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上的“七仙女”

2009-03-15 09:41张国华高嵩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女战士

张国华 高嵩

活着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七仙女”从容踏上长征路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近3000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了大别山区的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开始了长征。在这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里,有7名女战士显得格外惹眼,她们就是被称为“七仙女”的红军医院女看护: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曾纪兰、张桂香、曹宗楷。

当时,红二十五军在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的率领下,为了迅速实施战略转移,部队一出发就是急行军。11月17日,在击退敌“追剿队”第五支队后,部队已接近平汉铁路。这时,军政治部考虑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军情紧急,怕7名女同志在急行军中掉队出危险,就派医院政委苏涣清来动员她们留在根据地,并给她们每人发了8块大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决定,她们手里攥着沉甸甸的大洋,心情十分沉重,有人急得都哭了。她们不愿离开部队啊!

年龄稍大的曾纪兰说:“不行,我们不能留下,要随部队走。”

这时,向来胆大泼辣的周东屏把大洋往地上一甩,跟下达这一命令的军参谋长戴季英吵开了:“回去,回到哪里去?我是逃出来参加革命的,难道还要我重新去当童养媳吗?你没有排斥女同志革命的权力!”

见周东屏带头,其他几个人的胆子也大了,一个个都把大洋往地上一甩,上前和戴季英讲理。

她们不管戴季英讲多少理由,就是原地一坐,谁也不动。

就在这时,副军长徐海东骑着马过来了。他见这边吵吵闹闹的,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就问戴季英:“这些女孩子是怎么回事?”

“要跟队伍走。”

“就她们几个?”

“对,就她们7人!”

“不多,不多。这些女孩子,都经历过最艰苦的考验,她们既然有决心,就给她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吧,又有何不可呢?”

听徐海东这么一说,女兵们就像见到救星一样,七嘴八舌地向他表示:“当红军,走革命的路,就是死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决不向后转!决不当逃兵!”

看到她们如此坚决,徐海东高兴地说:“呵,革命性蛮坚决的嘛!”然后,他沉思片刻,果断地把马鞭向前一指:“快追赶队伍去吧!”顿时,姑娘们个个破涕为笑。

部队出发以后,为了甩开敌人,跳出敌人的追堵合击圈,每天都要急行军40多公里,有时50多公里。为了隐蔽,部队常常夜间行动,7名女战士就把绑腿解下来,结成一条长长的带子,互相牵引着摸索前进。为了防止掉队,每天行军,她们都提前出发,最后到达宿营地,一天下来,全身就像散了架一样。尽管这样,她们还是坚持给伤病员送药,争着去做护理工作。

鉴于敌情日益严重,军首长见7名女同志身体很弱,时而掉队,就又一次动员她们离队,各自找可靠的人家当干女儿,待形势好转后,再接她们回部队。但有了上次没离队的经验,她们不怕了。在部队领导找她们谈话时,她们一致坚决表示:“部队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我们活着是红军的人,死了是红军的鬼,叫我们离开部队,坚决不走。”她们的决心再次感动了领导,于是她们得以继续随部队前进。

1934年12月10日上午,鄂豫皖省委的同志在庾家河开会,突然枪声大作。警卫人员进来报告:敌人占领了东北坳口。由于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近一个月来长途行军,转战千余里,已疲惫不堪。设在庾家河东面的排哨,大部分人都睡着了,直到敌人打到眼前才发现。于是,全军从炊事员到军长全都投入战斗,从中午打到黄昏,经过殊死奋战,反复冲杀20多次,终于转败为胜,化险为夷。这次战斗虽然击毙敌人300多名,但红二十五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190余人。营以上干部大部分负了伤,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也都负了重伤。

一颗子弹从徐海东的左眼底下打进去,又从颈后穿出。他这次负伤比以往哪次都重,失血很多……

徐海东整整昏迷了四天四夜,直到第五天才醒了过来。在这几天里,护士周东屏一直守护在他身旁。

徐海东醒来后便问道:“现在几点钟了?部队怎么样了?”

周东屏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答非所问地说:“首长可醒过来了,四天四夜不省人事,一句话也没说,把人都快急死了!”

徐海东开玩笑地说:“我可没着急,倒是睡了一场好觉。”

周东屏怕徐海东刚醒过来太劳累,打着手势,不让他多说话。她知道徐海东已四天四夜滴水未沾,粒米未进,就去找来一碗面条,细心地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吃,生怕触痛他的伤口。徐海东吃了面条,精神好了许多,就向周东屏问这问那。

当徐海东听说程军长伤势很重,便对周东屏说:“你不要管我,去好好照看程军长。”

经过近一个月的转战,部队消耗很大。特别是独树镇、庾家河两次殊死恶战后,7名女战士看到一些伤病员因没有药品医治而结束生命,内心极为痛苦。强烈的责任心和战友情,促使她们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同医院的战友们一起收集缴获的药品,想办法买药品,乘空隙找偏方,采草药。在庾家河战斗中,许多指战员身负重伤,7名女战士日夜守护在伤员们身边,精心照料。她们细心观察伤病员的病情,耐心帮助伤员解除伤痛,热心料理伤病员的膳食等。重伤员吞咽困难,她们就亲自煮面条,一口一口地喂。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周东屏用盐水和自制的高锰酸钾天天给他们消毒;有时边行军,边用采来的药用树枝、树根熬成水,给伤员清洗伤口。她们通过这些办法,补充了药品的不足,挽救了不少战友的生命。

编新歌,演新戏,长征路上“七仙女”医护宣传一肩挑

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南后,蒋介石调兵遣将,从1935年1月起,连续两次派重兵对鄂豫陕地区进行疯狂“围剿”,企图把红二十五军消灭在这里。红二十五军奋力反击,在反“围剿”斗争中,连战皆捷,以战斗的胜利,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创造了条件。部队一面作战,一面派遣部分干部和战斗连队到地方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和基层政权。

医院随部队行动,7名女战士的任务相当繁重,她们既要抢救和看护伤病员,又要当宣传员。她们在庆祝解放大会上演出节目,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动员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号召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等。军政治部根据这些内容编排节目,有时她们还自己编些新词配上老调,连夜进行排练,然后登台演出。唱歌、跳舞、演新戏,她们并不擅长,都是现学现演,但每次演出,总是人山人海,老百姓特别喜欢看。群众渴望听到共产党和红军的声音,群众的情绪鼓舞着每一个红军战士,也激励着她们自己。

她们的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快便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豪绅的造谣欺骗。在红军没有到达之前,地主们时常散布谣言,说共产党“共产共妻”,要杀所有的人,掠夺一切财产,并且强迫所有的人跟着他们逃跑。因此,红军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人非常稀少,但经过三四天的宣传之后,大批的群众就回来了。

1935年8月15日,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静宁县回民聚居的兴隆镇。为尊重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部队在进入兴隆镇之前,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红二十五军的民族政策得到回族同胞的拥护,回族群众像迎接亲人一样欢迎红军的到来。尤其是这几位女战士,更受到了回、汉族妇女的特殊优待。她们怀着无比羡慕和敬仰的心情,热情地将女战士们拉到家里去,请她们吃饭,像对待亲姐妹一样。

女战士们还在医院院长钱信忠的带领下,深入到群众家里,热心为病人治病。她们的实际行动,使当地回族人民深受感动,连声夸赞“红军好”。三天后,部队离开兴隆镇时,男女老幼站满街道两旁,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端着点心油果,为红军送行。

二女默默长眠长征路,“五仙女”远征到陕北

在战斗频繁、工作紧张、宣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曾纪兰、曹宗楷倒下了。她们默默地长眠在漫漫征途上,像大别山一样朴实无华,山风吹拂着她们,绿水环绕着她们,草木和四季陪伴着她们。曾纪兰、曹宗楷的倒下,没有吓倒其他5人,她们继续走在长征路上。道路坎坷,征途漫漫。红二十五军转战到达陕甘边境的黄土高原时,发生了严重的粮荒。没有粮食,战士们经常挨饿,只得向当地群众购买一些土豆和作马料用的黑豆来充饥。当地缺水,土豆就连皮带泥蒸熟吃。部队翻山越岭走了几天,许多战士饿得甚至昏倒在路上。5名女战士,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艰难困苦,于1935年9月15日,随着大部队来到陕北延川县永坪镇,同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选自《古今故事报》总第987

猜你喜欢
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女战士
父子接力为女战士守墓80 年
父子接力为女战士守墓80年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践行“四个意识”研究
谁领着红二十五军脱离险境?
红二十五军长征战略转移的提出及其抉择
大将徐海东“吹牛皮”引出的故事
老菊花更换——记新四军女战士、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乔宏
浅谈徐海东的军事指挥艺术
忆父亲徐海东在淮南
纪念徐海东大将诞辰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