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教育信息数字教育培养

2009-03-29 09:44翟艳萍
商情 2009年34期
关键词:中学生培养

翟艳萍

【关键词】中学生 教育信息 培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中小学生的必备素质,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通过对信息及信息素质含义的分析,探讨了中小学生信息素质的结构和内容,并提出了中小学生信息素质的原则和措施。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

一、信息素质的含义

信息论的创造人申农把信息看作是一个抽象的量,认为“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因此,信息可以看作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防。笔者认为,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是表现客观事物变化的特征的现象及规律的内容。它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的。

“素质”一词,最早源于心理学,是指人们的解剖生理特征,即感觉器官的神经方面的特征。现在则引申为,从事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下所形成的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自身基础和内在条件。

二、中小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如同传统社会中要求人们具备“读、写、算”一样,是每一个公民的必备素质。现代教育要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信息素质的总结报告》,提出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评价和使用所需的信息,有效的利用所需的信息。有信息素质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懂得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信息,如何找到信息,知道如何利用信息。从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出发。根据信息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此,我采取以下措施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1.深入研究,加强论证,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现论基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信息素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随着近几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在我国出现的,许多与信息素质有关的问题还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需要深入研究,加强论证,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提供理论上的说明,指导。

2.全社会协调统一,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社会是一个由诸多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信息素质教育也是一项规模庞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因此,国家的各级组织和机构应协调统一,代表政府、教育、工商、新闻各界的知名人士应共同努力。尽力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推动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总之,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头脑有信息能力,抓住机遇,从以上两点去培养才能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中学生培养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