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如花

2009-03-25 07:12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2期
关键词:板房都江堰儿媳

薛 萍

这是一个普通的安置点。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布局井然有序、纵横交错的一条条巷子,见到了仿佛商业街般的超市、药店、餐馆、ATM机,见到了奶着孩子的年轻妈妈,见到了提着鸟笼遛鸟的老爷爷。一阵花香袭来,蓦然回头,那是一株盛开的鲜花……

年前,我们走进重灾区都江堰调查。市区,除了一些还未拆除的残垣断壁依然明显地刻着地震的伤痕,悲伤已经渐行渐远,生活秩序逐渐恢复。茶坪乡,机声轰隆,到处是建设的工地,一些漂亮的新房拔地而起,那是人们的新家;大观镇,板房外挂起了红红的小灯笼,告诉过往的人们,春节要到了;都江堰风景区,美丽依旧……转了一大圈,回想着昔日地震的惨烈,感受今朝建设的红火,心情亦悲亦喜。

在成都市最大的一个灾区群众安置点——都江堰“勤俭人家”(共安置1.2万人),西区15幢外几盆开得异常美丽的仙客来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正在看电视的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坐。屋里摆放着更多的鲜花——除了各色的仙客来,还有几束怒放的腊梅。更令我们欣喜的是,腊肉香肠也有了。

这是一个收拾得很整洁的家,中间一道布帘把20平方米的板房隔成两间,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一切井井有条。除了少许简单的旧家具,被子、床单、枕头、羽绒服等都是新的。

“天很冷,有电热毯吗?生活方便吗?”

“有啊,有啊,都是新的呢。你们看,床单、被子、电热毯、床都是新的。”老人边说边一样样地翻给我们看:“连床都是新的,过冬没有问题。”

老人告诉我们,她叫杨翠华,是羊子口电站的退休工人。家里有6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妹妹、侄女,分了一间半板房。半间跟别的人家合住,邻里互相体谅,相处得很好。家里人在地震中有惊无险,安然无恙,但是房子垮了,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除了家具是亲戚朋友送的,其他都是政府发的。

“政府好啊,志愿者好啊,如果没有政府,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老人不住地感叹。老人说话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家里基本的生活用具都有了,电磁炉是新的,无绳电话也是新的。

“你看,我家只出了8元钱,政府就给了电话机,每个月再出10元钱的座机费,就可以随便打电话了。”

杨翠华老人讲起温家宝总理来她家看望的情形。“温总理和蔼可亲,关切地问这问那,让人感动。”

“地震时,我们一家人九死一生,几个月都不敢去回忆。一谈起地震,我就发怒,心情难过得要死。但是国家领导人、全国人民这么关心我们,尽了那么大的力帮助我们,我们应当好好活下去啊。你看,我们家摆满了鲜花,我就是觉得,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老人说,他们一家人已经慢慢地从大灾的阴影中走出来。儿子下岗了,现在帮一个单位开车,因为灾后重建,很忙,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团聚。平时都是儿媳陪着她、照顾她。儿媳很孝顺,没有正式工作,在帮娘家的父亲开货车。

正在这时,老人的儿媳提着一袋花生回来了,很热情地请我们吃。

“我们能渡过难关,都是靠大家的帮助。既然来了,就是客人,真的很感谢全国人民啊!”看得出来,她很真诚。

“这么冷的天,跑货运很辛苦啊。”

“没啥子。那么多人受灾,需要照顾,政府很难。我们有一双手,应该自救,不能光靠别人。”

老人接过话说,地震发生后,她家给孙子准备的学费和房产证被深埋在废墟下。当时,她们那幢楼14人被埋,死了12人,都是一个单位的熟人,非常恐怖。但是儿媳硬是冒着日晒雨淋和巨大的危险,在那里刨了8天8夜,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了孙子的学费和房产证。老人的儿媳大约30多岁,衣着整洁。要不是老人夸奖,真看不出这么一位娇小的弱女子,竟然有着那么大的勇气。

房子没有了,板房毕竟不宜久居,以后怎么办呢?老人说,政府会给每一户受灾的群众免费提供70平方米的永久性住房,还有产权证,一年以后就可以搬进新居了。对于她的6口之家来说,显得窄了一点,如果想要宽一点,超出部分按市场价购买。市场价目前是每平方米3800元,他们暂时还买不起。

从老人及其儿媳的言谈中得知,其实她们家负担挺重,经济并不宽裕。但就是这样的一家人,心怀感恩,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开展生产自救和互助,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离开时,杨翠华老人骄傲地指着板房对面的几株小树:“你们看,那是红梅、腊梅,还有白玉兰。是我儿媳种的。有人在,有鲜花在,希望就在,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是的,有人在,有鲜花在,希望就在。花开了,很灿烂;明天,也一定很灿烂。

猜你喜欢
板房都江堰儿媳
拜水都江堰
“前儿媳”也能享有继承权
点赞好儿媳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生物秸秆不燃板房安全防火间距试验
放手让儿子儿媳当家
千古奇观——都江堰
回归反射材料对板房热性能影响研究
志愿警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