甚至未来走向。我工作所在的中国外文局这样的前辈比比皆是。在一次出席研讨会时,我身边恰巧坐着一位出版前辈,我刚好有个汉学专家的采访选题,就不失时机地向她请教。她不仅向我推荐了很好的采访人选,还告诉我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选题,就是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即将到任,他是奥巴马新政府派往中国的新任驻华大使。这自然激起我极大的兴趣。回单位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哈哈,洪博培居然是中国通、热爱中国文化、曾在中国学习汉语,更加特别之处在于他还领养了一个中国孤儿。更加没想到的是,没多久他便成了我这次编校比赛中的题目的主角。

当然,不管比赛还是不比赛,对当前的新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正是新闻工作者都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以情动人

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上下班途中,一定收听新闻。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仅使我及时获取各类信息,还常常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选题线索。而对打动我的新闻,我常常会思考一下,这则新闻究竟是哪里处理得好,哪里特别吸引了我?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奥秘就是“情”。

或震撼或感染或引人深思,好的新闻一定会以情动人。这里想举一个例子: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经过一年的筹备已经公演,一位女记者在采访时是这样问总导演张继钢的:“焦虑吗?”一年多的时间,3200余人的共同努力,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即将完成接受观众检阅,作为总导演的张继钢怎能不百感交集,这三个字的提问能激发出采访对象多少的感慨啊,这时的采访对象会变成多好的一个讲述者啊,会有多少背后的故事告诉读者啊。我喜欢和追求这样的采访效果。这次比赛中,我的采访提纲自然想到了要从情入手,要从大使的养女问题入手,从亲情入手。当你拉近了和采访对象的距离时,也就自然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无论中外。

以快取胜

2001年,“9·11”事件爆发,新浪网在第一时间推出了专题,因为对事件最新发展的急切关注,无数网友在深夜不停点击,一时间服务器拥堵险些瘫痪。从那时起,网络新闻工作者就形成了共识:网络新闻以快取胜。

我也是在那一年从纸媒体转到网络做编辑。要在第一时间发稿,几乎成了我的工作信条。从那时起,无论是转载稿件,拟定采访提纲,外出采访,编发国新办等部委新闻发布会稿件、制作网络专题,工作中的一切我都要求自己——快!

2001年中国外文局和国家人事部共同推出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这无疑是翻译界的一件大事,我有幸被安排采访了当时人事部主要负责领导和中国外文局领导黄友义,两个采访当天完成,当晚完稿,第二天,稿件和成立大会直播同时发出,被众多网络新闻媒体转载。第一时间向网友发布了重要新闻,及时让广大网友知道了推出考试的意义并解答了很多疑问。

2003年,由我策划的网络专题《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各大网络媒体中最早关注中国新闻发布制度以及新闻发言人的专题。

以速度领先,靠选题超前,这还仅仅是网络新闻早期发展阶段对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要求,随着网络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对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行业工作一天,就意味着探索完善、成熟的网络新闻表现手段永无止境。

我工作所在的中国网,它肩负着向世界及时全面地介绍中国,并竭诚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访问者提供迅捷、权威的信息服务的任务。这决定了我不仅是网络新闻媒体工作者。也是对外宣传工作者,这不仅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网络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对外宣传能力和意识。

对外宣传,就是客观、全面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变化与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所思所想,甚至细微到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变化,老外都非常关注,当然还包括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外宣传,这是何等崇高的使命,这一工作是何等的不容易,又是何等的富有挑战和魅力的工作。很幸运,我在其中。

前不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在重庆做报告时,就赠言莘莘学子“宁拙勿巧”。他告诉我们:“真正要做学问的人。只能诚实地、脚踏实地的,‘拙是最正确、最聪明的意思”。我愿以此与网络新闻媒体人共勉。

猜你喜欢
外文网络新闻新闻媒体
雪中放牧新风景
浅议网络新闻传播的实现途径
新时期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餐馆就餐
外文局期刊目录
对“外文字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