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债务分析和财务风险防范

2009-03-14 04:53曹小青耿成轩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高校

曹小青 耿成轩

[摘 要]近年来不少学校负债呈增长趋势,高校的负债逐渐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活跃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高校的负债原因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提出政策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强调要增收节支,内部挖潜和引进社会资本等才能化解财务风险,取得最佳办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 债务分析 财务风险防范

作者简介:曹小青(1981-),女,江苏省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引言

我国高校的负债已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有学者估计全国高校负债的总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大额负债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如2004年大连某民办大学因拖欠银行债款被查封;2007年吉林大学因深陷债务漩涡,有盲目做大的切肤之痛。笔者通过对某市三所高校(其中一所为国家211工程大学,一所为省属工科大学,一所省属高职院校)调研后发现,其负债总规模在20亿元以上,负债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多渠道融资现象普遍。第二,债务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基本建设和购买相关设备。第三,负债规模呈增长趋势,普遍是还本难,还本付息更难。第四,偿债能力差异较大。第五,学校主要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包袱很重,压力很大,忧心忡忡。如何控制并化解高校的负债问题,是高校健康发展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只有适当控制负债规模,争取国家投入,依靠政策支持,采取校内挖潜,增收节支,引进社会资本等措施,才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高校的债务分析

高校的负债和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提高国民素质是宗旨,办人民满意教育是目的,扩大招生规模是措施,“教育产业化”是源头,教育投入不足是主因,内因是自身创收和投入能力较差,银行快速跟进是外部原因,特殊的资金运作规律和制度缺陷是条件,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是关键。具体如下:

(一)高校扩招及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负债的主要原因

我国高校负债的增加同上个世纪末高校扩招是密切相关的,当时宏观经济偏冷,在“教育产业化”观点盛行的背景下,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是需要巨额资金支撑的。而公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具有资金来源可靠和资金使用无偿性两大特点,但我国是穷国办教育,而且办的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至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22%,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2500万人,是世界第一位,其中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校学科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国家财政中教育经费拨款在逐年上升,但国家财政拨款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重却逐年下降。高校在资金不足又面临较大发展的压力下,一方面金融机构把高校作为资本追逐的热门领域或最具“钱”景的投资市场之一,认为投资收益率可观而且稳定,是苦于寻找的优质信贷对象;另一方面高校作为事业法人也习惯于将向银行贷款作为应对资金不足和筹资的主要来源。人们也普遍认为:只要国家金融政策不发生大的变化,高校的发展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银校合作是可以实现双赢的。

(二)自身创收和投入能力较差是内部原因

高校的资金流入除了国家财政渠道外,还有收费渠道、科研渠道、联合办学、校办企业等。收费渠道是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住宿费,这已成为高校收入的另一主要来源。赞助费、扩招费、转专业费等乱收费现象已为国家明令禁止,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一定不能触犯禁令。科研渠道是重点大学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通过科研渠道承担国家基础研究或重点应用性研究可提高学校的实力和知名度。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在科研资金中,学校可支配的资金较少。联合办学是一条较有效的途径,需要认真规划,精心组织,未雨绸缪,不易立竿见影。校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教育经费不足,但多数校办企业积累较少,并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和连带责任。所以自身创收和投入能力较差是高校负债的内在原因。

(三)银行快速跟进是外部原因

高校在扩大招生规模而又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筹资和增加融资渠道。金融机构看准高校这块热土,把其作为资本追逐的热门领域和最具“钱”景的投资市场之一,人们通常认为:公办学校是国家办的,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可观而且稳定,是苦于寻找的优质信贷对象。所以抢抓先机,快速跟进[5]。另外高校作为事业法人也习惯于将银行贷款作为应对资金不足和筹资的主要来源。

(四)特殊的资金运作规律和制度缺陷是条件

高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记帐基础的不同。企业实行的是“应计制”,即费用是以“应不应该”由本期来分担;而高校实行的是“现金制”,即费用由是否支付为标准来确认,这样所有赊购的资产和劳务均不作为支出,是一种典型的“形式重于事实”的原则,这种没有考虑高校帐外“事实债务”的记帐办法造成高校负债统计不准或残缺不全。

另外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分离核算是另一制度原因。高校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有两套核算体系,一套是核算教育主管部门拨款和教育事业费收入,另一套是核算发展和改革部门拨款和自筹建设资金,称为教育基建投资核算体系。两套账还形成一个政策漏洞,把本应计入教育事业费支出的维修费通过附属工程的名义计入基建工程成本,形成潜在的财务风险。

高校事业收入的季节性和月度支出的刚性矛盾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制度原因。也有一些高校因校办企业的不景气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彻底,校企不分,使高校增加负债或承担财务连带责任。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点,从源头正本清源,加强制度建设,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在是必须的,迫在眉捷的。

二、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面对高校资金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显现出的财务风险,政府、高校和银行应采取积极的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一)政策是高等教育的生命

在计划经济时代,有识之士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市场经济初期,更多的人认为市场是企业的生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说:“政策是企业的生命”。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我们都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政策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把握政策,用足政策,研究制定并执行好新的政策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关键。

1.清产核资,减轻负债

高校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人才,完成招生计划和科研任务,一方面又为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要求产生大量贷款;一方面有教育经费的国家拨款和科研经费的积极争取,一方面又要因自筹资金完成相关项目而向银行贷款并产生大额利息。为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借鉴企业的做法对高校进行清产核资减轻负债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1]。建议高校清产核资由财政部、教育部和上级主管部门根据高校的发展规模、招生人数、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成果、资产增值和应负债务等情况,制订清产核资,减轻负债的统一政策,学校应加强领导,制定相应规章,明确要求、责任和时间节点,把清产核资减轻债务工作落到实处。

2.对高校现有负债政府贴息、补息

由于高校承担政府统筹人力资源的市场规律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职能,建议政府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考虑目前高校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制定相关法规给予贴息和补息的支持(在清产核资前),以统筹历史和眼前,近期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努力使人民群众和受教育者对教育满意,使高等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信任和支持。具体运作可结合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补息,如贴息50%或100%。

3.对再建设项目,发放“高校建设债券”或“高校彩票”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2006年的公共财政投入达到4%,计划到2010年达到5%,再经过一段时间,要努力使全民受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上成绩和目标是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政府、社会和高校付出巨大努力的情况下实现的,为了缓解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建议政府应允许高校发行“高校建设债券”,或“高校彩票”,以充分利用社会较充足的资金来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困难。“高校建设债券”可参照国债和企业债券的特点,定为五年期,年息可参考五年期国债。高校彩票发放形式可同体育彩票。

4.控制贷款规模,把负债控制在安全范围

高校应科学预测资金需求,合理确定筹资规模,明确资金用途,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资金投入,防止筹资不足影响事业发展或筹资过剩导致资金闲置浪费,在确定负债规模时可采用下式计算:

最大负债临界点=预算收入年增长额―预算支出年增长额―资金成本。

当高校的负债数额控制在最大负债临界点以内时,学校的财力是可以承担的,财务风险较低;当负债规模超过最大临界点时,将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必须建立预警机制,严格控制信贷规模[6]。

5.跑部“钱”进,联合办学

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亮点,实行“跑部钱进”策略,要和政府主管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经常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和存在困难,以取得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尽可能多的帮助。

联合办学是高校加快发展和取得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联合办学是指高校与政府、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等之间的共建和合作。如南京某重点大学和某集团总公司经教育部批准联合办学,既使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211工程评审,还使学校获得了亿元以上的建设经费,从而使学校的规模得到扩大,学校的形象也迅速改变,该校还和一些企业合作兴办了汽车、摩托车专业,满足了市场需求,扩大了专业范围,增加了资金流入量。

6.允许部分资产出让和“债转股”

高校可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努力盘活自己的资源、资产,如出让空闲的土地、校舍以缓解资金的困难。比如浙江大学以24.6亿元的高价卖掉了靠近西湖的湖宾校区地块,资金立即富裕多了。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避免无效投资。有的学校摊子铺的不小,但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求职不易,受到学生和社会的抱怨,如不能尽快有所改变,就应坚决收缩战线,把多余无效的设施清理变现。

高校对银行的负债,根据不同情况,政府应允许在双方和上级主管部门确认的情况下进行债转股偿试,这可为银校合作实现双赢开创先河。

(二)增收节支,争取最佳办学效果

高校要降低负债,防范风险,除了争取政策支持外,更重要的必须开源节流,眼睛向内,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资金流入量,同时要夯实内部管理基础,防止跑冒滴漏,防止讲排场和大手大脚,严格控制支出,尽可能控制资金流出量。

做好增收节支工作,要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预算,要严格执行预算,严格预算管理,严格预算考核。这里有两条原则很重要:

1.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中要坚持“事业优先”兼顾职工生活。

2.要将学校的全部收入纳入财务管理。要加强审计,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公开、透明采购,严格“一支笔”审批制度,杜绝“小金库”现象的发生。

按照全国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我国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使规模更加适当。规模小、效率低、教育管理成本高,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规模的扩大可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生均固定成本下降;当规模继续扩大时,资源将超负荷利用,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会降低。

所以高校应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根据社会需求适当扩大办学规模,充分挖掘现有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和设施的使用效率,以取得最佳办学效果。

3.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高校信贷监管力度

银行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在放贷前对高校的申请报告、贷款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期限,未来可预期收入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估,使高校的贷款风险从资金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要区别对待贷款对象,建立高校信贷评级制度,做到总量控制,有利于结构调整[2]。要狠抓“举债有度,还债有时”的贷款责任制的落实,对和项目配套的自有资金落实情况和财务能力的差异要采取不同的贷款方式和相应的信贷额度。另外要专款专用,对高校贷款使用情况,银行要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测,还要密切关注有关教育行业政策的走向和变化,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期限和贷款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

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报送的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报告,分年度贷款方案和具体还贷计划也要严格把关,建立预警机制,落实相关经济责任。

4.加强会计法制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法规

要加强会计法制的理论研究,对企业和高校不同的记帐基础和核算原则,理论工作者应通过探测和研究尽快制定一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法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应该看到法制建设还有差距并须尽快完善和配套。会计法规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高等教育和会计的发展,目前会计工作中尚未圆满解决的务实和有关理论问题都是回避不了的。所以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法制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也可以化解高校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2003年1号令《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M],2003

[2]傅荣,高校扩张过程中信贷资金管理初探[J],金融与经济,2005, (11)

[3]覃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M],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2007, (10)

[4]张新明,我国高校债务问题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08, (34)

[5]夏庆利, 高校潜在财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4,(11)

[6]王芳、张文利, 论高校财务资金管理中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4,(12)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防范高校
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