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科学发展观这剂良方

2009-03-25 07:12陈文清
党史纵横 2009年2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科学经济

陈文清

由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肆虐,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经济开始走向低迷和衰退。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虽不可低估,但是,我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整个经济形势基本面是好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应对这场危机最有效的一剂良方,就是最大限度地运用好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之所以产生,究其根源,就是始作俑者美国极端自由的市场经济理念,破坏了应有的资本市场秩序和金融监控体系。这当然是由其社会制度、体制和机制所决定的,但从科学发展观的层面来看,华尔街极端自由市场经济理念,则完全违背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某种程度放弃了自由市场原则若干干预市场措施,但可以预见,这些措施很难取得治标又治本的良效,因为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从思想理论上认清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战胜这场金融危机的自觉性,才能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就是为解救全球金融危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实践,要树立战胜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这场金融危机与1998年那场金融风暴不同的是,当时的金融风暴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刮起来的,而当前这场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且我国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量较大,并具有一定的经济融合度,所以,他们有病传染到我们身上就可能厉害一些,致使有的人难免有恐慌之感,蒙上信心不足的阴影。对于这种心理疾病必须问医于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功地指导着我国经济,在汲取市场经济有益成分的同时,又对市场经济中极端自由化等有害部分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有力地抵御其侵蚀和破坏。我们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危”中有“机”,转“危”为“机”,信心是金。国务院业已决定投资4万亿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十大重要举措,刺激经济适度增长,这是我们有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明证。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定能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把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使我国经济继续健康稳步前行。

按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要求,要通过又好又快发展战胜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地发展,而这次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最直接影响,也恰恰暴露了我们在又好又快发展上存在着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在经济增长方式上,通过依靠出口和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所占的比例过大,而依靠内需消费所占的比例过小;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过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还远远不够。而这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大的,正是那些物质资源消耗高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正是转变以往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机。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金融危机影响所付出的一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通过增强民生保障扩大内需来化解金融危机。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而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以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这一问题上大有文章可做。积极的财政措施应当对此加大倾斜力度,如: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时教育、卫生和食品、饮用水安全的投入,大范围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低收入阶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要向民生和公共事业倾斜,在控制房地产泡沫的同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和大城市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人居环境的治理,人口众多的农村集聚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要加大“三农”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这样才能确保扩大内需的投入真正落到实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无数事实证明,在我国人民胜利前进的道路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认真而不是敷衍了事、脚踏实地而不是虚张声势地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我们就一定能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科学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点击科学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科学大爆炸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科学拔牙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