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酸枣开发利用价值及其育苗造林技术

2009-03-20 04:37吴君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9期

吴君祥

摘要介绍了南酸枣的开发利用价值,总结了其育苗造林技术,以期为南酸枣的开发利用及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酸枣;开发利用价值;育苗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232-01

南酸枣别名酸枣,是漆树科落叶高大乔木,树高达30 m,胸径1m以上,树干通直,圆锥花序,雌雄异株,花期4~5月。果形椭圆如枣,味酸,因故得名。种核坚硬,顶端有5个大小相等的发芽孔,故称“五眼果”。喜光,根深,水平根发达,萌芽力强。在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坡地上生长最好,是优良的速生落叶阔叶用材树。具有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栽培容易、用途广泛等特征,是浙江省庆元县山地优良的荒山造林、四旁绿化树种。

1开发利用价值

南酸枣木材花纹美观,边材窄,呈黄褐色;心材厚,呈浅红色;无虫蛀、光泽性强、耐腐、无特殊气味;硬度、干缩度及冲击韧性中上等。是胶合板、微薄板、家俱、车厢、房屋建筑、室内木装饰的优质用材,也是加工精细的出口物质——首饰盒、茶托、木碗、木碟钵等工艺品的理想木料。南酸枣树皮和果均可入药,鲜果具有助消化、增强食欲、治疗食滞腹痛、便秘等功效;果皮有止血止痛的作用;果核有清热解毒、驱蝇、杀虫收敛等功效。南酸枣果实微酸,营养丰富,品味独特,含糖量高,并含有酸、蛋白质、脂肪、铁、磷及维生素等,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新型水果资源,可以加工成枣片、果冻、果酱、果酒、果汁饮料。以前对南酸枣的利用主要是酿造果酒或生食,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开发出了汁饮料、糕食品和枣仁保健液等产品。此外,南酸枣果核可制活性炭,树皮和枝桠含鞣质,可提制栲胶。茎皮纤维性好,是造纸的好原料。

2育苗造林技术

2.1造林地选择与清整

南酸枣属偏阳性深根树种,适应性较强,酸性、中性土、钙质土均能生长。但喜生于温暖肥沃、湿润的地方,日照过长的阳坡或瘠薄山地,则分枝低,生长不良,难以长成大径材。故造林地宜选半阳坡,且土层比较深厚肥沃的黄壤、黄棕壤山地。坡度25°以上的山地造林采用带状整地;坡度小、地势比较平缓的提倡块状整地。在12月底前完成挖穴工作,大穴60cm×60cm×40cm。有条件的地方,每穴施50g复合肥或碎饼肥,并回填1层表土,防止栽植苗烧根。

2.2种子采集

选择二十至三十年生的健壮母树采种,在庆元县9~10月果熟,当果皮转现黄色,果实自行掉落地面时及时拾取并将果实堆放沤烂,搓洗去果肉,晾干混沙贮藏。每50kg果实出种子15kg左右,千粒重2.5kg左右,发芽率60%~90%。

2.3播种育苗

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为圃地,播前浅耕细耙,作床宽1.1~1.3m,步道宽30~35cm,畦面略带细土或焦泥灰3~4cm厚,随后用50%乙草胺750mL/hm2,对水750kg,均匀喷施床面,减轻杂草危害。2月至翌年3月播种,播前用50℃温水浸种1~2d。播种量为600kg/hm2,行距30cm,株距15 cm左右,播种时种孔朝上,覆土厚3cm。播后覆盖狼衣草,防止床面表土板结,保持表土湿度,有利幼苗出土。当幼苗展现第1对真叶时,选阴天结合间苗进行补株移栽。7月上旬后苗木进入生长旺盛期,应每隔15d开沟深施化肥1次,可结合雨后松土进行。8月中旬停止施氮肥,以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10月中下旬苗木停止高生长。一年生苗高1m以上,地径1.0~1.5cm,产苗1.05~1.20万株/hm2

2.4栽植

根据立地条件、培育及经营目的来确定造林密度,以植苗造林为主。作为短轮伐期菇木林可采用1m×2m或1.5m×2.0m,如培育大径材可用2m×2m或2m×3m。可与枫香、檫木、光皮桦、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行间或块状混交,混交比例为3∶3或3∶5,即3行南酸枣与3行枫香(或4~5行)混栽。造林宜在3月上旬进行,做到随起苗随造林为好。用截干造林可相应提高成活率,并有利于培养成直立主干。雨水至春分造林,苗木随起随栽,不宜假植。徒长纤细的苗木,更应截干后再定植,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2.5幼林抚育管理

造林后2年幼树即能郁蔽成林,幼林郁蔽前,每年中耕除草1~2次。第1次在5~6月树木年生长高峰到来之前进行,并结合中耕除草施化肥1次;第2次在7~8月进行,有条件的结合施1次追肥。连续抚育3年,郁蔽成林。对于截干造林的树苗,除保留顶端生长优势明显的主枝外,还应及时做好除萌工作。郁蔽后林分出现分化时,应酌情疏伐。培养大径级用材的保留600~900株/hm2,中径级用材的可适当密些。南酸枣萌蘖力较强,伐后可进行萌芽更新。

3参考文献

[1] 周家骏,高林.优良阔叶林造林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出版社,1985.

[2] 朴朝志.南酸枣果实营养分析及其加工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1992(1):32-36.

[3] 梅仕能,陈衷欣,田华林,等.贵州黔东南退耕地南酸枣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3):57-58.

[4] 付金贤,何贵平,华朝辉,等.南酸枣截干造林对其生长的效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6-7.

[5] 潘文金.优良乡土树种南酸枣造林技术[J].安徽林业,200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