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杨慎后期词风

2009-03-15 10:16王晓翌
飞天 2009年16期
关键词:杨慎云南

中国的词发展在南宋达到了巅峰,而后的五百年间,一直处于马鞍形的下坡方向,无论创作数量、质量均有所下降。在明代,词经历着一次痛苦的沉沦,杨慎便生活在其中,作为明词由低谷转向上扬的关键人物,杨慎的创作实是有承前启后之功。而长期以来,对杨慎的研究多集中于学术,却忽视了他在词上的贡献。

杨慎前期词沿袭了花间词的词风,多为闲暇之作,且数量不多,格调不高;后期自贬戍云南开始到他逝世为止,三十多年间,不问政治,远离宦海沉浮,心性收敛,这一时期,他著有《词品》《杨慎词曲集》《升庵长短句》《升庵长短句外集》等书。因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中,目击时艰,所作词慷慨多姿、词采绚烂,表现出大家风范,形成了以下几类风格。

一、描写滇中风光的写景词

杨慎离开京师,远赴云南,行吟于崇山峻岭之间,荒村野店,逐渐从官场的失意、宦海的沉浮中解脱出来,不再执著于政治,而是以待罪之身,流连在山水之间。“去棹穿汀叶,归帆拂渚花”正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他与当地的各族名士交往甚密,形成了一个文化群体,时人有杨门六学士之称。滇南地区的山水林泽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怨谤不学离骚侣,正葩仍为风雅仙”。离开了是非官场,杨慎的词风和情绪日渐好转,清朗明快。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例如:

秋水澄清胜酒醅。野烟笼村似楼台,弹

声林鸟山和尚,写字寒虫水秀才。乘兴去,

兴阑回。夕阳影里记徘徊。正思修契明年

约,无奈鸣蹄得得催。

(《鹧鸪天·西庄》)

杨慎在云南大约作了三四十首此类题材的词。风格明朗,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昂扬的生命力。同时语句不失华美,“天碧远粘千里草,霞红低缀一丛花”(《浣溪沙·云露山尖水见沙》)语句干练,颇为壮观。在上述所引用的几首词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浓饰重彩的一面,在他笔下的花朵,大多娇艳欲滴,仿佛美人一般令人陶醉其中。在杨慎后期的创作中,有不少富于边地特色的作品,如“枝头要见青青子,且放银灯伴海棠”大有苏轼的遗风。在描写云南的风光中,尤其以《渔家傲·滇南月节》十二首为最佳,它分别吟咏云南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风貌,别具一格,风格淳朴。

二、苍凉悲壮的怀古词

这一部分词作在杨慎三百多首词的总数量中,约占到十分之一,而且多见于他自己的话本小说和弹词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便是他为《廿一史弹词》中说秦汉一章的开篇词,广为传诵,却少有人知道它是杨慎所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

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

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词起笔高远,首句不着痕迹,以东去之水起兴,蕴含无限的感慨,高旷空远,将千古兴亡全然寄予到了水中,大浪淘沙,历史长河将“英雄”一并消去。“是非成败转头空”,将一个谁也没有办法逆转的事实摆了出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结局总是一样的,仿佛这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词人以一位智者的身份站在远处,静观世事变幻,好像看透了这沧桑世故,无限的伤感,不可逆转的痛苦,将历代的兴衰成败,写得淋漓尽致,却又不失雄浑大气、苍凉悲壮。

下阕又从大手笔中细细转回,聚焦到一个点上,“白发渔樵江渚上”,借渔翁之口道出一番世故来:经历了人世的变迁,到此时,已经将所有的东西看得平淡无奇,静如止水才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惯看秋月春风”,全是一副恬然自得而又意蕴无穷的风景,不再有什么争斗。此词的高处就在于,未写一个具体的事件,但是却又把一切包含在其中,将几千年的人与事都纳于不足百字之中。接下来,笔锋一顿,“一壶浊酒喜相逢”,浊酒也可以让人欢喜、高兴。佛家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这是风浪之后的平静,经一番心酸、伤悲的都注入了这一杯酒中。一杯酒饮下,这“古今多少事”,也就在这笑谈和酒意中淡化了。但是词中蕴藏的伤感和惆怅,却怎么也没有办法化解。

杨慎在《廿一史弹词》一书中共附词二十首,这构成了他怀古词的主体部分。《明史·卷八十》总评为:“杨慎博物洽闻,于文学为优。”作为才子词人,杨慎在此中的蕴藉与内涵都是基于他渊博的学识与卓越的见识之上。

《前调·豪杰千年往事》的下篇说:“妙算龙韬虎略,英雄金戈铁马。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再联系杨慎的生活经历,从少傅之子到京城高官,最后却被贬戍云南,而且一生不赦,身世陡生变迁,富贵之家的抱负与仕途之路被隔绝,本来可以报效国家,现在只能垂老滇南,这其中的辛酸与痛苦,“几个人知道”(《点绛唇·廿一史弹词第六段说十六国开场词》)。借古人之事,抒发己之情怀,即便是这样沉重的问题,仍然写得含蓄,自然流丽,与前期的言情词比较,深沉了许多。

三、思乡怀人的感怀词

杨慎从富贵到戍守,政治的失意,官场的沉浮,使得他以一种镇静的心态来应对各样的风云变幻,但却在词中时常流露出那种难以掩藏起来的哀伤与悲戚。

这一类词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与妻子黄娥在江陵相别时,杨慎所作的《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其词如下: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

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

羡多情沙上鸟,双宿双飞河洲。今宵明月为

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词一开始,即点明送别的地方是“渡口”,这个特定的意向常在古人的文字里面出现,给人徒增许多伤心,连行人也要莫上江楼。只因登高可以看见孤舟远去,岂不叫人更加伤悲。这一次,词人不希望妻子这样。关心虽有,但是忧愁往哪里排解呢?“却羡多情沙上鸟,双宿双飞河洲。”此时,人还不如鸟,可以“双宿双飞”。这一句既写出了他们的夫妻情深,更重要的是写出来一份无奈。

“相思千里外,回首一沾巾。”(《临江仙·寄刘建之》)对家人,对家乡的思念,常常使得他与酒相伴,“醉乡深处,不饮休来。”(《沁园春·乙丑新正》其二)这一类词作,苍凉悲壮,飘逸高古,在词中,杨慎时常对君王既有怨恨,又在期盼,盼望能有一日再回到京城,但是现在的生活却是“不堪回首”,在这一种矛盾的心理作用下,词中常是思归与怨情并存。“青衫不湿江州泪,以许狂歌托圣期。”(《前调·易门小饮》)结果却是“白头未定西归计,愁听箜篌蜀国弦”(《鹧鸪天》)在无奈之中,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为明词有低谷转向上扬的关键人物,杨慎身上自然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人在天涯,忘却天涯”,(《一剪梅》)这似乎成了他最好的归宿。

明代,本来就不是以词著称的年代,杨慎处在一个变革的环境中,虽然屡遭垢骂,以至于在后世,他的名声并不显著。尤其在文学史上,也仅知以诗出名,词很少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杨慎对清代词中兴的贡献不应该磨灭,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太多价值会得到更多人的承认。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陆嘉淑.全明词[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雷磊.杨慎及其诗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丰家骅.杨慎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林惠美.杨慎及其词研究[M].台北:高雄师范大学,2001.

[6]简绍芳.赠光禄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杨慎年谱[J].新都县志.

[7]高小慧.杨慎研究综述[J].天中学刊,2006.

(作者简介:王晓翌,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杨慎云南
云南驿组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悲喜人生(下)
情深何处不相逢
一方素帕寄相思
蒋正永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
杨慎的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