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营造学习环境的路径探析

2009-03-14 04:53彭磊义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摘 要]在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式下,本文归纳总结了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学习氛围不浓的现象,然后分析其存在的深刻根源,最后对高职院校营造学习环境提出了解决途径。以此,能在广大同仁之间达成共识,以图更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顺利地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学习环境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2008年度一般研究课题(08N138-G)

作者简介:彭磊义(1977-),男,湖北武汉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讲师,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酒店管理,酒店收益管理。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迅猛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面对社会转型、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需求复合化、素质教育层级化、价值选择多元化等带来的各种问题,仍然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高职教育的各项制度。

目前在高职院校内,存在一些令人关注的问题,其中校园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最为突出。心理素质较低, 自我意识较强, 自我评价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不能正确地处理学习与交友、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没完没了地把美好时光消磨在吃喝玩乐、谈情说爱、玩电脑游戏和旅游交友上等活动中,把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抛于脑后, 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随之大打折扣。由此,笔者就高职院校营造学习环境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院校学习氛围不浓厚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也不再是一片净土,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无不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以及社会各种不正之风的冲击,多元化的价值观诱发了多样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使部分学生变得心浮气躁,失去了平静的心境,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再加上社会舆论导向、社会评判尺度和社区文化等产生的催化作用,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的娱乐和消遣功能迅速地被大学生们所接受并掌握, 而网络的知识库功能、辅助学习功能则很少有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游戏的风行就是最好的证明。许多自制力差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出现了上课睡觉,下课上网,甚至逃课上网的现象,所有的一切,如潮水般冲击着学校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使高职院校应接不暇。总而言之,院校周边环境和社会上的不良思潮助长了学生的厌学之风。

(二)院校的影响

1.学生管理方面更加注重“管”而忽视了“教”,过度强调和过多依赖思政辅导人员的作用,而忽视或没有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形成了管理与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对院校学习氛围的营造产生了不利的作用。

在许多院校出现了专业教师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繁忙景象,师生之间疏于交流沟通,究其原因:首先,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集中办学的众多高教园区,而这些高教园区基本都处在城市边缘,远离市区,教师都忙于赶通勤班车,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路途上,客观上缺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其次,教师工作量的显著增加,除去日常教学工作,既要进行和完成课程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实训建设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挤占了与学生联系的时间。最后,由于院校内部制度的有待完善,诸多教师宁愿花费时间忙于“走穴”而漠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师生关系的疏远是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过度强调和过度依赖思政辅导人员的重要原因,应该关注这种工作倾向的弊端。一方面,由于思政辅导人员一般缺少专业教育背景,在学生的专业教育辅导能力上明显不足,这就使他们的工作重点仅仅局限于在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基于管理学生的目的出发,组织的学生活动呈现形式化、娱乐化和社会化的特征,教育的意义得不到彰显,活动显得平淡乏味而无法引人深思。

2.教学管理方面突出表现在教风不佳和考风软化上。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不注重自身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不能和市场相衔接, 重知识轻实践,重内容轻方法,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教学方式上采取或是低水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或是机械化的多媒体教学,或是课堂上放碟片而不注重引导,结果形成教学娱乐化,导致自身职能、作用的变异和教学能力的弱化;教学水平和吸引力不够,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面的拓展;上课不愿意花精力进行课堂管理;这其中兼职教师的管理尤为值得重视。另一方面,考试有软化的倾向。考试制度不严格、管理不规范,考前划范围,考后人情分,考试难度、严肃性不够,考试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素质,而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变相成为为学生弥补考试成绩的方式,长此以往考试制度将失去了它应有的威信和作用。这些存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弊端都使“学风不正”得以滋长,必然要导致学风上的松懈和堕落。

(三)学生自身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进行学习环境营建的重要根源。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发展,降低了入学门槛,使得相当一部分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高校也付出了入学新生质量下降的沉重代价,间接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据统计,谋求理想职业,获取文凭,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报答父母、家人,混日子等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超过了“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的选择。多元化倾向背后强烈的功利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内容上的“注重实用”,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上会采取一些浮躁的、急功近利的行径。

学生本身素质偏低, 专业思想淡薄,理想破灭产生了厌学情绪。 高职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素质不过硬,在进入大学后又面临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使得他们考虑问题过多,心理负荷过重。再加上心理素质不牢固,在学习遇到挫折时或不知所措,情绪波动,或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学习驱动力迅速弱化,失去了学好专业的信心和恒心,或不能理性对待失败,自暴自弃,彻底放弃对学习的努力。专业认识是否正确和符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在专业的选择上有些学生是比较盲目和无奈的,或是遵从“父母之命、老师之言”,或因考分之故选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对所选专业期望值甚高,进校后又常常受到高年级同学的负面影响,造成学生专业思想淡泊和不稳定而产生厌学心理和逃学现象。

二、高职院校营造学习环境的途径

高职教育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之后,又迎来了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新阶段,并且成为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高职院校学习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是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的一个重要显性指标。

(一)强化价值观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为学习环境的营造夯实基础

利用“两课”主渠道来进行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教育,并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实,积极探索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目标定位。在一切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牢固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的利益需求、人生发展、文化提高、伦理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尺度、理想追求等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将价值观教育建立在对大学生现有价值观状况充分而扎实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其次,以生活为导向拓展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一种导向,而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价值观教育要想具有实效性,就必须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与社会生活接轨。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寻找具有价值教育的内容。再次,与时俱进来更新和创新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学校要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座谈讨论会、个别思想交流、主题教育、典型事例或反面个案剖析等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要途径,启发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最后,建立和完善价值观教育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起到激励、导向和调控作用,社会转型期,评价价值观教育效果首先需要解决问题的是确立评价标准。学校应该在坚持先进性标准的同时强调广泛性,应将精英标准与公民标准相结合,保障向社会输出全面合格的人才。

强化专业思想教育,革新专业思想教育的方式。前期重视新生始业教育,对以往始业教育以军训和制度学习为主的教育内容和以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缩短军训时间,缩减制度学习比例,以专业发展概况、行业人才需求趋势和产业发展前沿等为主加大专业思想教育内容,通过讲座、报告会、交流会和实地参观等形式丰富专业思想教育方式;后期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邀请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等做专题报告,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专业自豪感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紧迫感。

(二)加快院校制度建设和完善,为学习环境的营造提供保障

学习环境的营造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方方面面力量的参加,不可能是各干各的,否则就无法形成合力,而一个健全和完善的机制, 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保障。

1.基础制度建设和完善。包括学校内部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等,这其实涉及到学校工作定位的问题。虽然学校工作重心要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口号喊了好多年,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呢?如果没有形成真正的向教学一线岗位倾斜的制度,怎么可能笼络教职员工的心,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又怎么能得到顺利实施和推进呢?学习环境的营造又从何谈起呢?在此仅以引起重视和思考。

2.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首先,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环境营造中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对学生加强关于学习环境营造的教育,重视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他们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是高职学习环境营造的内部动因。在建设中抓好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身心的锻炼和修养,自觉地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在参与过程中认识自我、挖掘自我,完善自我。其次,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和相关制度管理。学习环境的营造关系到学校的整体风气,而整体风气的根本性好转,关键在于学校纪律严明,要加强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再次,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思政辅导员制度,通过招聘、培训和量化考核制度,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改革班主任制度为导师制,授予相应的权力,承担相应的义务,调动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的热情,以便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深化对专业的认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让学生先进分子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来调动整体的积极性。最后,健全学习激励机制。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的参照标准,与奖学金、评优、就业推荐等挂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衡量和考核。

3.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教学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学习环境营造的一项主要内容。首先需要从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入手,要制定完善的教学规范,使制定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以及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要加强教学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对教学情况进行监测,不仅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尤其是对兼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监控,从而保证课堂教育质量;实行学分制,要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学籍管理,实行必要的淘汰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不努力学习者感到危机感和压力;要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规范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改革考试模式,重视课程的过程性评估,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教考分离制度;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推行学生评教制度,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借以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目标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各职能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己任,使受教育者在服务中受到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播,为学习环境的营造构建载体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播,为营造学习环境创造良好氛围。校园文化作为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藏于各种显性教育的背后,隐蔽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学校的校园风貌、建筑特色、绿化美化、活动场所及设施、信息传媒等硬件方面,到师生员工的观念、精神境界、校风和校训、教风和学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文体活动等“软件”方面都校园文化的范畴,其覆盖面广,渗透性强,深刻影响着学生成长各个方面。由此可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软”环境的优化。首先,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学术名家开展学术讲座,既能活跃校园学术气氛,又能让学生拓宽视野,激发专业热情。其次,将专业特色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相结合,定期举办专业知识与技能和通用技能比赛,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能够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进取、创新。再次,在课余生活中,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可根据学科专业和年级特点组织各种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技能竞赛、外语角等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丰富和充实自己,通过高尚的文化教育活动,提高文化素质,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面素质。接着,依托网络平台开拓学习环境营造的新局面和新渠道。借助网站和交流论坛,学生或是可以对专业学习、教学管理等问题发表意见,或者增进师生和同学间的沟通,拉近人际关系,或是进行网络学习,开辟课余学习的新途径。最后,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和水平,必须塑造有自己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因此,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高职院校应该建设一种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树立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以为企业服务的质量作为基本的价值标准,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在制度与行为上实施企业化的管理办法,建立开放式的校园文化,不断吸纳先进企业的精华,引入ISO9000 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学校内部管理。

参考文献

[1]丁思勇、杜鹤莉,《高职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学风建设对策》,科技咨询,2008年第8期

[2]戴春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鹤对策》,科技信息,2006年

[3]贺生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4月

[4]盖晓芬,《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之管见》,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5]赵芳,《关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6月

[6]陈小波,《关于加强高职学院学风建设的思考》,大众科技,2008年第6期

[7]何祖佳,《简议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18期

[8]任海华、范琳琳,《略论高职院校营造良好学风氛围的途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9]林纬,《论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7月

[10]魏涛、韦秀英,《新时期高效学风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科技信息,2008年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