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2009-03-26 02:35杨茹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

杨茹艳

摘要: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场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同样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很重要的影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主因。因而,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也要依靠家长,父母对青少年教养方式的改变是帮助青少年预防网瘾、克服网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267-d2

如今互联网已经遍地生花,不止各种名称、大大小小的网吧见缝插针,而且电脑早已不是奢侈品,在青少年中特别是大学生中开始普及。网络资源的丰富刺激着、催化着青少年的猎奇心理。网络作为一个七彩的世界“网”住了一个个好奇的青少年。

一、青少年网瘾的表现

1对网络游戏的迷恋。现代的大型网络游戏,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网络游戏,集动人的故事情节、高度的参与性以及冒险、悬念、神秘、刺激等诸多元素于一身,呈现了一个虚拟却又逼真的世界。网游刺激着青少年的猎奇心理,在网络游戏中青少年通过升级就能获得成功与荣耀,级别高的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与爱戴,令他们不需要付出异常的艰辛与努力就能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所体验不到的成就感,网络满足了青少年渴望成功的这一心理需求,给了青少年莫大的虚拟成就感。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网游成瘾的青少年都是网络游戏的高手。

2对网络交际的迷恋。网络聊天、交友一直在网络活动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在现在社会,网络聊天、交友已成为很多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新选择。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萌生出与同龄人更多密切交往的需求。他们在与同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有的青少年能很融洽的和伙伴相处,但另外一些或者由于自我中心或者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存在交友障碍。网络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少年在同辈交往困难方面的缺陷。一方面,网络具有很强的互动性,通过网络聊天你能发泄牢骚、寻觅朋友。现实中不为人理解的想法在网络上都有人响应。另一方面,网络聊天在很大程度上是匿名交流,为不善于社交、性格内向的人提供了袒露个人隐私和宣泄各种情感的方式。面对如此变幻莫测的虚拟世界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招架,可能迷失其中,更何况涉世未深的青少年。

3对网络信息收集、网络色情等的迷恋。一些青少年强迫性的在网络中查询信息,从网上收集无关紧要或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并且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并以此为乐,形成网络信息癖。在网吧里你很容易看到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在网上闲逛的人群。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建立自己的网页,不厌其烦的通宵经营自己的博客、QQ空间,转发复制各种图片和文字信息,见了谁都让别人去“踩踩”,并以拥有较高的积分和旺盛的人气而引以为荣。

青少年生性好奇,对各种新生事物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相比其他人群也更容易受网络色情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尚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色情网站又鼓励和暗示访问者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一种满足,缺乏自制力和分辨能力的青少年难免受其影响而不可自拔。

二、不良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首属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有着奠基作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还可以强化或削弱外部环境的影响。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子女的方式,一般将家庭教育方式分为三种:民主型教育方式、放纵型教育方式、权威型教育方式。

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父母与子女能有效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并且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一般而言,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他们遇事不会过于偏执,性格活泼开朗,能自立自强,善于与朋友交往。对于网络,他们能用辩证的态度去对待,相比其他孩子,更能正确区分网络中有益与有害的东西,也很少因过分沉溺网络而发展成网络成瘾症。

而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和放纵型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可以根据情况分为控制型和严厉型;放纵型家庭教育方式分为溺爱型和放纵型两类。

(一)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

1控制型家庭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父母特别愿意控制孩子,孩子的命运、前途都早早的给设定好了,他们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除了学习、孩子的交友、外出等等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个服从、胆小、懦弱的性格。由于父母对其在生活、学习方面的要求过严,期望值过高,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并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于长期受到控制,青少年各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到了青春期突然爆发出来,强烈的逆反心理,让他们只想摆脱父母的阻力。而这类青少年有效排解的途径又不是很多,网络中的很多东西却迎合了他们的需要。网络聊天,可以使他们倾诉苦水,成为他们转移和发泄不良情绪的场所;网络游戏不但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成功,而且在虚拟的网游世界里可以不受任何人的约束与管制,上网成了他们释放心理压力、松弛身心的唯一方式。一旦接触了网络这一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很容易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2严厉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控制型家庭不同,在严厉型教育方式的家庭里,父母往往习惯于采用简单、粗暴、专断式的教育方式,对不听话的子女,动辄拳脚相加。孩子如果长期受到父母的打骂,就会变得非常冷酷,在心理上变得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做事不计后果。并且他们的行为一般偏执古怪、易钻牛角尖而且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安全感。他们认为很多东西都是虚伪的,是不能令人信任的。尤其到了青春期,父母的管束也已越来越失去效用,加之,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那就更易导致他们选择网络,寻找情感慰藉。

长期生活在习惯于通过暴力行为解决问题的家庭中,加上网络上的各种打打杀杀的暴力游戏更加强化了他内心世界的暴力倾向,当他现实生活中遇到矛盾、困难也往往习惯于采取暴力方式解决。

(二)放纵型家庭教育方式

1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溺爱型家庭的父母通常以一种接受、和蔼甚至顺从的方式对待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更是对其疼爱有加,视子女如珍宝,对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他们对子女的溺爱行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过分迁就庇护,他们爱子心切,较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无限制地满足子女的一切欲望,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一味迁就纵容,不加限制,即使孩子犯错也不会得到任何处罚,他们几乎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任何缺点。二是对孩子过分保护,对孩子的衣食住行样样包办代替,把子女当成永远长不大的婴儿。

2忽视型家庭教育方式。很多父母由于外出经商或因自己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子女,或者一些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子女以及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青少年,成长在这些家庭里的青少

年或多或少的受到忽视,他们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长辈们一般对他们采取放任的态度。父母很少关心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表现不重视,甚至视若无睹。这些青少年由于缺乏情感沟通和关爱,心理上的迷茫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往往形成放荡不羁的个性。现实生活中爱的缺失,很容易让他们去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去寻找爱的“庇护”。

“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生活能够使得儿童和青少年增强抵御不良社会影响的能力。而不健康的家庭则可能成为制造个人问题的温床。”不良家庭环境及教育是青少年形成网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解决青少年网瘾的方法也自然从潜藏在诱因中寻找对策。

三、提升家庭教育在改变青少年网瘾方面的作用

1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权威型的教育方式或者放纵型的教育方式都不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被父母过于溺爱的孩子,正是由于父母剥夺了他们的成长空间,他们在网络上寻找到了不同于“小皇帝”式的生活方式而恋恋不舍;而生活在忽视型家庭的孩子更愿意去网上寻求精神、情感的慰藉和归宿。网络的触角已经伸进社会的每个角落,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必然会受到它的影响。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喜好,纠正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家中树立民主的作风。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家庭环境,让青少年在适宜的家庭条件下健康成长,是帮助孩子预防网络成瘾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2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许多家长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对网络过分排斥或崇拜,以至出现孩子接触网络或无节制的鼓励孩子上网的现象。殊不知,家长对网络的这种非理性的做法更容易使孩子受到网络的毒害。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家长只有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拥有上网经验,才能对孩子的上网活动进行有意义的指导。对孩子的上网活动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完全禁止,最好是陪同孩子一起上网,及时给予监督和指导。父母平时应多了解孩子经常访问的网站的情况,了解孩子在网上干什么。针对性的进行引导,避免孩子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同时,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3重新确立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一直以来,很多家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而转。他们往往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标准。在这样的认知下,学习好的青少年与学习差的青少年都背负着极大的压力,学习好的孩子为了减压而拼命上网。学习差的孩子在网上寻找中心感和满足感,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自卑和无助。

4实行积极而有效的沟通。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父母、子女缺乏必要的沟通,双方互不理解。想要真正沟通父母就要放下传统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尊重他们的认知,消除彼此直接的鸿沟。只有孩子像对待朋友一样的看待自己时,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或有什么想法时,才能想到父母,求助父母。

参考文献:

[1]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1):31。

[2]关颖,关注未成年人、家庭及其城市——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青年研究,2004,(8):9。

[3]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6。

[责任编辑

陈凤雪]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