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师群的郁闷

2009-03-24 05:30许荻晔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反革命立案侦查老杨

许荻晔

莫名其妙地被学生举报“在课上发布反动言论”,之后事件又引起出乎预料的关注并向莫名其妙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让这位希望平静教书的大学教授心神不定。

杨师群很郁闷。之前是因为他被举报的事,因为“在课上发布反动言论”,这位华东政法大学的教授,据说已经被上海市公安局立案侦查。这事情不但突如其来并且匪夷所思,老杨将自己的郁闷展示在博客上,影响不小。

官方结果暂告阙如,小道消息却是甚嚣尘上。有人兴冲冲告诉他最新进展,据说对他的立案实乃子虚乌有,本以为老杨会为自己的处境松一口气,结果他却急吼吼硬梆梆回了一句:“怎么现在弄得所有事情都像我自己编出来的?”他愈发郁闷。

被学生举报

杨师群那天回家时,妻子顺便问了一句:“领导找你什么事?”

前一天人文学院领导打电话找杨师群,听说他不在家,只轻描淡写关照一句:让他回来回个电话。

因为杨师群不用手机,办公室也没有电话,再急的事情也只好配合他的步调。他那天是晚上7点多才到的家,而那个迟到的回电的结果是:明天来学校一趟,有事找你。

“明天”指的是2008年11月21日,老杨的回答相当简洁:“立案侦查。”何止是她,杨师群自己刚听到这四个字时,也—下就懵了。领导向他说明情况:现在有学生把你告到公安局和教委去了说你上课宣传反动思想,市里公安局已经立案侦查了。

“但问题是,我根本没说过那样的话。我批评是有的,但是能立案的两点,肯定是故意捏造。”他当时向学院领导这样申辩;回到家里,也向妻子这样抱怨;此后也向来调查的学校领导和保卫处一再这样解释;并且不断地向纷至沓来的媒体重复这样的表态。杨师群实在想不通,怎么有学生会去举报他。他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是在个把月前,两个上他的古代汉语课的女学生曾经在课后找他,质疑他不该在课上批评中国文化与中国政府。在他印象里,最有可能的检举人,大概就是这两个学生。

即便如此,他对她们也没有印象。妻子很着急地帮他回忆:班级记得吗?外貌有特征吗?上海人外地人?答案就一个:“我怎么知道!”

成名的博客

一个多星期后,杨师群的妻子才知道“杨师群被学生告密为反革命”的事情在网络上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她不上网,老杨也没和她说起。紧接着,家里的电话就成了热线,以至于她常常宁可在外面闲逛一天:“免得听话筒听到耳朵也痛。”

因为杨师群21日上午谈过话,下午就在博客上发了一篇文章:《有同学告我是反革命》。

按杨师群自己的说法,他在博客上发这文章,倒并没有请求舆论声援的用意:“一方面,我的博客的读者,通常都是我的学生,这个事情我觉得应该让他们知道;另—方面,这件事情很莫名其妙,当时弄得我心里确实也有些乱,写出来能让自己舒服一点。”而事实上,文章里所反映的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学生为克师制胜而采取的招数,两者看似截然对立的精神流派,以及那个颇有些先声夺人的“反革命”话题,都注定这篇博客将成为一个公共话题。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远超过了杨师群的预计,因为不想让自己的网络空间充斥着无休止的争吵乃至谩骂,在11月25日,自动删除了这篇博文。

57岁的杨师群以为原文被删就等于水源被截,一切就能消停;只是在网络上当个人问题扩大成某一类的公共话题,即便是当事人也无法控制其走向。

怎么处理

杨师群承认他那篇博文里的一些问题,比如举报者到底是不是那两名女学生,他现在就有些不确定。另—方面,他至今没搞清楚:公安局到底给他立的什么案?按照杨师群的估计,人家告上去的罪证,无外乎就是颠覆国家,要是放在以前,铁定要戴上“反革命分子”帽子。博客中屡屡提到的“反革命”,不过是他的自嘲。但奇怪的是,上海市公安局和松江分局均称并没有对此立案,甚至表示没有收到过相关的反映或材料。上海市教委信访办也表示没有接到过相关的投诉。绕了一圈,让老杨一家连着好几天夜不能寐的“立案侦查”,原来只是自己杯弓蛇影?

老杨坚持不是:“因为现在舆论压力大了,各方面可能就要撇清自己了。否则当时干吗找我谈话?总不见得一切都是我自己造谣!这种事有什么好造谣的!”对这一事件,目前华东政法大学由党委宣传部统一发表意见,但宣传部表示现在还不方便发表意见。在他看来,学校也应该设法让他和举报的同学当面对质一下,“我到底讲了什么没有讲什么,—对就对出来了嘛。”

当然,他的据理力争,在妻子看来,根本就是徒劳无益:“我和他说,太太平平点算了,过几年都退休了,现在弄得差点要去吃牢饭。事情能过去就过去吧,你也别多讲。结果他又开始谈什么言论自由,这个书蠹头。”

争议老师

杨师群妻子有散步的习惯,她的散步场所就是政法大学总部的校园。路过公告栏的时候,她瞥了一眼-里面的照片,表彰先进科研工作者,而其中居然就有杨师群。

她回家说起的时候,杨师群显得和她一样惊讶:“这样啊?我都不知道呢。”

被评为十佳教师他倒是知道,连续两届,因为这是学生自主评选的心目中的好老师。身为一个教师,如果说不希望受到学生的肯定,那肯定是假话;他只是不希望学生人云亦云,而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来判断。

而如果要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老师就必须能尊重学生的异见,以充分的材料、论证来说服学生,或者干脆被学生说服——尽管这样的情况非常少X或者,双方都不肯让步,但老师不会为此滥用自己的权威和权力。这是杨师群吧里,大多数上过他课的学生,所勾勒出的老师形象。从这点上看,杨师群能评上华政的十佳教师,显然是实至名归。但另一方面,也有同学发出异声,在华东政法大学校园网上的讨论中,有同学也直截了当地表示对杨的看法:“我认为他更多的时候有批评而没观点,有观点而没论据。”不管是从前一种观点,认为杨师群是个好老师,或者从后一种观点,看到他同样亦有不足的方面,但说杨师群是个有争议,并且容易惹人争议的老师,应该是无人反对的。虽然对他自己来说,这一切只是一个最自然的整体罢了。也就是因为这样的自然与坦白,与杨师群有多年同门之谊,上海师范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虞云国对他的评价只有一个词:耿直。“杨师群为人比较直率,不喜欢绕来绕去打点花腔,总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的,外人看起来就有些耿。不过这也是跟我们研究历史的有关,史料嘛,总是有一分说一分的。”而杨师群的妻子,更形象地将他的性格形容成“直统统”:“他是一个连家里人说什么做什么都要较真的人,连他老丈人随便讲错句话,他都要一本正经地反驳。我说你一个大学教授,跟我爸这样的老头子计较什么,他居然说,事实就是事实,跟谁的爸爸无关。”

以杨师群这种性格,所以外人替他担忧:今后上课是否会少说一些与课程无关的话?老杨毫不犹豫:为什么?那种飞扬恣肆的授课方式,早已是他浑然的一部分。杨师群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继续回到原来那种平静上课、看书、写文章的的生活,“心态差不多调整好了'不要老去想还没有发生的事,我只要乐观对待现在就好了”当然,他的妻子对这表态并不以为然:“以前是一碰枕头就呼噜响,现在老是翻来翻去的,到底还是心不定。”

猜你喜欢
反革命立案侦查老杨
僧院雷雨(二)
20世纪20年代“反革命”话语论争研究
老杨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张文雄立案侦查
老王办厂
识破
捡垃圾
晚清皇族:从改革先锋到“反革命”
每个青年都应燃起对反革命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