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形成

2009-03-14 06:59邓红卫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劳动

邓红卫

摘要:随着知识应用的不断深入,高科技企业的比重在扩大,所起的作用在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的改变带来了劳动方式的变化和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具体劳动中的体力劳动相对地,有些地方甚至绝对地减少,脑力劳动则在各个领域明显增加;在生产性劳动之外,非生产性劳动也变得丰富起来,教育劳动、科研劳动、服务劳动和各种创新性劳动不仅使劳动的形式变得多样化,而且它们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劳动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们的地位在新时期里也变得越发重要。本文在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形成。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 劳动 价值形成

0 引言

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起来,已逐渐成为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财富、使用价值的大量生产,生产工人的相对减少同时发生,商品价值仍然是由劳动或只由劳动创造的。

1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

1.1 价值实体。商品生产是在出现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商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商品的这两个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价值的实体或质的规定性,就是共同的、无差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简单地说就是抽象劳动。

1.2 价值量。商品价值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具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1.3 价值形式。商品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的二重物,又具有二重的表现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马克思的价值形式理论又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体阐述了价值的表现机制,即价值究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二是分析了价值形式适应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些发展阶段反映了商品经济所固有的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解决的过程。

1.4 价值的社会本质。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产生条件和根源,从物与物的关系的背后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商品、价值、抽象劳动等范畴的社会本质和历史性质,说到底,它们只不过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1.5 价值规律。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基本规律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按照相等的价值量进行。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得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摆动。在价值创造的观点上,马克思是在分析商品二因素的基础上揭示了商品生产的劳动二重性,然后从劳动二重性出发,指出是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人类劳动力的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而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而非生产性劳动不生产价值。

2 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形成

正是基于价值(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更加倚重于非生产性劳动,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生产中知识的运用,因此才会有如上文提到的“知识价值论”的提法,对劳动价值论的怀疑、否定。“劳动价值论”当然不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对商品经济社会中经济规律的抽象地、一般性地概括,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限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不可能,我们也不应苛求前人,对劳动形式变化了以后的价值创造方式给出具体的预测和分析。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待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2.1 “知识”化后的智力劳动、复杂劳动使得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是孕含在自然人体中的劳动能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又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所包含的劳动中大部都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只占了很小的部分。这就是人们所看到的,现今很多的具体劳动方式了。

2.1.1 “劳动总数”并未下降 改变这一切的是科技的力量,机械设备的发明使人的体力得到了提高,四肢得到了延伸,使人类能够从事更为繁重和更为精巧的劳动;电子计算机则使大脑得到了延伸,使得人类可以思考地更快、更多。新发明让更少的工人能够从事与以前相同的工作,甚至还能完成更多。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创造了更多的价值,生产工人的人数虽然降低了,但借助这些知识含量更高的生产工具,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总数”并未下降。

2.1.2 劳动强度得到了提高 按复杂程度划分,劳动又可划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知识经济中大部分的具体劳动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是比体力劳动复杂程度要高的劳动,它需要人们经过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劳动所需要的技能。在具体劳动时,劳动者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他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在他的脑细胞中快速地,有时是反复地闪过,引起无数的生理变化过程。从外表看,脑力劳动虽然没有消耗很多体力,但复杂的脑运动却是实实在在地在进行着。所以从单位时间内创造价值的数量来看,脑力劳动实际上是劳动强度更高的劳动。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知识的投入,使劳动的手段得到了加强,这使得在劳动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劳动总数”却未下降;脑力劳动的增多,使得劳动的强度增大。两方面结合起来,就使全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劳动的生产率提高。提高了的劳动生产率当然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这可以看作是知识对价值创造起作用的一个方面,手段是通过对生产劳动中的“人”和“物”进行改造。

2.2 知识在价值创造中起作用具有递延性 大多数情况下,知识都不是直接投入生产劳动,知识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它需要“人”——这个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将它吸收、消化,形成具体的技术和产品而应用于生产实际中,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递延性的问题。

递延性是指从知识的应用到价值的创造有一个时滞。由于递延性的存在,人们往往就会认为“非生产性劳动”并不创造价值,如果说具体劳动是将不变资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商品中去的话,“非生产性劳动”则是将它们所创造的价值转移到了“人”和“物”上。转移到“人”上是指再生产了可变资本或生产了人力资本;转移到“物”上是指给产品一个附加值或加速了商品的价值实现。

通过对上述价值形成的初步分析,我们看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信息在经济的运行中的作用是越来越不可替代,劳动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劳动的内涵就需要我们重新去加以理解。“非生产性劳动”已不再被看作是不创造价值的了,相反,它已日益成为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劳动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非生产性劳动”当然也不会与马克思的那个时代完全一样,它的知识含量更高,更加重视对知识的运用。通过对“人”和“物”两个方面的改造进而去创造价值,并且它创造价值的过程还存在一个时滞的问题。

从新的价值形成过程中我们看到,在当今的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中,知识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了,知识含量高的产品它所实现的价值量也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就是利用附加值高的产品去和不发达国家交换附加值低的产品和初级产品,对不发达国家进行一种较为隐蔽的剥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应加快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进行产业改造升级,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知识的运用始终离不开“人”的因素,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高度重视的举措,我们应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科教兴国”战略,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进行价值创造。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浅谈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