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2009-03-29 07:59王焕生
中国经贸 2009年24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福建

王焕生

摘要:结合福建实际情况,笔者详细分析了当前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建设三大城市群、加快产业集群、发挥港口优势、发挥台湾紧邻优势、监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关键词:福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这些年,福建经济虽然摆脱了前几年持续减速运行的局面,呈现出逐步回升的新态势,但从经济总体运行看,仍处于调整性的增长期,发展后劲仍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全省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本文主要分析福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福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所裨益。

一、福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心城市发展滞后,空间辐射力不足

首先,中心城市规模小,发展滞后。福建作为一个人口4000多万的沿海省份,省会的福州市区人口200多万,第二大城市厦门市区人口100多万,占福建经济总量四分之一,泉州市区人口只有70万。此外,在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厦门、福州和泉州排名分别为第十六位、第三十二位和第五十五位。其次,城镇的关联度不高,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甚于“墨汁”效应。闽西北在总人口约占全省1/3,土地面积约占全省2/3的情况下其GDP总量占全省的份额却从20年前的高于1/3下滑到目前的约1/5,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远远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2产业集聚不突出,产业联系较弱

福建产业聚集不突出,区内产业联系也较弱,合力效应较低,使得省内并未形成真正的经济区,影响了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提高。虽然部分地区集聚了相当数量的企业,但是规模小,而且多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轻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少。这不仅使产业的区域吸附能力较弱,而且缺乏省级产业合作基础,对省外资源缺乏吸引力或争夺力。

其次,集群区关联产业的集合度低。福建省60多个省级开发区,缺乏产业配套,无法构筑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外资项目到福建投资,必须自成体系,投资成本高,只好外移;各地区产业关联性不强,形成不了全省经济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特别沿海和山区之间,由于沿海加工业主要是“两头在外”,山区资源依存度不高,导致沿海与山区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关联程度较低。

3交通运输滞后,交通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福建曾经的前线定位这历史原因导致福建交通投资相对落后,交通体系不够完善。改革开放后,虽然有所改善,但在总体能力上仍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公路和铁路发展滞后(右表),不仅里程和密度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而且布局不合理。如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一带,却没有铁路相连,仅靠高速公路运输,运力不足。许多港区均没有铁路进入,限制了港口腹地面积向内陆省份的延伸。二是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海岸线长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深水港资源居全国首位,但在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福建只有厦门港挤进前十名,排在第七位。

4区域经济差异大

(1)资源察赋差异

资源是区域一切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个层次无论在自然、人力及信息等资源方面都存在差别。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于人力和信息的依赖程度更为显著。第一层次主要是省会、各市辖区,科研机构的数量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信息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第二层次科技力量和人口素质较高,其地理位置稍次,交通条件尚可,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第三层次为福建省的偏远地区,人力资源明显不足,科技落后,人口素质低,信息资源贫乏,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因而造成个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2)产业结构的差异

由于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不同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进步条件下,各产业处于自己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产业比另一些产业发展得快。因此,产业结构不同的区域,其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不同。第一层次地区集中分布电子、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部门,其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也较发达,三次产业的比例基本协调第二层次地区集中分布冶金、食品、建材、造纸等传统工业部门,旅游业发展也较快,农业较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第三层次地区交通闭塞,技术条件落后,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各产业发展水平都低,第一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而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二、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建设

福建区域空间的整合要通过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的建设,打造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动机”,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构建以厦门为中心的厦门湾城市群,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口城市群和以泉州为中心的湄洲湾城市群。具体体现在:厦门市要发挥经济特区龙头作用,以建成东南沿海的商务中心、物流中心为重点,以漳洲市和龙岩市为次中心,带动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福州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功能,以产业集聚为重点,以莆田、宁德、南平为次中心,带动闽东北经济发展;泉州市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以三明市为次中心,带动闽中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以厦门市为龙头,泉州、福州两市为支点,连接漳州,莆田、宁德市为闽东南沿海主轴线,向内地山区龙岩、三明、南平横向辐射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逐步发展的格局。

2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目前,福建要积极落实《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从加强规划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提供现代化物流服务;加强产业链培育,引进项目时配套考虑上下游产品的生产线引进;完善健全产业集群相关软硬环境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促进产业集聚,最终形成福州电子信息、汽车、纺织产业集群;厦门航运物流、金融服务、会展旅游等服务业和软件、生物制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集聚;泉州轻纺、石化、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

此外,整合沿海与山区的资源,如利用闽西的原材料加工产品与闽南电子通信等制造业产品之间互补性贸易,山区的农产品与沿海具有优势的食品加工业加强协作等。加强沿海与山区产业关联度,形成沿海组装和山区加工或沿海出口和山区制造的产业关联链条。

3发挥港口优势,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体系

福建要以港区为依托,连接公路和铁路,真正形成东出西进、南联北接的综合交通网络。首先,港口建设方面,突破行政区划,加快把漳洲港中与厦门港相近的港区纳入厦门港统一规划,扩大厦门港发你为;开发福州港的外海深水区;将湄洲湾南北两岸整合为一个完整港,从而在沿海形成三个核心港口;其次,铁路建设方面,纵向上,加快建设连接三个港口的福厦铁路,推进连接两大三角洲的温福和厦深铁路,横向上,对接内陆省份,以

沿海丰港区为起点向西推进,提升横南、鹰厦、外福铁路建设;冉次,公路建设方面,现在三亚高速公路已经初步将三个核心港口连接起来,接下来要重点建设每个港口与周边辐射区之间高速公路,加快三大城市群的形成。如宁德与绍武、泉州与三明、龙岩与漳洲之间高速公路的建没。

4打好“台湾牌”,从“海峡经济区”的高度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充分发挥福建对台湾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互补性很强的优势,站在“海峡经济区”的高度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一是可以借助台湾发展自己,二是确保福建和长三角、珠三角任嘲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打好“台湾牌”,首先,要加强闽台两岸的经贸合作,探索闽台经贸合作的新模式。如可以积极主动向中央争取优惠政策,考虑先在比较有条件的厦门岛、平潭岛或是马尾设立自由贸易区试点,然后逐步建立闽台自由贸易区,也可以参照香港CEPA模式,对台湾商品实行零关税,加快闽台投资自由化与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其次,通过各种形式加强闽台的文化交流。

5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协调发展

改变现有区域协调管理体制的缺位状况,建立和强化区域协调机制。第一,省政府要制定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目标和各个城市的子目标,同时通过财政、投资导向,行政监督等手段保证目标的有效实施。第二,建立专职的区域协调机构。机构由省里领导牵,各市的副市长出任,保证协调机构的权威性。机构下可设产业协调部、基础设施协调部和市场协调部等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和仲裁。第三,制定统一的公约和法规,约束和规范各经济主体因各自利益而产生的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行为。第四,定期举行高级领导的互访和发展思路的对接,制定共同的发展章程,形成规范的对话与协商制度,并从对话协商方式逐步向有约束力的协议方式转变。第五,扩大区域协调的主体,鼓励半官方和民间的组织参加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列,如充分发挥各种的商会、行会、企业联盟和学术界等的作用。

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干部分。具体包括个方面图其一,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竞争与分工。通过竞争,可以有效地发挥市场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引导和选择作用,并通过市场供求与选择作用,引导各区域发展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在产品市场中实现区域之间的产业合理分工其二,区域之间产业发展合作。通过把有关区域之间的相关产业联结成一个整体,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优势互补,提供竞争力和效益其三,区域之间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引起区域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自主选择、互惠互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产业转移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综合考虑全省市场、区域优势及地域分工的要求,在巩固原有优势产业如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材、林业和水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大新必产业群,带动海洋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第一层次经济发达区优势产业是机械、电子、纺织业等,应在原有优势产业基础上,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信息、咨询、金融、贸易、房地产等新兴的第三产业上。该层次中的福州、厦门、石狮、晋江、福清等地,其工业部门尤其应注意合理分工。第一层次其他地区及第二层次地区应在积极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渔业、花卉、果蔬等初级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加工工业和流通服务业,不断提高加工深度。第三层次地区应在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上,对第二、三产业实行适度规模投人,积极发展水电、林果加工业和旅游业,为将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当前随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先行,环渤海经济区的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我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形成,福建要从更高的角度整合区域优势,在巩固、扩大和创造优势上下功夫,要增强海峡西岸的整体意识,减少行政区划阻隔,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从而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福建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