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新品种盐粳1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9-03-20 05:27王兴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0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王兴龙

摘要: 总结了盐粳11号在高产栽培研究与实践中的产量表现与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盐粳11号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盐粳11号;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069-01

盐粳11号(原名盐粳30192)是由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粳93272/镇稻88杂交,于2005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同年在淮安北部等地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盐粳11号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性状突出等优良特性。

1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9234kg/hm2,较对照镇稻88增产4.5%,2年增产幅度均极显著;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777kg/hm2,较镇稻88增产4.5%。2007~2008年在江苏淮安等苏北5市大面积示范种植,产量一般在9 000kg/hm2以上,高产田块在10.5t/hm2以上。

2特征特性

2.1株型较理想,农艺性状优良

盐粳11号株高中等,95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坚实,富有弹性,抗倒性强,后期生长势较强,既能形成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又能克服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群体整齐度好,茎蘖生长整齐,集散适中,叶色淡绿,叶片较挺且分布均匀,有利于高效群体的塑造,提高光能的吸收与利用。生长清秀,后期熟相佳,穗型中等。

2.2丰产性好,熟期适中,适应性强

盐粳11号属于中熟中粳中熟期较早的类型,在苏北作麦茬稻种植全生育期150d左右,一般在10月10日前成熟,既能充分利用当季的温光资源,又能为后茬作物及时腾茬,有利于稻麦2季高产。该品种茎秆粗壮坚实,穗、粒、重易在较高层次实现较好的统一,从而形成高产形式的穗粒结构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良好内在素质。

2.3稻米品质较优

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检测,整精米率71.7%,垩白粒率24.0%,垩白度1.8%,胶稠度84.0mm,直链淀粉含量16.7%,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米粒整齐,米饭软硬适中,饭味足,口感好,有清香味。

2.4抗逆性较强

据多年田间生产表现,该品种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8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6.3%(感病对照3年平均穴发病率69.6%)。

3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据淮安市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分析表明,盐粳11号要获得9 750kg/hm2产量,适宜穗粒结构应为315~330万穗/hm2,每穗粒数130粒左右,结数率91%,千粒重26~27g。因此,栽培策略上采取保足穗、攻大穗、灌好浆,在前期壮秧的基础上力促早发,主攻成穗率、大穗和合理群体的形成,最终夺取高产优质。

3.1适期播种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苏北地区8月24~30日抽穗扬花,10月上中旬成熟,能满足抽穗期温度25℃左右和灌浆结实期平均温度21℃左右。因此,确定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

3.2培育带蘖壮秧

适期播种、稀播足肥、适龄移栽是培育盐粳11号壮秧的关键,30d秧龄壮秧指标为叶龄6.0~6.5叶、苗高18~20cm、单株带蘖1个以上、基部第1叶分蘖发生率70%以上、根数达到20条以上。培育带蘖壮秧,关键要落实好以下技术措施:一要选用有机质含量≥3%的菜园地或永久性旱地作苗床,最好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集中连片专用苗床基地;二要应用营养全面、防病高效的“旱秧绿3号”等壮秧营养剂进行速效培肥,健根壮苗;三要根据秧龄、育秧方式确定秧田播种量。湿润育秧净秧板播量控制在300kg/hm2以下,旱育秧则控制在450~525kg/hm2以下。

3.3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

适当放宽行距,缩小株距,合理密植,有利于适期封行,改善群体内部的通透状况,减轻病害的发生,提高水温、地温,促进稻株健壮生长,形成由健壮个体构成的合理群体结构,达到增穗增粒的目的。盐粳11号分蘖性较强,株型集散适中,移栽行株距一般大田以23cm×13cm为宜,保证30~33万穴/hm2,3~4株/穴,基本苗105~120万株/hm2(包括2叶1心以上大分蘖)。

3.4科学用肥,平衡促进

盐粳11号要获得9 750kg/hm2产量,一般施氮总量为270~300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之比以6∶4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尿素150kg/hm2(或碳酸氢铵450kg/hm2)和45%复合肥375kg/hm2。分蘖肥于栽插后5~6d施尿素150kg/hm2(或碳酸氢铵450kg/hm2)。栽后10~12d看苗促黄塘,施尿素30kg/hm2左右。穗肥要以促为主,促保兼顾,在余叶3.5(粘)或3.0(砂)时施尿素150kg/hm2、氯化钾90~120kg/hm2。在余叶1.5叶时施尿素60~75kg/hm2

3.5管好水浆,协调群体发展

要做到寸水活棵,浅水促蘖,争取早发、快发。当总茎蘖数达315万个/hm2左右时开始搁田,高峰苗控制在465万株/hm2左右,分蘖末期叶片老健挺立。孕穗及扬花阶段,保持浅水层,其余时间湿润灌溉,成熟前5~7d排干田内积水。

3.6搞好病虫防治,确保丰产丰收

播种前用药剂浸种,用10%浸种灵2mL加10%吡虫啉10g浸种5~6kg,浸种2d后即可播种,不得清洗。秧田期防治好稻蓟马和灰飞虱,防治药剂以持效性农药锐劲特、吡虫啉与速效敌敌畏等进行混配交替使用。移栽前2~3d用好送嫁药。本田期要抓好各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在抽穗前后做好穗颈瘟、稻曲病等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

4参考文献

[1] 郭红,李进永,张大友,等.盐粳11号全量麦秸机械还田抛秧稻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9(8):152-154.

[2] 王方胜,范友胜.中粳稻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93-96.

[3] 刘超.淮北地区杂交中粳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6(8):5-6.

[4] 王洪林,刘红,张波,等.淮北地区优质中粳稻无公害生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194-195.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