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2009-03-26 02:35夏合群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金融危机对策建议

夏合群

摘要:中国羊绒产业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从第一羊绒资源大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羊绒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大国。但目前尚存在着诸如缺乏自主知名品牌,没有价格优势,区域资源尚未完成整合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中国羊绒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羊绒产业呈下降趋势的关键转折时期,中国羊绒产业应采取全面创新提高中国羊绒产业技术和品牌的竞争力、加强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建设、整合东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等措施,真正使中国由“羊绒”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羊绒”强国,促进中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羊绒产业;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70-02

一、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原绒年产量稳定在16000吨以上,其中蒙古产3000吨以上,俄罗斯、伊朗和中西亚国家产1500吨以上,中国绒山羊饲养量达到7650万只,产量12000吨以上,拥有全球75%的山羊绒产量和95%的优质山羊绒产量以及80%以上的山羊绒绝对出口量。中国羊绒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0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2600余家,仅知名的品牌就达120多个,总加工能力已超过2000万件,羊绒加工企业呈现出“南北两派”,南派以“春竹”、“兔皇”、“珍贝”为代表,三足鼎立,北派以“鄂尔多斯”、“雪莲”、“鹿王”、“圣雪绒”、“清河”、“临河”为代表,六雄称王。1983年出口羊绒209吨,金额为1543万美元,2007年中国山羊绒出口量为3075吨,2008年出口羊绒2385吨,金额为19444万美元,6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香港地区、韩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羊绒衫出口58万件,出口金额3194万美元,到2008年出口羊绒衫1825.7万件,出口金额61079.7万美元,出口量翻了31.5倍。中国已成为世界羊绒生产、加工、消费和出口大国(见图1)。2009年受美欧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退税减少致使国内羊绒价格下跌。2009年1—6月中国无毛山羊绒出口量为754.8吨,同比下降33.93%,出口金额5021.8万美元,同比下降45,4%,出口价格6.64万美元/吨,同比下降17.37%。使中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二、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缺乏自主知名品牌,没有价格优势。中国羊绒产业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自主知名品牌,主要靠贴牌出口经营,每年出口的羊绒制品中,99%以上为贴牌出口,以自主品牌营销的比例不足1%。自主品牌仍在国际低端市场销售,只能以低成本。低价格的比较优势进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国产羊绒衫的价格也远远低于国外,中国羊绒及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一直在低价位上徘徊(见图2)。技术和品牌,甚至价格仍由欧美发达国家掌控,使中国羊绒产业基本上成为国际市场的原料输送和加工车间,世界高端产品的“原料基地”,中国羊绒产业拥有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却没有品牌优势和价格优势。

2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加工能力过剩。中国现有羊绒加工企业2 600多家,加工能力是羊绒产量的3~4倍,在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大部分企业设备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产品,羊绒产品只能停留在初加工、低档次的水平,维持了一种低水平的数量型增长,加工能力的急剧膨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最终损害整个羊绒产业的整体利益,使羊绒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相互杀价、低价倾销,行业内部大打原料战、大打市场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技术、品牌、服务的高层次竞争力。

3区域资源尚未完成整合,未能发挥区域集群竞争优势。全国2600多家羊绒加工企业地区和品牌生产区域分布全国,各种经济成分、规模并存。东西部地区羊绒企业在销售模式、营销手段、原料和专业经营等方面各具有优势。内蒙古、宁夏、河北等地的羊绒产业基地是当地羊绒产业发展的典范。但中国羊绒产业缺乏优势资源的整合,在资源布局、信息共享、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出口战略、品牌创新等方面各自为阵,尚未实现资金、产能、技术、人力、客户资源的互补共享,形成特色资源的整合优势,使区域集群整体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得不到发挥。

三、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全面创新提高中国羊绒产业技术和品牌的竞争力。中国羊绒产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其品牌优势和价格优势,关键在于加快进行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致力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价值,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改变中国羊绒产业只拥有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却没有品牌优势和价格优势的不平衡局面。

2加强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建设,发挥中国羊绒产业链的整体优势。首先要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建设,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通过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战略,利用资源优势研发新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推出新品、精品、高端产品,变贴牌经营为创自主品牌经营。其次要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制定营销策略、积极扩大市场、进入高端市场。同时应全面推动中国羊绒业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羊绒生产、加工、销售渠道,逐步进入国际高端行列。要促进产业链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以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发挥中国羊绒产业的整体优势。

3合理整合加工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精品、世界名品生产基地。应合理整合加工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品牌、达到资源共享,加大研发力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进行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在产业链的各个生产环节应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精品型方向转变,以减少产能过剩的,变世界制造工厂为世界精品、世界名品生产基地,提高中国羊绒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羊绒初加工的制造工厂,更要成为世界羊绒深加工产品、世界精品的制造工厂。

4整合东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发挥东西部地区的集群竞争优势。要充分整合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特色基地优势,突出主导产品,发挥西部地区羊绒产业园区的羊绒产业集群特色优势,通过兼并重组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大型集团,实现资金、产能、技术、人力、客户资源的互补共享,通过举办各类大小博览会、交易会、信息交流会,共同开拓国际羊绒市场、提高中国羊绒产业知名度。要充分发挥中国羊绒行业协会的作用,如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绒毛专业委员会、中国进出口商会羊绒分会、中国羊绒企业联合会和中国羊绒联合销售公司等的作用,实现网络信息化建设、标准和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实施包括横向和纵向产业一体化的全球化合作模式,形成集团化、集中化、集约化的集群发展,整合和优化中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布局,提高中国羊绒产业在国际市场的集群竞争优势。

5发挥可持续发展的集群竞争优势,使羊绒出口大国成为世界强国。羊绒产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要使羊绒出口大国成为世界强国,就要通过调整产能结构、整合羊绒资源、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高附加值,创新和提高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产业链集群竞争优势,推动产品的技术升级,创造良好的羊绒贸易环境,在宣传环保健康的理念下推动羊绒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特色集群竞争力的建设,发挥中国羊绒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的集群竞争优势,以提高中国羊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

[责任编辑刘娇娇]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金融危机对策建议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