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计量金融衍生工具

2009-03-14 04:53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会计计量公允价值

张 琦

[摘 要]本文针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上的问题展开的,首先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冲击,接着具体阐述了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较为合适的计量模式,最后指出目前推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 会计计量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随着技术创新,带来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也得到发展和壮大,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衍生金融工具,并且这些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工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加强外汇风险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特殊性,会计传统的计量方式已经无法正确、科学地对其计量,这是会计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从会计目标的角度为分析的出发点,结合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概念及特征,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便显得十分必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相关公告对其进行恰当的确认与计量,将会给会计实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一、金融衍生工具对传统计量模式的冲击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如现金、股票、外汇、债券等)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兴金融工具,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以及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会计的角度对衍生金融工具作的定义是指具有如下特征的金融工具: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外汇汇率、价格和汇率的指数、信用等级和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相对于市场条件具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的合约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很少;在未来日期结算。从而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基本金融工具的特征是杠杆性和衍生性。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决定了其价值是由作为标的基本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其本身没有价值。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冲击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模式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法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

因为历史成本数据现成,一般有相应的原始凭证,据以进行会计计量较为客观可靠,具有中立性、可核性和易于取得的优点。由于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一切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一律以历史成本为入账价值,只确认交易活动及其所发出的数据,而历史成本是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成本,一旦形成,入帐后一般不再变动,一直到相应资产已销售或耗用,或负债已得到清偿为止。所以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对历史成本原则形成了新的冲击。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预期合约,在签订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而由于交易事项尚未发生,交易所涉及的金额也只是一个未来的金额,自然无历史成本可言; 此外,由于它们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太大,其市价随利率、汇率双重变动而波动,起伏很大,盈利时可以使企业利润几何数字增长,亏损时甚至会危及其生存。若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则难以反映其真实价格及损益,金融监管更是无从说起,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甚至产生误导作用。

二、目前以何种方法计量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核心问题。那么应以何种方式来计量金融衍生工具呢?由于计量的缺陷而使衍生金融工具常常游离于会计报表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我们不仅要给金融衍生工具在会计领域找到一个家,还要为其布置一个安稳舒适的家。

(一)会计界对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评价

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在美国参议院作证,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为首的国际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的最佳选择。FASB在FAS133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佳的计量属性,对衍生工具而言,公允价值是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

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那么公允价值又如何定义呢?FASB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现时交易中,在非强制或非清算性销售的情况下,当事人自愿买卖资产(承担或结算负债)的金额”。IASC对公允价值也有类似的定义:“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愿意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公允价值强调交易的公平性,而并不建立在时态观的基础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具有跨越时态交易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

(三)对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具体分析

对于初始计量和重新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有了明确的规定,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应以成本计量。就金融资产而言,成本指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就金融负债而言,成本指收到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应按照为金融工具放弃或收到的相应的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初始计量。这里的公允价值一般参照交易价格或其他市场价格确定。如果这些市场价格不能可靠地确定,则对价的公允价值应按所有未来现金支出或收入的总额来估计。而在后续计量时,企业应对交易性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根据报告期末的公允价值来进行重新计量。对于金融资产,下列金融资产不按此规定进行计量:(1)企业源生但不是为交易而持有的贷款和应收款项(2)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标价且其公允价值不可以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对于不按此规定计量的金融资产,则应依据金融资产所属的类别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属性,比如持有至到期日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历史摊余成本计量。对于金融负债(不包括指定为被套期工具的金融负债),也应分别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对于为交易而持有的负债以及属于负债的衍生金融工具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与未上市权益性工具(其公允价值不可以可靠地计量)相联系且须通过交付这种权益性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金融负债,则应以成本计量。

三、金融衍生工具计量的发展趋势以公允价值计量

虽然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长期并存,但是未来走向是单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那么,衍生金融工具的单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对于这个问题会计界尚没有达成共识,但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已经得到会计界的广泛认可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理论上

随着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其理论基础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而不象表面看起来那样模糊。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认为,公允价值是最符合Moonitz1961年提出来的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的计量属性。谢诗芬教授还认为,公允价值符合现代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要求;符合会计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符合经济学的资产、收益概念和价值计量要求;符合会计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融合);符合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符合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关系。

(二)实践上

在实践上,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青睐。容易发现,越是新近的准则,采用公允价值的比例就越大。据统计,美国FASB从1990年12月到2002年10月发表的42份财务会计准则中,70%以上直接涉及公允价值。75%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IAS)运用了现值和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衍生工具的优势决定了发展方向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方向是由它的优势决定的:(1)可以在财务报表上报告那些没有初始成本的金融衍生工具(如利率互换);(2)金融衍生工具价值的变化能及时确认和反映,从而为信息的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3)有利于正确考核企业经营者的业绩;(4)有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公允价值的使用提供了社会条件。(1)资本、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为公允价值的确认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在这种条件下,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并不亚于历史成本;(2)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公允价值的取得提供了方便;(3)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了基础。

四、怎么确认公允价值

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是大势所趋,那么公允价值又如何确认呢?FASB指出,活跃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是,公允价值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着广泛的外延。因此,简单地将公允价值归结为在活跃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报价是不合理也是不正确的。(1)如果交易对象存在于一个交易活跃、信息传递迅速、监管机制健全的市场上,那么现行市价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现行市价就是公允价值的具体体现,此时公允价值就是交易数乘以市价;(2)如果该衍生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的衍生金融工具存在活跃市场,则其公允价值应参照与其类似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并经适当的差异调整后确定;(3)如果与其类似的衍生金融工具也不存在活跃市场,则应采用适当的计价模型计算确定,审查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看其是作为所有者权益记入资产负债表还是作为综合收益。在采用计价模型计算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时,如果能利用外部信息,就最好不要利用内部信息。比如,某些情况下,不公开交易条件下的交换产生的市场价格等市场信号比内部预计现金流量折现值来确定无公开标价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可能更有意义。对于某些金融工具,企业在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可以有两种选择,以立即结算价值为基础,或以预期结算价值为基础。确定无公开标价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时,用得较多的是采用内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作为计量基础。对于与其他类似金融工具放在一起形成组合进行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工具,也就是通常说的“打包”现象,此时,单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确定应考虑“打包”的影响,应建立在类似金融工具组合的价值基础上,而不是单项金融工具的可观察或估计的市场价格上。至于由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的变化而导致其承担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的问题,从概念上讲,既然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化予以确认,对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变化也应予以确认,但是如果企业的信用恶化,是否就应确认收益呢?从稳健出发还是披露合适。

五、公允价值的前景

运用公允价值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价值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问题。我们相信,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达和有效运作,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还有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如期权计价模型等)研究的日臻完善,会计界完全有能力解决公允价值会计的这两个关键问题。美国SEC、FASB、IASC等准则制定机构正不遗余力地推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IASC和13国准则制定机构共同努力而制定的JWG金融工具综合征求意见稿《准则草案和结论基础,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已经向单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迈进。

总而言之,在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计价技术得到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在公允价值得到强势集团的有力支持下,它将成为衍生金融工具甚至是全部金融工具的惟一计量属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谢诗芬,《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纵横谈》,《时代会计》,2003,2

猜你喜欢
会计计量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的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会计问题及相关审计完善对策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与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