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产业开发探析

2009-03-18 09:56段世昕
理论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陕西文化产业对策

段世昕

[摘要]陕西历史文化悠久,是举世公认的文化资源大省,而要向文化强省迈进,其核心问题在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建设,以提供根本性动力。

[关键词]陕西;文化产业;优势与不足;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1-0088-02

陕西是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如何将之充分利用,从而进行产业开发,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使陕西在现代文化发展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当今世界,作为软实力核心之重的文化竞争已初见端倪,这既是我们的机遇,因为我们具有他人无法比拟的文化优势;亦是我们的挑战,缘于我们在文化产业开发上尚有不足。故而,面对挑战,我们应积极回应之于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文化产业的积极稳步开发,以期构建西部乃至中国的文化强省。

一、陕西文化产业开发的优势与不足

1.陕西文化产业开发的优势与意义。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陕西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丰厚基础,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是资源优势,文化与历史积淀注定了陕西是发展文化产业并将之做大做强的风水宝地;其次是区位优势,陕西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和西部开发的桥头堡位置决定了这里必然是东中西三方文化交汇融合之地,因而可以将文化产品和服务迅捷传递,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最后是教育优势。这是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力量。除了基础优势之外,陕西文化产业还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首先是主观认识比较到位,这主要包括领导部门的倡导和思想观念的更新,特别是产业意识逐渐形成。树立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产业意识,精神需求在消费比例中的份额不断扩大,这都说明在主观上人们的文化意识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了,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其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管理机制改进方面.最后,规模效益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讲产出,产出多才能收益高,方有可能扩大规模,再上层楼。西影股份有限公司建造西部影视城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进行文化产业开发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无疑对于文化自身也具有重大意义。其之于陕西历史文化则在于使它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传统历史文化不能仅仅“是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更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充分吸收和包容古今中外人类一切文化文明成果,融合提炼,为我所用,在继承中不断整合,创造出既有传统意韵,又具现代气息的文化形态。唯其如此,方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从而发扬光大历史文化;其于文化产业而言则在于使之从继承中发展,文化产业必然要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它能否顺利发展主要取经决于能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而这又取决于是否继承了不断创新的内核文化精神。一个成功的文化产业必然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神支持与动力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带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竞争的软实力。

2.陕西文化产业开发的不足与基本对策。陕西历史文化产业虽然具有基础和发展优势,但与国际国内情况比较,尚有不足之处。首先是在文化产业运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三旧”现象。第一是观念旧,文化产业的发展意识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产业意识不强,不能解放思想积极寻找机遇进入市场,从而求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第二是模式旧,文化产业的资金使用仍有求大求全之意,无集中突破之心,布局过宽,故而规模效益上不去,更逞论做大做强了;第三是管理旧,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政企不分,无法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所以急需建立文化产业开发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战略,提升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力度;其次是在基础支撑方面出现的“三少”氛态。第一是投入少,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在政府投资与创新的两难处境中徘徊。没有健全的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没有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全民文化兴陕的氛围,再加之产业政策落实和资金投入的不够,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就可以想见了。虽然近年来非公有资本已允许参与文化产业开发,但其发展与壮大尚需时日。第二是人才少,陕西是教育资源大省,可谓人才济济,但要寻找出真正适用于文化产业开发的人才亦非易事,文化产业内核层的几个热门专业应当除外。教育面向市场发展,而文化产业却开放不够,这是导致有才难用和有位无才的错位现象出现的根源所在。第三是保障少,文化产业一向被认为是外围产业,从上到下都缺乏支持力度,特别是在依法治国的今天,缺失了法律保障就意味着缺失了社会认同,因而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法制化进程。除此而外,社会保障也应较多涉及和支持文化产业进步。

面对这“三旧三少”的困境,我们的对策首先还是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尽快使其基本生活得到改善,从而有时间和精力去涉足文化和文化产业开发。这是一个整体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其缘于它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其次是解放思想,寻求支持。解放思想以开拓创新,故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寻求支持以主动出击,从而引发全民关注,有利于形成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的共同支撑局面。如仍四平八稳,甘守寂寞,是很快要被市场淘汰的。再次乃是政企分开,责权明确,文化产业不是附属产业,不能行政干预过多,放活不足。亦不能管理混乱,谁都想插手,这既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产业的要求,也是文化产业自身利益的需求;最后就是要积极创新,办出特色。办出特色就是要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和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延安安塞腰鼓之所以能饮誉世界,原因就在于其气势独具的黄土雄风和民族特色,积极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之魂,关乎兴衰成败。其主要趋向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通,提炼升华,自成一家。

二、陕西构建西部文化强省的对策向度

第一个向度是要出新。出新并非弃旧求新,而是继承创新,使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意蕴。首先是在需求变新的基础上进行战略更新。我国人均GDP在达到一千美元之后,按国际经验,即将出现物质需求的基本满足从而使精神文化需求旺盛,这一转折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历史机遇已经来临。故而,我省需加快文化产业战略的更新换代,适应时代和人民群众要求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强省指明方向。其次是观念更新,不能守着“官本位”和“文不经商”的传统观念丧失机遇。观念是解放的先导,我们只有不断更新之,才能正确公正地看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树立公平的文化鉴定标准,克服文化地域性的局限,融入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洪流之中。真正使文化,政治和经济三位一体和以人为本,使文化可持续地做大做强。再次是文化体制必须创新,文化产业部门要走市场化之路,必然要求以国际化,多元化为导向进行战略改制,从而解放文化部门和产业的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

文化需求。但改制也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稳妥进行。保护和发挥好文化产业部门的积极性和活力,最终达到既能使改制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又能保障人民文化需求的目的.最后就是要建立健全新组织。主要包括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促使其为我省文化产业的成长壮大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让陕西文化走向世界。

第二个向度是集团化与特色化。陕西各地文化名牌产品众多,如秦腔,农民画,剪纸和泥塑等,特别是在延安市“一县一品一艺”工程中涌现出的翘楚一安塞腰鼓,以雄浑的气势和独特的姿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陕北乃至中国鼓文化的杰出代表。陕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希望和机遇就显现在这些为数诸多的名牌文化技艺和产品之中。特色是产业发展的保证,是文化强省的支柱,是人们文化部需求和关注的焦点,更是文化强省的名片。独特的文化资源一旦和完善的产业链条衔接,就能焕发出无限的魅力,增强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根据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向,文化产业集团化势在必行。先要立足本地,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再进行特色产品和服务突围式与渗透式结合发展,树立特色品牌,然后重点切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供相关产业服务,最终目的则在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集团,真正做强我省文化产业。

第三个向度是人才、科技和资金的三位一体。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依据陕西雄厚的教育资源,再加之适当的政策产业导向,为我省文化产业开发造就一批人才是完全可能的。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特殊行业,需要既会经营管理,又能进行文化创作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健全人才流动和培养机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以积极姿态占领文化人才高地,造就人才各尽所能而又各得其所的良好氛围。同时,在高科技无孔不入的现代社会,主动运用诸如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增强传播便捷性和广泛性,而且为文化产品和服务自身的质量和制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文化充实网络,网络传播文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信息产业技术条件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无论人才还是科技,没有充足的资金是无法保证其正常运作的。更不用说文化产业了。面对市场环境,文化产业本身应积极融资,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内引外联,做强文化产业。同时,政府部门应做好周边政策与法制规范工作,对文化产业进行重点投资与多元资助相结合的扶助,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促成富有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品位较高的文化产业出现。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搭建一流平台。

第四个向度是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市场无国界,竞争靠实力。陕西的历史文化资源举世公认,但文化产业做强尚需时日。因此,在进行构建文化强省战略和发展文化产业时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市场的占有和巩固上,但我们也要在国际文化新秩序中获得自己的席位。在对外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流时,应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深入的方针。先进行最为浅显活跃的物质文化交流,再进行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的行为文化交流,然后才能涉及文化系统的核心一精神文化的交流。通过在国际市场的不断磨练,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从而使我省文化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而国内市场的稳固和支撑使我们有更多的实力和时间走出去,多层次地将陕西文化渗透到全球各地,吸引更多关注。同时,也要大胆请进国内外先进文化产业和组织到陕西发展,以增强自身活力,营造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氛围。在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不断交流和碰撞之中,我省文化产业才能积极消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开拓新市场,壮大自身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成为中国文化强省,奠定未来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雄厚实力。

[责任编辑:孙巍]

猜你喜欢
陕西文化产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