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有效载体

2009-03-26 02:35毕建永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生活世界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毕建永

摘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与困境与对生活的叛离有着必然的关系,关注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社团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有效载体,加强社团建设,发挥社团的功能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有效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226-02

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中,胡塞尔首次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的、相对的、主观的,但也是经验性的,可以被经验到的世界。其后,有许多哲学家都对生活世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明确论述。但从根本上讲,这些哲学家在说明生活世界的本质与根源问题时都不同程度地走进了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误区。马克思所处的生活时代早于生活世界理论的出现,但马克思对生活的思考更多地是渗透和贯穿于其博大的哲学体系之中,并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折射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生活世界理论的源头,生活世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在生活世界理念的启发下,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的关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生活世界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生存状态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深刻变化的阐述,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的描述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交易的规则部分被放大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还是克服社会生活市场化的负面效应,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而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个体的生活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生活世界的客观现实,才能培养真正自主、个性,向上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为人所关注,归结起来,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缺失,主要表现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所设定的目标超现实化。过分倾向于对未来完美生活世界的追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完美人格的树造,却忽视了人所生存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客观情况,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脱离人的客观生存状态成为空中楼阁,同时又以这种虚无的目标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社会生活状态中培养的完美人格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断受到打击,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特征掩盖了教育的终极价值。“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统治阶级需要而产生发展的,换句话说,它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行以推行和强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政治是人类社会的阶段性存在,但教育却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一定的社会阶级,具有一定社会工具价值,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本体的终极价值。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特征而忽视本体发展的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发展根基发生动摇。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化使之脱离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不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但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一种现实。由于学校教育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主要通过授课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也就成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也是最容易实施的方式,而授课又主要是以灌输为主,少有讨论与争辩,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脱离了思考与实践。学校把注意力全部放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理论的认知,自然会导致重认知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实践。

综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不断满足大学生对全面发展的新期待。另一方面,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就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最充分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应该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在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全方位关心大学生。

二、学生社团是学生对生活世界的体验方式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宗旨,按照合法手续注册并自主开展活动的大学生群体组织。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良好载体、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本单位。根据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大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和社会公益型等四个类别,分别体现了学生不同却又丰富的生活体验。

学生社团是学生的团体,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的平台。尊重人的个性需求和全面发展,以客观的生活存在追求更高的生活素质是学生社团的目标。学生社团的特点表现在:第一,灵活自发展性。不同学生社团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因地制宜,独立开展各类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参与,以学生社团为家,由于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在各自兴趣的团体中努力发散自己的光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第二,社会实践性。大学生社团中的学术科技型团体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社团的实践性的这一特点,由于大学生社团是在高校中存在和发展的,环境赋予其专业知识学习的特点,于是实践性在大学生社团存在的重要价值之一。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才会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同时,从社会性来讲,大学生社团走向社会成为趋势,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与社会搭建起良好的交流渠道可以使大学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肯定,也可提高社会的关注、指导与帮助。第三,自主学习性。在任何学习阶段,学习始终是学生的天职。做好学习工作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因此,学生社团中也突出了此特点。各类型的大学生社团在各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以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兴趣爱好和社会公益为依托的学生社团各具特色,其可供学习的技能和机会是大学生提高自我的良好方法。更为可贵的是,团体学习摆脱了灌输式教育的不足,充分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社团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学生社团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生活世界现实,从而提高教育效果的功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首先,实践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生活基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渗浸在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领域,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也需要生活实践的体验,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效的必备条件。学校教育主要传播理论知识,而学生社团具备实践性和社会性,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世界。其次,多元的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吸引力。学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是教师单向的传输模式,这给多元化体验时代的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构成障碍,说教式的课程往往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社团具有独特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集思想教育、趣味、知识传播于一体的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政治的感染。再次,灵活的组织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得以拓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受到限制,限制于课本知识,限制于传统思维方式,限制于班级、年级以及宿舍的分割。学生社团通过专业、兴趣、爱好、追求等吸引不同受众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的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以社团特色为依托,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社团的特点和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生活体验;以社团活动为依托,虚功实做,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验;以社团建设为依托,以建促教,通过经历社团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体验事物成长中的艰辛和快乐,增强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提高思想素质;以社团成员为依托,充分发挥成员的社会关系,引导社团更多的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促进社团社会化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问题针对性。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种思考,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一种反思,在生活世界视野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个有效的平台,学生社团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载体。通过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促进社团本身的发展,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散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陈凤雪]

猜你喜欢
生活世界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
2016年,转向“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