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下的影视题材翻译

2009-03-18 08:35苏文军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化差异

苏文军

[摘要]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译者应当尽可能完整地表达原作的主题和精髓。因此,他们既要满足各种限制,又要保持与影片画面的默契,充分表现故事情节、情景和文化内涵。还应该考虑话语环境以及情节和主题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因素。影视题材翻译,不仅取决于译者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惟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才能跨越语言鸿沟。

[关键词]文化差异,影视翻译,文化语境;动态对等

一、引言

影视剧首先是一门“有形有声,形声结合”的艺术。其中的画面(场景、人物的表情、动作等)与声音(人物说话声、音乐等)起着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影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和其他翻译形式并列,比如小说翻译、诗歌翻译和散文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有与文学翻译的相通之处。遵循着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但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受制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我们如何能译出使原影片人物灵魂复活的片名和对白,再现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让越来越多的受众喜爱来自异域的译制片。本文就文化语境的把握,和对影视题材的翻译来做分析说明。

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对于文化这个极其宽泛的概念,很多学者试图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现代文化学之父,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定义文化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罗伯特·拉多和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儿也都指出文化行为的模式化特性。英国学者泰勒做出了另外一种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虽然定义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无疑文化具有极大的涵概性,包容了几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翻译界新掘起的“文化学派”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工作来说文化传达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基于文化与语言的若干特点,翻译工作所能完成的只是尽可能多的文化传递,“文化传真”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或是说,终极的目标。

一部电影及其片名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传统、习俗、传说等形成的文化体系中,加之所属文化圈的隔膜和对他者文化的抵抗,其内涵往往不为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而成为语际转换过程中的“超语言因素”,并且直接造成双方理解与交流的障碍。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十分显见。影片翻译所面临的困难亦在此。有些语言符号不仅有其直接的指称。更有其丰富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内涵。如影片Hobsons ChoiceW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为Hobson的鞋店老板不愿意把大女儿嫁给店里的伙计。结果遭到三个女儿的同盟反对,最后只有屈从于她们。影片中男主角名叫Hobson,将影片直接译成《霍布逊的选择》,表面上看没有问题。殊不知H0bson也是一个英语成语,它源自1712年第509期英国《观察家》杂志:Hobson是16世纪英国剑桥地区向顾客出租马匹的驿站老板,他有个怪脾气,因为非常喜欢自己的马匹,所以总是坚持按照固定的顺序将马轮流出租。顾客到马厩去牵马时,没有商量的余地,即使不喜欢当下的马匹也只能牵了就走。后来,人们就引用Hobson表示“没有选择或商量的余地”。很显然,《霍布逊的选择》没有译出这层语用意义,也没有做到与原片主题的功能对等。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译为《别无选择》就更能体现影片的真正含义。

三、文化语境的把握

在英汉翻译的实践中,通过对两种文化差异的对比,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是十分重要的。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背景所导致的。归根到底,翻译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两种语言差异而造成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几乎很自然地体现在语言上的不相同。”可见,在翻译这个千里之行的旅程中,始于足下的应当是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这是翻译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一个难题。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惟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才能跨越语言鸿沟,从而使翻译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在人类大脑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母语的影响,因此好的译制片能帮助观众准确的理解原片,满足观众情感需要,令其对影片情节过目不忘。相反观看原版作品时由于对外语或源语文化掌握水平的欠缺,往往使观众对看过的影片只能有一个大概了解,囫囵吞枣,不能做到准确生动,甚至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语很难理解或出现理解偏差。英国电影“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里的一段台词:Peter:Oh,this?Well,I like privacy when I retire,Yes,Im very delicate in that respect,Prying eyesannoy me,Behold the walls of Jerichho!Err,maybenot as thick as the ones that Joshua blew down withhis trumpet,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观众很难看懂其中的thewalls 0f Jerichho Joshua到底指什么。其实the walls0f lerichho指的是“耶利哥城墙”,而Joshua指“约书亚”,这两个词语都出自《圣经》。大多数中国观众对于西方宗教文化无法了解的如此透彻,为了帮助中国观众理解这些词语及其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尽可能清晰地把原文涉及的文化因素传达给观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加解释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彼得:这个吗?我休息的时候不想被别人干扰,在那方面我很敏感,不想被别人偷看。你看这像《圣经》中的耶利哥城墙,虽比不上以色列人的军长约书亚用号角吹倒的墙厚,却比它安全多了。”经过这样的翻译润色,观众就能基本了解这些典故的出处与含义,并能看懂影片内容了。

在第58届艾美奖竟逐中落败的美国热播电视系列剧《绝望主妇》,在引进我国播放时被译为《疯狂主妇》,有人认为改得好,其实是败笔,因为违背了原意。其原名The Desperate Housewives强调当今美国主妇们在性别歧视和“大男子主义”肆虐下的绝望心态,连第一夫人劳拉

也自称是“绝望主妇”,照原意译“绝望”比较深刻,而擅自译成“疯狂”略显肤浅,因为“疯狂”只是“绝望”衍生的一种行为。

同样,第71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AmericanBeauty》,迄今仍被误译为《美国丽人》或《美国佳丽》等,须知该片主人公是位中年男子。该英文的原意是红玫瑰,喻指主人公的性幻想。

四、文化翻译视角下的动态对等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奈达(E.Nida)从交际学方面探索翻译中的对等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给“动态对等”所下的定义是:“最切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并进一步解释说在上述定义中有三个关键术语:(1)对等——对于原语信息而言;(2)自然——对于目的语而言;(3)最切近——尚属两者的结合,以达到最高度近似。“动态对等”的理论基础是“效果对等”的原则,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映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的反映基本一致。而社交语用的对等翻译则是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它的目的是让读者领会原作所要传递的信息。因此。译文并不一定拘泥于原文,而是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变洋为土,东西互通。

随着大量的外国影视作品和光碟的涌入,如何翻译好影视作品,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时下,乱译、误译的现象相当普遍。许多译者不顾剧情内容和人物性格的乱译,或者不弄清楚原意而误译的情况相当严重,加上网上传播和媒体炒作,以讹传讹,要改正都很难。国产片《霸王别姬》在推向世界时被译成Farewell to MyConcubine,似乎它忠实于原文。《史纪·项羽本纪》记载西楚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自己的宠妾虞姬诀别。但是该片主题根本就没有涉及上述故事,它实质上是借传统京剧文化探讨深刻的同性恋与双性恋问题。一个肤浅的直译“FareweU to My Concubine”怎能涵盖如此复杂而微妙的人文内涵?

对于影视作品的翻译,动态对等原则也许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达到等效。但是同其他理论一样。对等原则也不是万能的。有些学者发现在一些情况下可能达不到对等效果。或者说对等只是相对的,而不对等才是绝对的。影视翻译领域需要更多其他的理论原则对其补充。以期拓展译学视野,建立我国完善的译学体系。“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于观众,耳目能懂”是广大译者追求的目标,也是对白翻译必须遵循的准则。现阶段我国影视翻译的总体质量还未达到较高水平,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需要译者不断探索、完善影视对白翻译技巧。推动影视翻译理论和影视翻译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有一首《译经》:“译可译。非常译;忘其形,得其意!得意,理解之始;忘形,表达之母。故应得意,以求其同,故可忘形,以存其异。两者同出,异名同理。得意忘形,求同存异!翻译之道。”任何翻译都必须通过理解和表达的程序,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译者的创造性思维的程序,在这一程序中,理解是第一位的。至于翻译影片的第一步自然也是理解,不仅理解影片内容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结合整部电影的内容去理解,第二步才是表达,由于影视作品中体现了中外语言和文化等差异,因此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表达。优秀的影片翻译标准是既要符合接受国受众的文化心理,又要在深层语义上与原影片实现功能上的对等。因此,译者不仅要深谙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转换方法,更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在深入了解片名字面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基础上理解影片的内容和风格,揣摩播词用语,力求准确把握原语与译语的表层意义和联想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文化差异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