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盂兰盆节

2009-03-11 10:10李玉洁
寻根 2009年1期
关键词:伊势祖先日本

李玉洁

2008年8月15日,暑气渐消,秋天即将来临,我在伊势市度过了日本仅次于新年的第二大节日—盂兰盆节,从一个侧面目睹了日本盂兰盆节的盛况。日本人对盂兰盆节是非常重视的,每个部门都要放假,3天、7天或15天不等。2008年8月15日,正巧就是旧历的七月十五日。日本的旧历原是采取中国的农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采取了西历,但与中国的封建社会一样,用天皇的年号。每个天皇一个年号。

盂兰盆节源于佛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虽源于佛教经典,但在印度只是佛教徒的一个法会,而不是民间的节日。佛教盂兰盆经传入中国后,其经义与中国提倡的孝道相同,得到中国历代帝王的推崇,南朝梁武帝时期形成盂兰盆节日,并与道教的中元节相结合,唐宋时期大盛;传入日本后,成为日本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日本的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期间,我们会馆住的日本人都放假回家去了。偌大的会馆没剩几个人,空荡荡的,这正好给了我一个出外考察采风的好机会。

我们会馆住着一个日本神户女子大学文学部的女教授前田礼子先生,她现在已经退休,仍每天到皇学馆大学查资料研究神道学。她告诉我, 日本的盂兰盆节是从旧历七月一日迎太阴就开始了。七夕(旧历七月七日)以后,节日气氛渐浓,七月十五日达到高峰。 在外工作的人们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上坟供奉超度死去的祖先、做盂兰盆祭祖等。其习俗与中国唐宋时期基本相似,也如中国一样是道教与佛教相结合的形式。

“盂兰”是梵语,即“倒悬”之义;盆,是汉语,即盛供品的器皿。也就是说用盆盛供奉祖先的祭品,就可以解救死亡的祖先所受的“倒悬”之苦,这就是“盂兰盆”之含义。

一般来说,在盂兰盆节即将到来的前几天,日本人就开始为盂兰盆节做准备了。我几乎每天都到伊势的街上或附近的村庄,去观察伊势市居民过盂兰盆节日的情况。伊势的每个超市都摆放着大量的、甚至是成堆的“玉串”。所谓“玉串”,其实就是杨桐树枝。在日本,“玉串”是被认为能通神的。伊势的各个墓地上每天都有很多人为自己家族的族墓扫墓,换上新鲜的“玉串”和鲜花,除去祖先墓地前生长的野草。

盂兰盆节,又称“鬼节”、“魂祭”、“河灯节”等。据传说,从旧历七月一日起,阎王爷就要把那些无太大恶迹的鬼从鬼门关放出,让他们回到阳间,与其家人团聚。旧历七月十五日是最后一天放鬼的日子。这是一个追念祖先、迎接死去的各代祖先回家与后世子孙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日本人为了与祖先团聚,无论离家有多远,都要千里迢迢往家赶。过去出嫁的姑娘在盂兰盆节是绝对不能回娘家的,而现在也没有什么禁忌了。盂兰盆节已经演变成为在外工作的人们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8月13日(旧历七月十三日)下午,伊势的节日气氛已经很浓了。一些家庭开始摆上祖先的牌位,供上食品和鲜花让祖先回家享用、接受拜祭。有的人家在门前摆放花树,花树上挂满了彩色的小布条,布条上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祖先代代”、“山の川”等字样。这是呼唤远在山林川泽之间的历代祖宗的灵魂回家受享的意思。还有的人在自己家门口(或者在屋子里)摆上供果、饭菜,迎接祖宗之神;挂上灯笼,为祖先指引道路。

8月14日(旧历七月十四日)的晚上,我到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去散步,并顺便采风,忽然看见有一个人家的庭院里,老老少少十几口人,上自老太太,下至小儿,列在桌子的两旁,中间摆上供果和饭菜,正在迎神。啊,多么精彩的镜头!可惜当时我没有拿照相机,等我取相机回来时,人家已经迎过了神,在吃饭,以庆贺与祖先大团圆。我只拍下了这家人在院子里吃饭时其乐融融的镜头。

8月15日(旧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在伊势的街道上,我看见很多家庭的大门开着(平时日本人是不开屋门的),屋内灯火辉煌,人们在自己的家里祭拜、超度祖宗。

盂兰盆节期间的日本佛寺

盂兰盆节期间,日本的寺院要举行各种佛事活动。佛寺是迎神、祈福、超度祖先的公众场所。

8月15日(旧历七月十五日)晚上,我用好几个小时,累得汗水涔涔,一连去了三座寺院,考察日本的盂兰盆节。我发现,日本各个寺院所安排的盂兰盆节活动是不一样的,有的寺院念诵盂兰盆经,而有的寺院则举行供奉盂兰盆、献灯、跳舞等活动。

我们会馆对面有一个本誓寺。本誓寺的和尚在盂兰盆节的前几天就开始忙碌起来。每天都有人来这里交钱,预付和尚念盂兰盆经的经费。整个七月份,寺院和尚念的经都是“盂兰盆经”,为日本人超度自己的祖先,也为日本人与祖先以及家人的团聚而念诵经文、祝愿祈福。

傍晚5点左右,本誓寺大殿的殿门大开,原来交过念经费的人们先后鱼贯而入。他们进入本誓寺大殿,在和尚的带领下,跪在大殿里念诵盂兰盆经。此时,大殿里笼罩着一种肃穆和虔诚的气氛,他们所颂的每一句经文都是对神灵的祈祷,表达出对祖先的美好祝愿和祝福。诵经直至夜里10点左右才结束。

在我来日本的这一年中间,我几乎每天都坐在卧室兼书房里看书。在我的书房中能看见本誓寺的一切活动,而且我每天早上锻炼都从本誓寺经过,很少看见过本誓寺大殿的殿门开过。人们都是从侧门进去,再到大殿中进行佛事活动的。本誓寺大殿的殿门大开,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从中可以看出盂兰盆节是日本寺院最重要、最盛大的佛事活动。

寂照寺,在距我们会馆不远的古市街上。因为这个寺的大殿还在修缮,所以这里平时冷冷清清,很少有人来,但是在盂兰盆节的晚上也非常热闹。当我还离寂照寺很远的时候就听见音乐的旋律了。当我走近寺院时,只看见一片灯火辉煌。寺门上挂着5只灯笼,上写着“わ岩观世音”的字样,把寺院门口照得通红明亮,这是在祈求观世音的保佑。寂照寺里也挂着许多灯笼,一些身穿彩色和服的男男女女纷至沓来。

寂照寺的庭院中间有一个高台。高台前面贴着一张节目单,上面写着:盆踊、伊势音头、东京音头……炭坑节等。高台上面,一个人在有节奏地敲鼓。那鼓与中国的皮鼓完全一样,鼓声与录音机里悠扬的音乐相配合。那些身穿彩色和服的老人、小伙儿和姑娘们都围着高台跳圆舞。鼓声和音乐为舞蹈者伴奏。这是人们通过供奉、祈祷,把死去亲人口中的火炭丢进坑中,而以欢快的舞蹈进行欢庆的意思,据说可以超度人们的七世祖宗。灯笼与舞人相映,使夜色笼罩下的人群和寺庙显现出勃勃生机,充满了温暖祥和的气氛。

我走过舞蹈人群,看见左前方还有一个供养台,上面立着一个“三界万灵”的牌位。供养台上,堆砌着人们为祖先供献的各种礼品供果。人们跪在这里,拜祭祖先,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祝愿。台下有一个盆子,盆子里香烟袅袅,这是人们为祖先所烧的香火。

舞蹈人群的左边,还有一个供桌,上面挂着“地藏大菩萨”的匾额,两边挂着明亮的、标有“献灯”字样的灯笼。一些人在这儿把点燃的蜡烛插在“地藏大菩萨”牌匾下的供桌上,这是给回来受享的祖先照明。

出了寂照寺,我又到北面不远的大林寺。大林寺也有一个供养台。供养台前有一个盆子,盆子里燃烧着香火。供养台前围满了为祖先献供果和祭品的人,但是这里没有舞台和舞蹈的人群。

从大林寺出来,我听见远处还响着同样的音乐,并且还有爆竹声,夜空中还时时升起灿烂美丽的烟花,想来那也是一个寺院,也在举行着盂兰盆会的舞蹈……

日本的盂兰盆节源于中国

盂兰盆经虽源于佛教经典,但在印度只是佛教徒的一个法会。每年的七月是印度的雨季,此时佛教徒们不再出来进行佛事活动,故从七月到十月,称为“结夏安居”。七月十五日在印度没有形成民间的节日。

盂兰盆节是在中国形成的,是道教与佛教相结合的节日。

中国古代以地支纪月,农历七月建申为申月,是进入秋天的第一个月。七月阴气渐生,天气开始转凉。《说文解字》云:“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中国古籍《礼记·月令》称七月为孟秋之月,并曰:“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由此可见,农历七月迎秋祭阴是中国先秦时期就有的习俗。

根据道教的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元节:上元节(正月十五日)祭天,中元节(七月十五日)祭阴,下元节(十月十五日)祭水。南北朝时所出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记载:七月十五日,是中元之辰。这天饿鬼囚徒,一时俱集。地官对众鬼进行筛选,分别善恶。诸位圣人也来到这里,“于其日夜讲说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得解脱,一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自非如斯,难可拔赎”。七月十五日就是道教的中元节,这天是圣人们念经、超度鬼魂亡灵的日子。

南朝梁·宗懔撰《荆楚岁时记》引《盂兰盆经》记载的佛家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说:佛门弟子目连,见其死去的母亲在饿鬼之列。目连哀其母,于是就以钵盛饭送给他的母亲。但当其母将要把食物送进口中时,食物就变成了火炭,遂不得食。目连难过得大哭,赶快回来向佛报告。佛说:你的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个人之力是不能解脱她的罪孽的。你可请来十方众僧,一起念诵经文,来超度你的母亲。目连就按佛的意旨去超度自己的母亲。于是,目连的母亲得以解脱饿鬼之苦。目连把此事向佛禀告,并建议佛家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代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十方众僧所念诵的为施主祝愿的“代七代父母行禅定”的经称为盂兰盆经,或称为目连经。

佛家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传入中国后,其内容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孝道精神完全相合,得到历代帝王们的提倡。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梁武帝萧衍在同泰寺设盂兰盆斋,《盂兰盆经》中的故事也被演化为节日。其后盂兰盆节开始在民间形成。

道教所认定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皆在七月十五日。自南朝梁开始,我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相结合,成为追祭祖先、超度亡灵、祈祷冥福的日子。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

唐宋时期,佛教的盂兰盆节与道教的中元节完全结合。唐代韩鄂《岁华纪丽·中元》云:“孟秋之望,中气之辰。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地官考校之元日,天人集聚之良辰。释氏托生,众生解夏。”

宋人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时期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盂兰盆节的盛况: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即将到来之前的数日,开封的市井上就开始卖冥器、靴鞋、金犀假带、五彩衣服、纸糊的架子等;开封有名的潘楼等闹市也卖花生果及各种果食之类;商铺印卖盂兰盆经,还在竹竿上挂起用纸糊成的“灯窝之状”的盆形器具,谓之盂兰盆,竹竿上还挂搭纸糊的衣服、冥钱等,进行叫卖。勾栏瓦肆的乐人自过七夕,便把目连救母的故事编成戏曲上演,一直演至七月十五日止,看戏的人比往日多数倍。中元节的前一日,大街上卖练叶、麻谷窠儿;又卖鸡冠花,谓之洗手花;又卖明菜花、花油饼、馂豏、沙豏之类。各种各样的果品、衣物、鲜花,布满市井。十五日天刚亮,街上就有人挑着穄米饭,沿街巡门叫卖。这天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供养祖先素食,乃告祖先秋成之意。《东京梦华录》卷八云:七月十五日的早晨,“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魂道场”。《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北宋东京(今开封市)“盂兰盆节”的情况,很明显地表现出这个节日具有佛教与道教相结合的特色。唐宋时期,盂兰盆节是中国民间一个热闹非常的盛大节日。

唐朝时,日本派大批的遣唐使来到中国,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遣唐使们目睹了中国盂兰盆节的盛况。日本学者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会昌四年”(844年)条记:“(长安)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供养,作花蜡、花饼、假花果树等,各竞奇妙。常例,皆于佛殿前铺设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是盛会。今年诸寺铺设供养胜于常年。”就这样,盂兰盆节的风俗也随之传到日本。日本古代史书《日本书纪》卷二十二记载: 日本推古天皇十四年(606年),“自是年初,每寺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设斋”。日本学者佐伯有义注曰:“四月八日释迦诞生之日,灌佛会之初。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的始日。”这里所说的“七月十五日设斋”,指的就是盂兰盆节。

唐宋时期,中国的盂兰盆节传到了日本,发展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节日。

(题图:盂兰盆节之夜的舞蹈)

———————————————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伊势祖先日本
祖先与吹牛
探寻日本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探访G7举办地日本伊势志摩
日本神社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
鱼儿是人类的祖先吗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