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国际比较

2009-03-11 10:10郭洪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5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

郭洪伟

提要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分为替代和补充影响。本文首先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1983~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同期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不同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成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利用1983~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数据,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进行重新检验,并与同一时期世界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进行横向比较。

一、模型介绍及数据来源

格兰杰因果检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法检验时间变量的平稳性。其

次,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对于变量的滞后期,一般从0~3期内选择,并根据使AIC和SC最小的原则来选择变量的滞后期。

为进一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确定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后,还要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Stock证明,对存在协整关系的时间序列,最小二乘回归(OLS)的估计量不仅是一致的,而且快于平稳时间序列0lLS估计量的收敛速度,因此可以直接使用传统的OLS方法。对FDI和出口贸易变量进行OLS回归,模型如下:

LNEXt=C+atLNFDIt+?滋t(1)

考察式(1)的回归残差?滋t是否平稳,如果回归残差平稳,说明存在协整关系,该方程描述了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为更好地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关系,本文选取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以及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1983~2006年共23年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各国出口数据均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相关各期,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及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

二、实证检验

在变量选取上,用FDI表示各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用EX表示各国出口额。为研究方便,对以上时间序列分别取自然对数。首先对各变量的对数形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各国的LNFDI和LNEX的原值在5%的水平上都不显著,取一阶差分后,除英国的△EXUK和中国的△LNFDICH在1%的水平显著,德国的△EXGE、法国的△LNFDIFR以及中国的△EXCH在10%的水平上显著外,其他变量都在5%的检验水平下显著,即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即I(1)。

笔者曾对这六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在进行因果检验之前,首先通过VAR模型确定变量的滞后期数,选择使AIC和SC最小的滞后期数使模型达到最优效果。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在存在2期的最后滞后期下,并无相互因果关系;日本同美国的情况相似,在滞后3期的情况下,FDI和出口之间也没有表现出因果关系;德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5%的检验水平上是出口贸易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出口却不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二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英国的情况与德国基本相同;法国的结果则与德国和英国相反,在滞后1期的情况下,法国的出口对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了单向的因果关系;对中国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滞后1期的情况下,其“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引起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的零假设不能被拒绝,而其“出口贸易不是引起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的零假设被拒绝,说明中国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并无显著影响。

为进一步考察模型的准确性,确定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下面对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除日本和美国的单位根无法通过10%检验水平的平稳性检验外,其他四国OLS方程的单位根均能通过10%的检验水平。说明美国和日本在样本期内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德国、英国、法国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

三、检验结果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说明,各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均呈现出不同的相互关系。其中,德国和英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出口促进作用,而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均无显著影响;中国和法国的出口增长导致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日本和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虽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对出口的显著促进作用。

对于日本的检验结果与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所认为的边际产业的对外投资有利于扩大国内出口相悖,笔者认为主要是与其不同的投资阶段有关。边际产业理论所描述的情况,属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当时日本相对于美国来说,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其对外投资的目标以为国内产业发展和出口提供能源以及转移边际产业、实现产业的升级为重心。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变化,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区域及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1983~2006年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检验中,结果与边际产业理论相悖。

德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表现出明显的出口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上,由于其投资行业以汽车制造、化工业、电器和机械制造为主,这些都属于后向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它们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创造东道国对国内大型机器、设备和零部件的需求,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出口创造作用。德国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9.7%。

而对中国的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对出口的显著促进作用。对于这种情况,作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少,还未能充分显示其出口效应。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我国现在还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阶段,其特征表现为:区位优势增加,直接投资流入增加,但所有权优势增加有限,直接投资流出很少。虽然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但在世界对外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仅有1.15%左右,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为1∶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而我国仅为1∶0.09。此外,与我国每年高达几千亿的对外出口额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是显得微不足道。

2、我国对外投资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难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出口。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跨国公司极少。在2004年按国外资产排名世界前100家非金融跨国公司中,中国的跨国公司仅有一家——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且其排名位于94位。对外投资企业的规模小,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从而导致这些企业的国际投资经营活动对国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出口拉动力较低。

3、投资产业地区结构不合理。从地区结构上看,过分偏重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而忽视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偏重利用东道国市场的低成本优势,忽视对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学习,这使得国内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使我国一直处于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低端环节,而资源开发行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它们的直接投资对国内相关机械、技术的出口拉动作用不大,从而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拉动效应较低。

四、政策建议

首先,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政策促进体系,加大在财税、金融、外汇等方面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规范的宏观管理体系,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大规模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重点投资于后向关联度强的行业,实行最终产品的国际生产,从而有效地拉动中间产品及初级产品的出口,同时顺应国内产业结构化趋势,适当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

最后,积极培育跨国投资主体,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应鼓励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初步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同时培养海外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促使海外直接投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充分发挥其出口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