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诗歌市场”让诗歌重回大众

2009-03-13 13:53
环球时报 2009-03-13
关键词:波德莱尔法国人诗集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董 铭

作为一个曾经诞生了雨果、波德莱尔、兰波和圣·琼斯等伟大诗人的国家,法国人对诗歌的崇拜早已成为立于文学顶峰上的铭注。然而,进入到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还有多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这种古老的“字母舞蹈”?在文学光芒日渐消落的背景下,金钱股票和通俗娱乐充斥着每个人的空间,纯粹的诗人已不复存在了。诗歌的地位还有多高,法国人也在重拾中发现新的道路。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诗歌乃至文学早已不是现代人生活的中心。诗集的利润本来就低,发行量更让出版社忽视。一本新诗集在法国最多能卖到千八百册。精装版的大部头还好说些,譬如《法国诗歌五十年》《诗人三十年》等选集专刊,有文化部牵头,出版和学术单位也定期组织活动,发行渠道不成问题。但那些小出版社和尚未出名的诗人诗集,就只能靠补贴才能小规模发行。每年法国大约三四百本新诗集面世,每种销量几百本就足以欣慰了。

诗歌出版发行的窘困,使得它成为各种文学创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类型。从商业角度讲,小说、传记、散文等等都有大量的稿酬利润,如果再有影视公司买去改编权,对作者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诗歌寥寥数句,无法用现代量化的方式来付酬,诗人靠此无法生存。另一方面,法国人依然热爱诗歌,据《费加罗报》的一项调查,超过80%的法国人仍有阅读诗集的习惯。兰波、波德莱尔的名句张口就来,这已经成为法国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法国人都是自己的诗人”。然而,年轻人逐渐不爱读诗了,繁复、晦涩和先锋成了诗歌发展的瓶颈,法国媒体上也罕见诗评人的身影。

诗人从来就不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追求,一种人生境界。许多法国诗人都有一份正式工作,譬如大学教师、翻译家、小说家,甚至于数学家或外交家。同样,法国诗人也并不是隐居世外的贤人,他们在创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公众事务。比如前总理德维尔潘就亲自编过诗集;前文化部长杰克·朗更是倡导让诗歌重回大众,为此组织了大量推广活动,例如诗歌市场。今年已经成功举办26届的诗歌市场活动,可算是法国政府一项成功的扶持计划。每年6月的某个时间(今年是6月18至21日),在巴黎市区的圣·舒皮斯教堂广场的空地上,来自全世界500多家大小出版社设立摊位,上万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前来赶集。此活动把商业和文学联系起来,为诗人、读者和出版社建立一条良性的纽带,提供了发掘优秀作品的机会,也为法国人一直保留的文学梦想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猜你喜欢
波德莱尔法国人诗集
波德莱尔
多多与波德莱尔诗学理念比较研究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截句选
南方
法国人吃得差又懒得动
西方美学中关于“丑”的概念研究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君儿的诗
诗人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