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桥之谜

2009-03-19 05:39刘黎莹
岁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花猫老头儿儿媳

刘黎莹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会遇上各式各样靠脑子来思考的事情,这就需要通过周密的思考后,打理自己的生活,考虑一下哪些事做过了头儿,哪些事做得有些虎头蛇尾。哪些事要在将来的日子里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凡事都是这样反反复复靠着日积月累的经验来指导工作和生活的。老百姓把这个积累经验的过程叫做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来讲一个日常生活中关于积累经验的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就发生在我的家中。

那天,我的父亲一大早就出去打豆浆了。一般来讲,我们全家除了父亲,早上时间大都还在床上懒着不想动弹。好在父亲是个性格很宽宏大量的人,他从不指责我们做小辈的,按说这事该保姆去做。但父亲考虑保姆岁数大了,晚上休息的晚,从不吩咐保姆去做这些琐碎的事情。那天父亲买完油条,回家在餐桌上吃饭时宣布了一条刚听说的新闻:“今天在卖油条的摊子前,听人说凤凰河大桥下边淹死了一个老头儿。唉,真是个可怜的人啊。”

奶奶顾不上吃油条了,抢先发话,说:“好好的谁愿意死?鸟雀都知道贪生,一定是后辈不孝,自寻短见呗。”

爷爷也不甘示弱,像是想起了什么事情,说:“要说寻短见,我想起了以前古书上讲过的一件事。”

爷爷抹抹嘴上的油,也顾不上喝碗里的热豆浆了,就给我们几个人讲起了一个故事。他说,从前有一个瞎老头儿,死了老伴。儿子出去做生意挣钱,儿媳耐不住寂寞,找了一个相好的。儿媳和相好的开始还知道遮人耳目,时间久了,胆子越来越大,和公开差不多。两人打得火热。后来,瞎老头儿也知道了。老头儿想劝儿媳又没法开口。儿子回来。瞎老头儿就劝儿子不要再出去做生意了。

瞎老头说:“一家人守在一起,挣稠的吃稠的,挣稀的吃稀的。在一块儿过日子有多好。”

儿子说:“那怎么行呢?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现在是有媳妇的人了,将来我还要做父亲,不趁着现在年轻多挣点银子,将来花什么啊?”

老头说:“咱一个大庄子那么多的人娶媳妇的人多了,人家都没有舍家撇业的出去,也没见谁家有饿死的。”

儿子听不进去,他的心愿就是大男人要像个大男人的样子,不能让媳妇过上让别人羡慕的好日子算什么好男人啊?当他把自已的想法全盘托出说给父亲时,父亲长叹口气,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有时候,越是最亲的人,越是有些话还真不好当面讲出来。眼看儿子又要准备离家出去做生意。恰巧这时儿媳也发现公公知道了她和别人相好的事,她悄悄跑到相好的家里,很着急地问相好的:“我那瞎老公公可能把咱俩的事透给我丈夫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相好的就想出了一条妙计:让她解开上衣扣子,把一只猫捂在胸前。她弄不明白相好的是什么意思。于是,相好的就附在她的耳边如此这般说了老半天。那天,儿媳回家后,真就照着相好的教她的办法,找来一只大花猫,然后把大花猫捂在胸前,结果,大花猫被捂得透不过气来,就拼命地想往外挣。当时,儿媳妇被大花猫挠得胸前一道青一道红的,疼得她眼里淌出了泪,但一想到不这么做,她和相好的事就有可能让丈夫知道。她可不想让村子里的人知道她和别人相好的事。她更知道村规的厉害,村里的人一旦在外边有了相好的,轻者让人用乱石猛打一顿,重的就要把相好的男女用柳条筐装起来。然后再在筐里坠上块大石头,然后抛到大海里去。她还这么年轻,虽然想偷情,但不想让人给抛到大海里去。她一直忍着疼,直到大花猫把她的前胸抓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直到有的地方都在往外渗血丝了,这才把那只大花猫从怀里抱出来。

儿媳哭着跑到丈夫的跟前,说是公公要对她非礼,她不依,就被抓破了。

丈夫不信,说:“父亲眼都看不见了,能存啥坏心思?再说了,要真那样,他就不会一再劝我留在家里了。”

媳妇说:“他是怕我告状,故意这么说糊弄你的。我说的都是实话,你爱信不信吧。”

儿子就去问父亲。父亲当然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打那,儿子对父亲的问话总是爱理不理的。有时候,父亲越是和他解释,儿子越是心里烦。到了后来,无论父亲和儿子说什么,儿子也不相信父亲。再到后来,儿子干脆对父亲一句话也不想多说了。父亲说什么,儿子都闭口不答话。结果,有天晚上瞎老头儿就投河自尽了。讲完,爷爷说:“没准凤凰桥下的老头儿是不想看儿孙的脸色才自尽的。”爷爷说完就去凉台上吸烟去了。

‘母亲从厨房里洗完碗出来,说:“我倒不这么认为,没准这个老头是因为家里的儿女对他太好才投河自杀的呢。”

母亲就讲了一个从同事那里听来的故事。

母亲说,有一个老太太,在病床上躺了十多年。儿子和儿媳都很孝顺。小俩口很想让母亲能吃的好一些,穿的体面一点。因为母亲打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守寡,为了儿子不受委屈,一直没有改嫁。那年头,别说是个寡妇,还拉扯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就是家里有男人的,日子也过的都是紧紧巴巴的。好不容易,母亲屎一把尿一把的,总算把儿子拉扯大了。儿子长大后,母亲为了给儿子找媳妇,又是没白没黑地出去找活儿干。扫过大街,给人洗过衣服。也给人在大街上擦过皮鞋。那时候,积攒一分钱都非常的艰难。母亲硬是咬着牙给儿子买了一套面积不大的房子。儿子单位的效益不好,干到人到中年时,又遇上厂子垮了。打那,儿子就一直在为重新找工作四处奔波。找了很多天,也没找到一份能干得住的工作。只能靠下苦力零打碎敲在外边找点活儿干。力气虽然下得比原来在单位多,但收入一下子减了下来。家里少了开支,自然日子就过的更加的窄巴了。日子虽然过得很贫穷,但儿子和媳妇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尽量让母亲每天能吃的好一点。到了冬天,赶上下雪的时候,没钱买煤取暖,晚上老太太在床上尿湿了被褥,儿子就钻进老太太的被窝,用自己的热身子把老太太尿湿的地方暖干。儿子在外面靠下苦力挣钱养家糊口。不管有多累,儿子回家总要先给病床上的母亲按摩。也许是儿子的孝心感动了上苍,老太太竟能下床活动了。可是没过多久,老太太的肾又出了问题。儿子为给母亲治病,四处寻医,这下子使本来家境贫寒的儿子又背上了不少的债。老太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儿子已经身无分文了,但儿子对母亲说,不要怕,我还有强壮的身体。儿子决定要卖掉自己的肾,如果钱还不够,就卖掉现在住的房子,来为母亲治病。老太太真急眼了。儿子是成家的人了,要是为了给当母亲的治病,把全家人的立身之地都搭上,那还保全这条老命有什么意思啊?老太太越想心里越难受,就想了很多的办法来劝说儿子不要卖肾,不要把房子卖掉。可是无论老太太如何的苦口婆心地劝,儿子就是听不进去。老太太劝不住儿子,只好求让儿媳劝劝儿子。

儿媳对老太太说:“你儿子是咱家的顶梁柱,我当然不愿意他卖自己的肾。我也当然不愿意卖掉房子,那样只能出去租房子住了。可话又说回来,他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夫妻情似江长,母子情似海深。他在尽孝,我

阻挡他尽孝,就是更大的不孝啊。”

儿媳一席话把老太太说得张口无言。老太太急得都快要掉眼泪了,可儿子和儿媳根本不听劝说。老太太左想右想,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求医生给她打了强心针,因为老太太只要打了强心针,就能下床走动。打完针,老太太找了个机会,一个人悄悄从医院里跑出来,拦了一辆出租车向城外飞跑。出租车路过城外的一个大桥时,老太太让司机把车停下。然后,老太太从车上下来,等车开走后,就一头扎到了桥下滚滚的河水中。

讲完,母亲说:“没准凤凰桥下的老头儿是不想给儿孙添麻烦才自杀的。”

母亲说完,就去菜场买菜去了。

父亲又问我家的保姆阿姨:“你怎么不说话?”

阿姨感冒的挺厉害,刚才要抢着去洗碗,母亲说让她今天好好休息。阿姨说:“我们乡下人不太会说话。刚才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就想起了乡下的一个邻居。”

于是,阿姨就讲了邻居的故事:邻居也是一个孤老头儿,在家闷得难受,想找个老伴。还真有人给介绍了一个。没想到的是两边老人的子女都极力反对。更没想到的是两个老人也许是前世修来的缘份,好成了一个头。俩人都觉得若是依了儿女,不在一起的话,身体很快就会出毛病的。因为每当两人在一起时,就感觉特别的亲,特别的心情舒畅。他们相亲相爱的样子让年轻人看了都眼红。他们越是这样,子女们越是不让他们在一起。硬是把他们给分开了。人老了,有时是抗不过儿女的。这就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虽然为儿女辛苦了大半辈子,可一看到儿女不高兴的样子,还是狠不下心来硬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时,街坊四邻的看不下去了,有热心的人就去劝说两位老人的儿女。但是无论街坊们说什么,两边老人的儿女像是开过会统一过意见似的,就是不点头同意老人的婚事。为此,街坊们就指责双方的儿女们太不孝顺了。两位老人听到这些议论后,心里像刀割一样的难受。为了不让儿女不高兴,两位老人分开后,再也没有在一起说过话。后来,女的在家不吃不喝,没过多少日子就生病死了。那个孤老头儿天天想那个女的。结果就在一个雨夜里投河自尽了。

讲完,阿姨说:“也许凤凰桥下的老头儿是和家里人有了争执才自杀的。”

阿姨说完就回卧室休息去了。

父亲问我:“你怎么看这件事?”

我说:“还是不说吧。”

父亲说:“你是写故事的嘛,快说说看。”

我说:“有四种结局。一、有可能老人是太穷,羡慕和他同龄的人比他过的舒心。二、不小心失足掉到了桥下。三、可能是精神病患者,也许是老年痴呆症。四、和家人闹别扭,一时想不开。”

父亲听完,好久没说话。

第二天,父亲一大早就出去买豆浆。全家人也都比平时起得早,整齐地坐在餐厅里等父亲回来。家人都想知道有关那个老头的死因,看看是谁猜对了最后的结局。

父亲终于回来了。

父亲对全家人说:“昨天排队买豆浆,闲着无聊,有人说凤凰大桥下边淹死了一个老头儿。当时排队的人也像咱家一样,乱猜一气。那人买完豆浆,说,大伙也不想想,现在正是大冬天的,桥下是干涸的河床,哪来的河水呀?有时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

全家人都长长叹口气。

爷爷说:“对呀,凤凰河就是在夏天水位也不高。倒把这事给忘了。”

奶奶说:“那人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呀?没死人怎么能瞎说呢?”

父亲也叹气,说:“那人说是在搞一个心里测验。他说现在受骗的人太多。有些事稍动一下脑子就可以避免上当。为什么我们就没想起要先核实一下,看看小道消息是不是可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发挥想象呢?经验主义真是害死人呀。”

猜你喜欢
花猫老头儿儿媳
“前儿媳”也能享有继承权
点赞好儿媳
请花猫破案
花猫和花狗
路遇老头儿当学徒
放手让儿子儿媳当家
黄永玉:这个老头儿不寻常
我家的“老头儿”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