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09-03-26 02:35谢雅丽王晓光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科技创新对策建议

谢雅丽 王晓光

摘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通过对目前中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基本状况的调查,寻找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要求和目标定位,探讨破解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保障措施,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20-02

一、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

1区域科技创新机构的发展不平衡。目前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相对较弱。普遍缺少综合服务能力强、有资源实力、形成品牌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多数机构小、散、乱,主营业务不明,存在无序竞争,尚未真正形成成熟的科技创新服务产业。

2科技创新服务市场的供需不旺。在现有的科技服务中以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居多,开发转让项目较少,多数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内容较单一,与企业的服务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反映了技术服务市场总体量小、层次低的特点,技术交易的状况与中国整体经济地位相比不相称。

3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滞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平台,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发展的巨大需求,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链不完整、不衔接,能量不强、质量不高,能从事高知识技术含量服务项目的机构很少;服务信息网络的公共技术信息量小,流通不畅,网络不健全。

4配套政策和行业规范体系不完备。科技创新服务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增加了创新主体的创新风险,导致科技创新服务市场的运行不规范,无法保障市场的有序竞争,也影响到创新机构的公信力。

5科技创新服务队伍的素质偏低。科技创新服务业是新兴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从业水平,要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市场,而现有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中这类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匮乏,影响着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的成熟和发展。

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及内容

1发展目标。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努力发展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力量,发展成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旺的支撑力量,发展成为孵育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中坚力量,集成多种服务功能,满足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形成上下贯通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与促进体系。

2服务定位。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为宗旨,为中小企业尤其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为核心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产业。中国的中小科技企业数量多、发展快,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含量低、规范效益不高,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和服务。

3服务内容。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作为联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小科技企业的桥梁,其服务业务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培育科技企业等。其中,咨询服务包括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协助企业申报计划和其他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包括技术推广和产品检测;信息服务包括采集信息和提供信息;培训服务包括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和其他各类培训;人才和技术中介包括向企业导入技术、引进人才、组织交易活动;培育科技型企业主要通过集成社会资源,拓宽合作渠道,具体内容包括联系科研机构、联系技术专家、进行人员交流、引进项目和引进资金等。

三、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策法规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应本着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或修订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科技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深入研究非营利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政策与法律问题,开展科技服务机构作为非营利机构的试点工作,为科技服务机构的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加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法律法规给予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以广大的发展空间,包括以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和推动创新服务的发展,把一部分原本属于政府的行业管理、项目评估、市场监管等职能委托给科技服务机构承担,通过对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和新兴企业孵化。

2大力整合现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政府应发挥整合资源的功能,做好规划,完善科技创新服务链条的衔接。加强服务功能的整合与集成,重点建设好技术交易、信息咨询、公共技术、创业孵化等服务平台,取代各服务机构之间“单打独斗”的原始做法,向网络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公共科技信息平台,要打破信息垄断,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协调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信息分析机构的信息资源,为科技创新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服务。引导社会各利益主体投资组建科技服务平台、机构或开展服务,助成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的多元化局面。

3培育健全高新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完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延长服务链条,对亟待孵化的企业进行投融资、企业包装、人力资源培训等全方位创业服务,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成长。继续鼓励和支持投资创办的社会公益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鼓励向政府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投资机构多元化投资的方向发展。孵化器的建设要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注意挖掘和盘活社会存量资产。

4加快推进区域生产力促进联盟建设。围绕产业共性技术推广平台等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形成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联合其它各类创新机构及产学研组织,共同参与的生产力促进联盟。努力形成特色鲜明、服务规范、开放协作的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发展途径和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逐步使生产力促进中心逐步建设成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骨干力量。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统筹规划,实现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面向区域特色经济、优势产业、提供配套科技研发服务为宗旨,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研发服务机构,立足创优扶强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点开展研发活动,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开通社会化科技创新的源头,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支撑。

5切实解决中小科技企业创业融资难问题。要积极建立起公平、公开、公正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政府要尽快出台

相应的政策,充分吸收大企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基金以及个人的投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和组织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进一步改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快发展创新创业风险投资,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

6强化与科技服务组织的协同机制。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造就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创新服务队伍。加强和完善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提供信息共享服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信息需求服务。在科技成果评估、交易、咨询、仲裁、人才与信息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积极构建技术项目、专家与技术人才、科技成果等大型数据库,构建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远程应用,选择若干重大科学领域构建网络实验环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活动的跨地域、实时的网络协同环境。

7创新政府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化,但从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分析,现存的科技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这就需要从体制上不断的深化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的效率,最终形成科技发展的良好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进一步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的格局,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联动的科技管理体制。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战略研究、发展规划制定、创造保障条件、优化政策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上,为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强化科技、工商、税务、技术监督、海关等政府职能部门对技术创新企业重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结论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及相关支撑平台的建设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通过进一步强化政策法规的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大力整合现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加强跨区域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统筹规划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科技经济协同发展的良好机制。最终建立起有利于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发展的制度、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环境,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的水平,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

[责任编辑陈丹丹]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科技创新对策建议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