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2009-03-26 02:35张红娜石薛桥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山西

张红娜 石薛桥

摘要:从研发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行业集中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特点;并通过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从潜在技术资源、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活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的地位以及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差距,找出了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山西;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017-02

本文将通过分析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的现状和特点,并对中部六省的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找出山西省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及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现状和特点

2007年,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0491人,筹集科技活动经费总额143.4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6.2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520亿元,企业专利发明量及专利拥有量分别为231件和281件。

2007年山西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投入总额达到36.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5.4%,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46%,高于上年水平。

1研发投入。(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拉动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的主要力量。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34.4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份额为94.7%,比上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在2007年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量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贡献达98%。(2)传统行业的研发投人增长快速。2007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入研发经费2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5%和60.5%,对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量的贡献达78.8%。(3)高技术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200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l%的行业有专用设备制造业(1.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6%)。

2规模以上工业行业集中度。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工业仍然是各省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工业的结构、走势决定了各地经济的强弱变化。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呈现两个明显特征:(1)山西行业集中度高。按39个工业大类增加值排序,山西排名前五位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7%。(2)山西排名前五位的多是以资源类为主的行业,排在第一位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近40%。(3)从长期增长潜力来看,山西支柱产业单一,升级不快,尤其在机电工业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其他省。

二、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研究(见表1)

1潜在技术资源。2007年山西省的科技活动人员数为80491人,仅次于河南省,位于中部第二位,高于中部平均水平;大中型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为2811.55亿元,落后于河南、湖北和湖南位于第四位,与中部平均水平相差635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855.75亿元,落后中部平均水平918.25亿元,还不到河南省的1/2。

2技术创新活动评价。山西省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83%,仅次于河南,高于中部平均水平,但山西省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46%,位于中部六省第五位,与中部平均水平相差0.02%,与最高的江西省相差了0.12%,可见山西省的研发投入强度还相对落后。

3坡术创新产出能力。由于潜在技术资源不足,研发投入强度低,山西省的新产品和拥有发明专利数量也都比较落后,山西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占全国拥有发明专利量比重为0.64%,是中部六省中最低的,与湖南和湖北省分别相差2.25%和1.50%,不到中部平均水平的1/2;山西省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6.62%,位于中部六省第五位,低于中部平均水平,与最高的湖北省还有很大差距。

4技术创新活动环境。山西省政府资金在科技经费筹资额中的比重为1.96%,是中部最低的,仅为平均水平的1/2;而且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经费筹资额中的比重也是中部六省之末,与中部平均水平差距很大,还不到安徽省的1/7。

三、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潜在技术资源少,研发投入水平偏低。从经济资源存量来看,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81155亿元和7855.75亿元,均落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潜在技术资源不足,科技力量薄弱。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较低的经费投入,将直接导致大量科技人员闲置浪费,影响科技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

2自主创新产出能力低,产出效益差。2007年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和专利发明分别为231件和281件,与中部平均水平及全国平均水平都相差甚远,新产品销售收入为52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6.62%,处于中部第五位,可见,山西省的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还很弱。

3自主创新环境欠佳,政府财政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扶持力度不够。在一个给定的科技投入与制度体系下,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企业自主创新的两大主要外部推动力——政府和金融机构角度来选择指标,包括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两项。山西省这两项指标在中部省份中都是最低的,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比重不断下降。

四、对策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企业。(1)提高企业学习能力。开放时代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非企业封闭起来完全依靠自己进行自主创新,更关键的是运用全球的资源,在学习、融合基础上创新。通过学习了解其他企业自主创新状况,增强紧迫感;获得最新的技术与市场信息,提高选择市场机会和技术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获取与外部合作的机会。(2)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建立符合创新人才规律的考核评价体系,支持创新人才的知识更新和交流学习,重视整个企业的知识积累和管理工作。对参与创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采取诸如技术入股、按利润分成、奖励股份、一次性奖励等多种奖励形式,充分调动企业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3)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鉴于目前政府财力有限,金融机构惜贷、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的局面,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来源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并且要进一步巩周。特别是作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具有较为雄厚的研发实力,应该成为山西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排头兵,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这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2政府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企业自主创新仅靠市场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1)积极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当前,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在全国及山西省范围内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山西省应抓住机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并通过政策引导,使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集中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研究开发,支持和鼓励更多的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2)改进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方式。目前山西省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方式主要是科技项目,但能通过科技项目方式获得政府财政投入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应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实行政府采购这种“需求拉动式”手段,为企业创新成果创造更加稳定的市场空间,建议尽快制定政府采购实施条例或办法,通过免征或减征附加税等,鼓励购买自主品牌产品。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8)[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山西统计信息,www.stats-sx.gov.cn.2009-04-18。

[责任编辑王建国】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送给奶奶的信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