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反思能力的培养

2009-03-16 07:21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数学

王 骏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学习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反思意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反思意识淡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可见,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激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反思和探索能力。通过对学生反思形成原因的分析,主要有观念障碍、教学方法障碍、学生知识障碍等因素。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提高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乐于反思

由于学生自主反思具有自主性、层次性、批判性、探索性、迁移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创设情境法。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思考数学知识与实际的关联,培养学生乐于反思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设计了移动电话通话收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反思来选择合理的网络。又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后,我设计了沿着三角形操场走一圈回到出发点,共转多少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思考,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后,我继续让学生反思如果是四边形、五边形,甚至n边形的操场走一圈是多少度。学生通过概括、反思形成了知识的迁移,轻松地掌握了n边形外角和的求法。成功激励法。教师要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如在在讲授概率问题时,通过让学生抛掷硬币正面朝上的游戏,让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小组试验经过实践、反思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情感。自主反思法。教师可以把思维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因疑引疑、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在在学习乘方时,通过介绍在象棋上放麦粒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做适当的引导,从而产生对乘方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互助合作,让学生善于反思

适宜的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上台展示剪拼的成果,并让学生说明剪法、拼法及其原理。学生个个争先上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在座位上不时地评价别人。这种相互质疑,相互激发,相互反思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准确及时的掌握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又如,在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手工拼图制作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心对称的理解,增进团结协作精神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三、加强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反思

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因素,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反思金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要对数学概念进行反思。由于初中数学感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化对初中函数定义的理解,并在头脑中形成较完整的概念。二要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由于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解题方法过程单一、方法陈旧、逻辑不清、主次不分。因此引导学生做好对解题过程、解题方法与技能的、题目立意登记方面的反思。三要学生对学习阶段进行反思。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编制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反思自己对这一单元中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程度,自己对这些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在阶段学习结束时,进行试卷编写,让学生在编写试卷的活动中对所学生知识进行认真的思考,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对正方形性质的学习,我引导学生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的菱形特殊的矩形等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结合教学内容出一份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经过反思,很快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并认真回忆所学内容,都出了一份质量较高的数学试卷,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学生自主反思能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内化”、“顺应”新知识,建构认知新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反思学习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数学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